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着陆探测器软着陆机构锁定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659757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0710080672.8

    申请日:2007-0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着陆探测器软着陆机构锁定的装置,采用两级锁定,由展开定位锁定装置(1)和缓冲随动锁定装置(2)组成,缓冲随动锁定装置(2)为活塞式结构,由套筒(3)、滑筒(4)、锥槽(5)、钢球(6)、压板(7)、弹簧(8)和端盖(9)组成,套筒(3)与滑简(4)滑动配合,套筒(3)右端制成锥槽(5),端盖(9)与套筒(3)螺接,并压紧弹簧(8),在弹簧(8)的作用下,压板(7)始终把刚球(6)压紧在锥槽(5)的内壁及滑筒(4)的外壁之间。本发明既避免了两级定位锁定时,加工、装配的困难性,又确保了锁定的刚度,提高了展开锁定及缓冲锁定的可靠性,保证了软着陆机构展开及缓冲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种用于航天器的仪器设备或人员着陆的缓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659756B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610120270.1

    申请日:2006-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航天器的仪器设备或人员着陆的的缓冲装置,包括,动力组件通过螺纹与支撑组件相连;支撑组件的内部形成圆形气体通道;缓冲组件通过螺纹压紧到接口组件的端面,使缓冲组件、接口组件、提升锁定组件成为一体,三者一同实现提升;该缓冲组件包括锥环、薄壁金属管及导向简,且缓冲组件是套接在支撑组件上,其最里一层为导向筒,导向筒外套接薄壁金属管,在导向筒靠近着陆方向的一端固定有锥环;在着陆瞬时,航天器受到的冲击通过接头作用到缓冲组件上,薄壁金属管依次通过锥环,发生扩径变形;初始锁定组件通过螺纹与支撑组件相连。本发明的缓冲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提高了航天器及其仪器设备或人员着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种航天员座椅椅背锁定机构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623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042084.5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一种航天员座椅椅背锁定机构,包括支撑模块和锁定模块,支撑模块由支撑组件和锁止组件组成;锁定模块由锁舌组件、解锁手柄组件和回拉手柄组件组成;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支撑模块锁舌、锁舌弹簧等;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定模块锁舌、顶丝、安装座等;所述解锁手柄组件包括锁盖、解锁手柄、解锁手柄扭簧等;所述回拉手柄组件包括限位杆、回拉手柄、锁壳等;支撑板不占用座椅运动空间,收回时可固定在椅背侧面;工作时,能够较好平衡调角器受力,对在椅操作无影响;锁定模块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通过连杆可同步控制左右锁舌解锁与收回,操作简单。本发明适用于航天座椅在力学条件复杂情况下,辅助调角器进行椅背角度的锁定与保护。

    一种空间双向承压舱门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419349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10838631.5

    申请日:2022-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双向承压舱门,涉及载人航天舱门技术领域。该双向承压舱门包括门体结构、门轴机构、驱动机构、传动锁紧机构、导向机构和密封机构,门体机构通过门轴机构与固定在飞船船身上的门框铰接,在门体结构上呈周边均匀分布多个传动锁紧机构,驱动机构和传动锁紧机构之间通过行星轮系传递动力,利用中心加载的方式提供驱动力,驱动机构将中心加载力放大传递给传动锁紧机构,带动多个滑块将舱门门体压入门框,实现门体与门框的径向密封和轴向锁紧。该方案采用径向密封、浮动门轴设计、多点压紧设计以及门体和门框的匹配设计,分别实现了两侧均有压差条件下的密封功能。

    一种低频隔振超结构单元、超结构及超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378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1413882.0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频隔振超结构单元、超结构及超结构设计方法,能够解决隔振装置难以满足小型化、轻量化要求的问题,以及隔振导致的结构刚度和强度降低的问题。所述低频隔振超结构单元包括:外部保护结构(1)、内部质量块构且有开口的一侧竖直放置;所述内部质量块(2)配置于所述外部保护结构(1)靠近竖直内壁的一侧,所述内部质量块(2)仅在其顶部靠近凹形结构开口一侧与所述弯折结构(3)连接;所述弯折结构(3)所述弯折结构配置于外部保护结构(1)靠近开口的一侧,所述弯折结构(3)包括沿竖向拼接的M个几字形结构(18)、顶部竖梁(12)及顶部横梁(13)。(2)及弯折结构(3);外部保护结构(1)为凹形结

    基于数字仿真的航天器机械产品可靠性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615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1131491.5

    申请日:2020-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仿真的航天器机械产品可靠性测试方法。其中,测试方法包括:获取航天器机械产品的任务与功能需求,进而构建数字化仿真模型并确定标称工况;基于数字化仿真模型进行标称工况物理实验与标称工况仿真分析,进而根据得到的性能数据和仿真分析结果,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定量验证;若验证通过,则基于航天器机械产品真实工作时可能工况得到全工况;进行全工况仿真分析并得到仿真分析结果,从而对航天器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估。该测试方法,可以实现通过有限次数、工作环境易于模拟的标称工况物理实验,结合通过数字仿真得到的大样本数据,对数字化仿真模型进行定量评判,从而得到航天器机械产品的全工况可靠性评估结果。

    一种起旋分离机构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36110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837984.9

    申请日:2021-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旋分离机构,包括:外壳、转筒、螺旋滑槽、滚轮组件、电缆筒、轴承、起旋弹簧和压紧组件;电缆筒固定在外壳内,且套装在主探测器上的电连接器外;初始时,起旋载荷与电连接器插接;转筒为双层套筒,其内层位于电缆筒之外,外层位于外壳之内;三个螺旋滑槽沿周向均匀固定在转筒的外层外表面上,滚轮组件固定在外壳上端,并与螺旋滑槽滚动配合;外壳与起旋载荷之间通过压紧组件锁紧或解锁,起旋载荷与外壳锁紧时,起旋载荷对转筒向上运动限位;轴承同轴固定在转筒内层的外表面上,起旋弹簧压紧在轴承和外壳内底面之间,起旋载荷与外壳解锁时,起旋弹簧释放弹性势能,轴承将起旋弹簧沿电缆筒轴向的平动转换为转筒的螺旋运动。

    一种载人航天器大通径矩形密封舱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05731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365100.X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人航天器大通径矩形密封舱门装置,尤其适用于需要真空密封环境的载人航天器,属于航天器技术领域。本发明矩形密封舱门,通径为1300mm×1300mm以上的矩形,与现有通径850mm的圆形舱门相比,通径面积增大2倍,能够满足多名航天员和大型货物产品的穿舱通道需求,并可实现一个大气压压差下可靠的真空密封性能。其中门框结构采用球面薄壳承压结构,门体结构采用布有加强筋的组合曲面薄壳承压结构,两者具有较好的刚度匹配性能,承压后可实现密封面协同变形,充分克服矩形开口结构承压受力后的变形不均问题,以轻量化的结构构型保证可靠的密封性能。

    面向增材制造的梯度点阵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6943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0216493.5

    申请日:2019-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航天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向增材制造的梯度点阵结构及其设计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梯度点阵结构,包括:多级沿预设方向依次连接的层状点阵,每一级层状点阵均包括至少一个点阵胞元;每一个点阵胞元均包括多个杆件,其中多个基本杆件相交于一点,且点阵胞元相对于过交点的预设方向具有三重、四重或六重空间旋转对称性。沿预设方向,每一级层状点阵中的每一个点阵胞元的构型相对于前一级层状点阵中的每一个点阵胞元的构型梯度增加。通过将每一级层状点阵中的每一个点阵胞元的构型相对于前一级层状点阵中的每一个点阵胞元的构型梯度增加,从而逐级增加了层状点阵的强度和刚度,实现了整个梯度点阵结构的性能梯度变化。

    一种用于货盘与空间站对接的停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7975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30146.1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货盘与空间站对接的停泊装置,通过主动端上由驱动机构驱动丝杠传动的动平台升降控制手爪,配合被动端周向设计的凹槽实现主动端与被动端的对接。手爪上沿自身轴线设计有导向口,与主动端外壁周向上设计的凹槽顶部内安装的导向销配合实现手爪运动导向。动平台周向定位通过动平台周向凸台上的滚轮与主动端外壳上的凹槽配合。同时设计主动端与被动段端面上的弹簧导杆与导向定位孔配合,实现对接导向以及快速分离。还设计了手动驱动机构实现手爪的手动控制。本发明连接稳定可靠,结构简单,重量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