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45115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810064519.0
申请日:2008-05-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F7/02 , G01R33/383
Abstract: 一种用于磁共振波谱分析仪的开放型永磁体模块,它涉及一种开放型的永磁体模块,以解决现有磁共振波谱分析设备采用的超导磁体存在的体积和重量较大、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上磁芯的上端面设置在C形磁轭上臂的下端面上,上磁芯的磁化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磁极的上端面设置在上磁芯的下端面上,磁极的下端面为凸凹环状结构,匀场线圈设置在成像空间中靠近磁极下端面的位置上,所述下磁体的结构与上磁体相同,并且与上磁体上下对称的设置在C形磁轭的下端面上,下磁体的下磁芯的磁化方向与上磁芯的磁化方向相同。本发明相对超导磁体降低一到两个重量级,体积只有普通超导磁体模块的1/4~2/3,使成像空间内的均匀度达到10-6,满足工业磁共振谱分析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409458A
公开(公告)日:2003-04-09
申请号:CN02132808.0
申请日:2002-08-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多气隙电机,它涉及一种多层定子,多层转子结构的多气隙电机。它由轴(1)、轴承(2)、定子(3)、转子(4)、绕组(5)组成:轴承(2)固定在轴(1)的一端上,定子(3)固定在轴承(2)占据外的轴(1)上,转子(4)固定在轴承(2)上,绕组(5)设置在定子(3)上,定子(3)、转子(4)其中之一至少设置为二层,定子(3)与转子(4)交错配置形成至少二个气隙(6);最内层也可以是定子或转子,最外层也可以是定子或转子。本发明由于增加了气隙数量,使其获得了较高的性能体积比和性能价格比,有效地减小了电机本体的力矩波动或电压波动,使电机中心部分或外部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可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步进电机、低速电机、静电电机和超声波电机等旋转或直线电驱动控制元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282422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62286.6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局部磁滞回线模型的铁损计算方法,属于铁损计算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统逆J‑A模型描述出的局部磁滞回线出现不闭合的现象,导致获取的磁滞损耗不精确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磁通密度序列和磁滞回线数据;利用逆J‑A模型计算主磁滞回线上磁密对应的磁场强度,找到第一局部转折点,找到离第一局部转折点最近的回转曲线,并找到第二局部转折点,对回转曲线回转对称,基于反双曲正弦函数对回转曲线进行建模,通过模型计算回转曲线上磁密对应的磁场强度;根据磁通密度和磁场强度确定磁滞损耗,进而根据磁滞损耗确定铁心损耗。本发明用于计算铁心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929109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198545.8
申请日:2014-05-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P21/13
Abstract: 一种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属电机控制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在低开关频率工作时导致的低次谐波成分增大的问题,也为了满足在消弱低次谐波时同时产生幅值恒定的旋转电压矢量控制的需求。采用SHMPWM技术,保证在低开关频率工作条件下对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谐波抑制;并通过加强SHMPWM非线性超越方程组的约束条件,从削弱的谐波成分中提取幅值恒定、相角互差120°的三相特定谐波成分信号用于进行转子位置的估算;采用带通滤波器得到特定谐波电流;利用位置观测器得到估算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及转子位置,实现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转速闭环矢量控制。本发明适用于电机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438615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10414967.X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5B29/00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磁热泵系统,属于机电领域,为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系统在低温或低温热源缺乏的环境下制热效率较低的问题。它包括旋转电磁发生器、溶液换热器、两个节流阀、溶液泵、吸收器、四通阀和两个换热器;旋转电磁发生器上设置有外界气体入口、外界气体出口、外界媒质入口、外界媒质出口、两个工质入口和一个工质出口;旋转电磁发生器旋转产生热量加热工质,工质气化析出后进入换热器与外界媒质换热,将热量传递给外界媒质后进入另一换热器从外界媒质吸热,外界媒质降温后,制冷剂升温通过吸收器和溶液换热器进入旋转电磁发生器再次被加热。此外,旋转电磁发生器亦可直接对外界媒质进行加热。本发明用于实现需要对外界媒质加热、降温的场所。
-
公开(公告)号:CN104753285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58354.3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1
Abstract: 弧面二自由度永磁轮毂电机,它涉及电机领域,它同时具备旋转和偏摆两个自由度,巧妙地将电动汽车中轮毂电机驱动功能和转向电机转向功能集于一身。它的定子铁芯被有效地分割成若干部分,各部分分别配置有特定排布方式的电枢绕组;转子上配置有永磁体;基于磁场谐波理论和自轴承磁悬浮原理,定子中间部分的驱动绕组能够实现电机旋转运动,两侧部分的偏摆绕组能够实现电机偏摆运动;定子铁芯和转子之间设置有均等气隙,且定子铁芯气隙侧表面和转子气隙侧表面为同心球形曲面,在转子旋转和偏摆运动的过程中,定子和转子之间各处气隙长度始终保持不变;轴承可以采用球形电机轴承等方案。本发明适用于驱动电动汽车。
-
公开(公告)号:CN103929109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98545.8
申请日:2014-05-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P21/13
Abstract: 一种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属电机控制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在低开关频率工作时导致的低次谐波成分增大的问题,也为了满足在消弱低次谐波时同时产生幅值恒定的旋转电压矢量控制的需求。采用SHMPWM技术,保证在低开关频率工作条件下对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谐波抑制;并通过加强SHMPWM非线性超越方程组的约束条件,从削弱的谐波成分中提取幅值恒定、相角互差120°的三相特定谐波成分信号用于进行转子位置的估算;采用带通滤波器得到特定谐波电流;利用位置观测器得到估算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及转子位置,实现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转速闭环矢量控制。本发明适用于电机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868271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69198.1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K16/04
Abstract: 双定子旋转直线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旋转-直线电机通过多台电机和机械转换机构的结合来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导致系统体积大及重量高的问题。它的机壳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外定子铁心固定在机壳的内表面,内定子铁心通过内定子套筒与机壳固定连接,内定子套筒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内定子铁心与外定子铁心之间同轴设置动子铁心,动子铁心的一端通过动子前端支撑部与转轴固定连接,动子铁心的另一端通过动子后端支撑部与内定子套筒的外圆表面通过轴承连接;内定子铁心与动子铁心形成旋转电机结构或者圆筒型直线电机结构,外定子铁心与动子铁心形成圆筒型直线电机结构或者旋转电机结构。本发明为一种旋转直线电机。
-
公开(公告)号:CN101604891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072543.3
申请日:2009-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K16/04
Abstract: 双定子锥形可调气隙永磁电机,它涉及电机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传统结构永磁电机电机效率降低的问题。它的外定子铁心、转子和内定子铁心由外向内依次同轴套装在一起,定子铁心与转子之间设置有均等的内气隙和外气隙,内定子铁心外表面与转子内表面同为锥面或圆柱面,转子外表面与外定子铁心内表面同为锥面或圆柱面;一个转子滑道设置在支撑架转子输出轴的环形开口上,另一个转子滑道设置在支撑架内部转子端部位置上,转子的输出轴穿过一个转子滑道固定在支撑架上,转子的端部通过另一个转子滑道上固定在支撑架内部,转子还包括气隙调节机构,气隙调节机构设置在转子的端部和另一个转子滑道之间。本发明调节性能好,扩速范围宽,具有足够的转矩。
-
公开(公告)号:CN101979871A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1010509855.9
申请日:2010-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风能加热装置,涉及一种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家用加热装置无法在阴雨天或和夜晚正常工作、利用煤气或电能作为能源的家用加热装置存在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它包括叶轮、机械传动机构、电磁致热器、支架,所述叶轮的动力输出轴与机械传动机构的主动力输入轴相连,机械传动机构的从动力输出轴与电磁致热器的转子相连,电磁致热器、机械传动机构固定在支架上。结合合理的热能传输路径并通过水介质传递热能,以达到将水加热的目的。本发明的风能加热装置实现了直接将风能转化为热能,利于环保,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于家用加热或供暖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