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67063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710144626.X
申请日:2007-1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毫米波段4×4圆锥共形双频微带天线及其设计方法,它涉及一种微带天线及其设计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锥面共形双频率微带天线的设计极为困难的问题。本发明的天线四组贴片单元整体呈矩形设置在介质层的表面上形成一个阵列,每个馈线的一端分别与一个贴片单元一对一的相互连接在一起。方法是利用对象功能减出不同厚度的锥面层,分别将平面天线的地板层、介质层和贴片层拉伸到锥面层上,利用相交功能取出两者的交集并将平面阵列共形到锥面上。本发明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均在毫米波段,分别为30.6和35.5GHz,共形阵列在两个谐振点处的带宽分别为315MHz和485MHz。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建模简单、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仿真结果相对理想,而且加工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851978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10047.1
申请日:2006-05-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P3/00
Abstract: 一种宽频带双通带异向介质传输线,它涉及涉及异向介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异向介质传输线电尺寸大、加工困难、成本高、带宽窄的问题。本发明的异向介质传输线由多个异向介质单元串联构成,每个异向介质单元中第一层介质板(1)的上表面的中间沿Y方向刻蚀有一个金属条带(1-1),第一C形金属方环(1-3)和第二C形金属方环(1-2)以金属条带(1-1)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第二层介质板(2)的上表面的中间沿X方向刻蚀有第三C形金属方环(2-1)和第四C形金属方环(2-2);底层金属箔(3)上设置有两个相同且相互连通的方形通孔。本发明的异向介质传输线具有双通频带特性,单元体积小、加工容易、成本低廉,且带宽宽、损耗小。
-
公开(公告)号:CN1851972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10061.1
申请日:2006-05-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低激励电压和精确控制相移特性的MEMS毫米波移相器,涉及一种移相器。针对现有的MEMS移相器存在激励电压过高、移相精度偏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励电压低和相移控制精确的MEMS毫米波移相器,它在地线(3)上固定有电感量在10nH以上的电感线圈(8),电感线圈(8)与地线(3)之间设有绝缘层(7),所述电感线圈(8)与金属弹簧(6)的一端连接,金属弹簧(6)的另一端与金属桥(4)连接并对金属桥(4)进行支撑,在金属桥(4)下方的信号线(2)的上表面设置有介电常数 ε1为:2≤εr≤20的介质基片(5)。本发明所述移相器不但具有宽频带、低损耗等电气特性,而且进一步降低了激励电压和提高了相位控制精度,并且成本低、体积小,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819449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610009829.3
申请日:2006-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3F3/60
Abstract: 超宽带微波单片集成放大器,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频率为2~26.5GHz的超宽带微波单片集成放大器。它克服了现有技术在频率较低时稳定性比较差,其小信号S参数不能满足绝对稳定条件的缺陷。它由若干个共射共基极放大器(1),输出级微带线(2)和输入级微带线(3)组成,每个(1)的输入端都连接在(3)上,每个(1)的输出端都连接在(2)上,每个(1)都由一号微波三极管(T1)、二号微波三极管(T2)、电感(L)和电容(C)组成,(T1)的栅极连接在(3)上,(T1)的源极接地,(T1)的漏极通过(L)连接(T2)的源极,(T2)的漏极连接在(2)上,(T1)和(T2)都是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本发明工作时从(3)输入微波信号,从(2)输出经过功率放大了的微波信号。本发明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129782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1424711.0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超表面的双圆极化三通道逆向反射器,涉及反射器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的逆向反射器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的问题。相邻的两个U型金属带条的开口方向与多个反射型贴片单元的长度方向所成的夹角分别137°和43°,U型金属带条接收入射角度为60度、0度或‑60度的圆极化平面波,该圆极化波通过介质基板入射至金属地,还用于根据相邻的两个U型金属带条的开口方向与多个反射型贴片单元的长度方向所成的夹角来调节反射波的相位,使相邻的两个金属地生成的反射波的相位差为180度;每个金属地对圆极化波实现电磁波全反射,生成多个反射波;反射型贴片单元对多个反射波进行叠加,形成反射波反射回原入射方向。用于形成逆反射。
-
公开(公告)号:CN11076568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12666.8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涡旋波束源合成方法,本发明涉及涡旋波束源合成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研究粒子散射带来硬件上、频段上的局限,以及计算效率低、计算时间长、计算结果准确率低的问题。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涡旋波束源合成方法具体过程为:步骤一、获取频域的简谐平面波;步骤二、根据频域的简谐平面波,得出时域高斯脉冲;步骤三、基于时域高斯脉冲函数,得到涡旋电磁场在时域所需要的脉冲。本发明属于微波工程技术领域、计算电磁学算法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025566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610369753.9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Q15/08
Abstract: 基于反射型超表面产生涡旋波束的透镜及方法,涉及基于相位非连续超表面产生涡旋波束的技术,为了解决波长较长时,传统的利用螺旋相位波片产生涡旋波束的方法受厚度的限制的问题。该透镜包括m×n个周期性排布的相位突变单元,每个相位突变单元均包括基板和位于基板表面的反Z型金属层,反Z型金属层包括金属条一、金属条二和倾斜条,以基板的一边为x轴,与该边相邻的边为y轴,倾斜条的中心线与y轴的夹角为θ,其中l为轨道角动量数,圆极化波入射到该透镜的入射光与当圆极化波垂直入射到该透镜所产生的异常反射光关于法线对称,交叉极化反射波垂直于该透镜反射,异常反射角本发明适用于产生涡旋波束。
-
公开(公告)号:CN10811043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67606.9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Q15/12
Abstract: 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同极化涡旋波束平面透镜,涉及相位非连续超常透镜领域,为了解决当长波长、轨道角动量状态数较大时,光学透镜体积大,难以集成,透射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阵列式排布的M×N个频率选择表面单元;M和N均为正整数;频率选择表面单元阵列式排布形成的区域划分为n个区域,同一区域的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的相位相同,n个区域的频率选择表面的相位依次递增或递减,且相位梯度相等。本发明适用于产生涡旋波束。
-
公开(公告)号:CN10552847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0854244.0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柱面频率选择表面电磁散射特性的获得方法,属于柱面频率选择表面电磁散射特性分析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柱面频率选择表面电磁散射特性,为了解决现有的Floquet定理对柱面频率选择表面的特性研究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分别采用了不同曲率、不同结构单元尺寸以及加载不同厚度和介电常数介质层的柱面频率选择表面。深入探究了柱面频率选择表面电磁透射特性和中心谐振频率随这些参数的变化。本发明对设计实现具有某种特定电磁散射特性的曲面频率选择表面有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本发明适用于获得柱面频率选择表面电磁散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06156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854273.7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柱面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曲面频率选择表面普遍存在的滤波特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柱面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它包括金属板和厚度为1mm的介质层,所述介质层的介电常数为2.2,磁导率为1;所述金属板的表面按矩形栅格形状刻满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为Y形,每两个相邻的Y形孔沿柱表面的间距均为40mm,金属板(1)按照曲率半径为160mm的柱面弯曲,介质层贴合在金属板的内侧。本发明适用于作为共形柱面天线罩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