一种系泊浮体沿程缆索锚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852528U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20792902.1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系泊浮体沿程缆索锚固系统,具体涉及缆索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停泊平台,所述停泊平台的顶端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支撑柱,且停泊平台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停泊平台的内部靠近空腔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丝杠。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驱动机构,通过张力计查看拉力值,杜邦线可在第一导向滑轮上滑动,使得系泊浮体向着停泊平台的一侧方向移动,便于使用系泊浮体,设置了转动复位机构,当弹簧受到的形变恢复到原状,此时转动块可将缺口堵住,可避免挂钩与第一系缆块分离,可避免系泊浮体脱离杜邦线的控制。

    一种悬浮隧道模型端部约束试验模拟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172085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2020435.3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浮隧道三维物理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隧道模型端部约束试验模拟装置及系统。模拟装置包括铰接装置,铰接装置用于与悬浮隧道模型相连;和固接装置,固接装置包括卡接件和限位件,卡接件上形成可打开的卡合空间,卡合空间用于与悬浮隧道模型适配,限位件用于与悬浮隧道模型可拆卸相连,限位件在与悬浮隧道模型相连的状态下,用于阻止悬浮隧道模型在卡合空间中转动和沿轴向平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浮隧道模型端部约束试验模拟装置中的固接装置上设置可打开的卡合空间,在卡合空间处于卡合状态下时,卡合空间与限位件一起对悬浮隧道模型施加固接约束,在卡合空间处于打开状态下时,由铰接装置对悬浮隧道模型提供铰接约束。

    一种悬浮隧道试验缆索初张力的水下调节装置及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722124U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22020432.X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浮隧道物理模型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隧道试验缆索初张力的水下调节装置及试验系统。水下调节装置包括缆索,缆索一端用于与悬浮隧道模型相连;绕线装置,绕线装置用于在拉力调节过程中与地面保持相对固定,缆索可滑动地缠绕于绕线装置上;拉力测量装置,拉力测量装置与缆索相连,用于测量缆索上的拉力;和驱动装置,缆索另一端用于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试验系统包括悬浮隧道模型和上述的水下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调节装置上设置了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拉紧或放松缆索,达到调节缆索拉力的作用,相对于人工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法更加简单,且不会产生人为移动带动水体运动的情况,避免水体运动影响缆索初张力。

    一种支撑装置及支撑体系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719632U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22020433.4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及支撑体系,支撑装置包括底部支撑和托架,在所述底部支撑和托架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底部支撑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有限位件,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通过紧固装置进行固定,所述托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装置,仅需在第一次工况试验中调整支撑杆的安装高度,所述支撑装置上的锁紧装置和限位件,能记住所述支撑杆的安装高度,在工况更替时,无需再调整支撑杆的安装高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装置具有记忆功能,省时省力,且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定位准确性,保证了管体安装的轴线符合误差控制要求。

    一种具有弧形防波结构的护岸防波堤

    公开(公告)号:CN210066631U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20760244.8

    申请日:2019-05-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弧形防波结构的护岸防波堤,具体涉及护坡设备领域,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一侧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坡体的顶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弧形腰墙,所述弧形腰墙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坡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管道活动连接,所述推动块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横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板与保护板,通过过滤板可以把水流中的砂石进行过滤,减少对弧形腰墙的冲击,便于长久使用,并通过保护板的倾斜状态,可以对底座与坡体二者的连接处进行遮挡,减少水流的冲击,提高其稳定性。

    一种码头兼靠船舶系泊物理模型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673328U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20792905.5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码头兼靠船舶系泊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具体涉及船舶停靠技术领域,包括水池,所述水池内部设置有船模,所述水池内部一侧设置有靠船结构,所述水池一侧设置有带缆平台,所述带缆平台顶部设置有动力输出装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与船模之间设置有杜邦线,所述杜邦线中部设置有张力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靠船结构,只需要拧松固定螺母,便可将靠船结构从水池内取出,再将新的靠船结构放置到水池内,新的靠船结构便更换完成,有利于更换不同的靠船结构,能够模拟港口码头运行过程中,船舶停靠时的工况,以观测船舶运动、撞击分布,为后期码头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一种用于悬浮隧道模型的管段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172086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2020564.2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悬浮隧道模型的管段连接结构,其包括接头,接头用于将管段连接形成模型;接头这样设置:接头的抗弯刚度大于或等于管段抗弯刚度的0.95倍,且小于或等于管段抗弯刚度的1.05倍;或:接头的轴向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管段轴向抗拉强度的0.95倍,且小于或等于管段轴向抗拉强度的1.05倍。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悬浮隧道模型的管段连接结构能够将管段连接形成模型。使用与管段抗弯刚度接近的接头,可以较好地避免接头本身对模型整体的抗弯刚度产生明显的影响。若需要进行模型的轴向抗拉实验,则换用与管段的轴向抗拉强度接近的接头。这种设置使得能够通过较短的管段拼接形成较长的模型,降低实验成本。

    一种悬浮隧道试验锚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719631U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22020354.3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浮隧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隧道试验锚固系统,其包括悬浮隧道三维弹性模型和锚固组件;悬浮隧道三维弹性模型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第三结构件;第一结构件用于提供模型的抗弯刚度,第二结构件用于配重,第三结构件用于提供模型的尺寸;第三结构件套设于第一结构件上,第二结构件与第三结构件相连;锚固组件一端与悬浮隧道三维弹性模型相连,锚固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缆索,缆索上远离悬浮隧道三维弹性模型的一端用于与水池底部或侧壁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浮隧道试验锚固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针对悬浮隧道的二维水槽实验,有助于针对悬浮隧道的真实物理相应规律得到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一种具有良好的防浪型框架式生态沉箱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483052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2029714.3

    申请日:2021-08-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港口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良好的防浪型框架式生态沉箱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框架式生态沉箱结构对于波浪对码头的冲击力减少的效果不是太理想,沉箱结构还是会承受着较大的波浪冲击力,如果无法对波浪的冲击力进行减缓,长久下去会降低沉箱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其使用寿命,安全性也会降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沉箱,所述沉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桩柱,多个桩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顶板,所述沉箱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回填槽,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波浪冲击力的缓冲和抵消,使得沉箱结构和码头更加稳定和安全,且实用性强。

    一种物理模型试验过程数据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629521U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22191221.2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理模型试验过程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测量模块、现场控制服务器、数据可视化平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交换机、以及异地数据备份服务器;所述数据交换机用于建立万兆级光纤数据通讯局域网;所述多个测量模块与所述现场控制服务器通过所述局域网双向通讯连接,所述现场控制服务器通过所述局域网与所述数据可视化平台双向通讯连接,并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单向通讯连接,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与异地数据备份服务器单向通讯连接,由异地数据备份服务器进行远程数据备份。为保证大量数据的实时有效传输,建立万兆级光纤数据传输局域网,所有数据通过配备万兆级数据传输接口的数据交换机进行数据的交互与传输。(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