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26479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424138.8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nventor: 郝强 , 安刚建 , 陈国斌 , 刘先平 , 李若男 , 杨长明 , 牛光跃 , 杨晖 , 王育来 , 李帅 , 张进军 , 邢瑞 , 马立志 , 李天浩 , 张杰 , 韩舒生 , 刘浏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水中传统污染物协同抗生素类新兴污染物的去除方法,用于在河道排口进行尾水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河道排口进行截流沉淀,再进行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所述沉淀池单元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瞬时混合反应池、磁种混合反应池、絮凝团化反应池和截流沉淀池;所述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包括大箱体、曝气系统、纳米铁基功能炭、土著微生物酶激活剂添加系统以及生态浮床;本发明采用两段式处理,对传统污染物以及抗生素类新兴污染物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还解决了河道排口处可利用面积狭小、工程设施难布置的难题;且本发明设置起来较为简单,维护管理简便,可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6344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366533.7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污水处理与生境改善的多塘湿地地形重塑方法,利用现有坑塘、沟壕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开放式生物反应池和多塘系统;所述开放式生物反应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分隔成沉淀区、初级反应区、过渡区、二级反应区和吸附区;多塘系统承接开放式生物反应池,多塘系统根据水流区域依次分为生态缓冲塘和水生植物塘;水生植物塘内设置有生态岛及浅滩深潭区;本发明利用现有坑塘、沟壕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湿地系统,采用了大尺度近自然功能型湿地构建技术和纯生态、近自然的工艺设计,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弱化工程痕迹,大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的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7964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34367.6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11/02 , C02F1/28 , C02F3/34 , C02F3/32 , C02F11/00 , C02F101/16 , C02F101/1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塘湿地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多塘湿地底质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领域,底质改良剂是以无机多孔载体为壳层、菌种为中间层、植物种子为核层制备得到,所述中间层是将不同菌种分布在不同包覆层的包覆结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种子活化;S2.菌种培养;S3.核层制备;S4.菌种中间层制备;S5.外层制备。本发明制备的改良剂不仅能够澄澈水体,降低水体中的悬浮质,还能够改善多塘湿地底质,降低底泥中有机物含量,有利于沉水植物生态的恢复,在沉水植物成长后,多塘湿地还能够用于处理污水厂的尾水深度生态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2634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66533.7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污水处理与生境改善的多塘湿地地形重塑方法,利用现有坑塘、沟壕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开放式渗透性生物反应池和多塘系统;所述开放式渗透性生物反应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分隔成沉淀区、初级反应区、过渡区、二级反应区和吸附区;多塘系统承接开放式渗透性生物反应池,多塘系统根据水流区域依次分为生态缓冲塘和水生植物塘;水生植物塘内设置有生态岛及浅滩深潭区;本发明利用现有坑塘、沟壕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湿地系统,采用了大尺度近自然功能型湿地构建技术和纯生态、近自然的工艺设计,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弱化工程痕迹,大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的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62534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338395.5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合肥市水务环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沉水植物恢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塘湿地沉水植物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修复底泥生境,将基底改良材料均匀投加到池塘中,改良底泥生态环境,覆盖厚度为5~10cm;S2、提高水体透明度,向池塘加水时减缓水流流速,增加水体颗粒沉降,在种植的初期,通过水位调节装置降低池塘的水位,使得光照能够进入到水底;S3、增加水体中溶解氧,采用曝气装置对泥‑水界面进行曝气;S4、定植沉水植物,铺洒基底改良材料2~3d后,向基底改良材料覆盖区域种植耐污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本申请具有促进沉水植物恢复,进而加快富营养化湖泊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66748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782334.9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改性β环糊精的复合土壤淋洗剂采用其淋洗修复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的方法。复合土壤淋洗剂包括改性β环糊精、生物质炭、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改性β环糊精为对β环糊精巯基化、羧基化改性后得到的,生物质炭为以质量比为15:1的桃木和氧化钙于真空条件下热解40min后得到的产物。采用上述复合土壤淋洗剂,调节pH为3~4的淋洗液,均匀喷洒到土壤表面,并收集下方淋滤液,再次喷洒,循环5~6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淋洗剂中进行淋洗修复复合污染土壤方法,能很好的去除土壤中镉、铅、锌、锑、铬等多类重金属及萘、苯并a芘等多类多环芳烃污染物,且同时淋洗和去除污染物同步进行,去除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110476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510577900.7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黑臭河道水质强化净化的三维立体式生态浮床,其结构包括浮床结构主体、生物填料以及生物石;结构成型方法:在流动缓慢甚至处于静止的河流湖泊里,通过简易的组装,形成一种三维立体式高效生态浮床。主要针对城市黑臭河道N、P营养盐及其他水中的有机污染负荷的去除,提高水体透明度及溶解氧。优点:这种三维立体式高效生态浮床的水质强化净化方法,首次提出水生植物—生物填料微生物—生物石组合生态浮床的理念,生态浮床植物、生物填料接触氧化和生物石微生物三者之间既存在处理水体的先后关系,有效完成功能互补。尤其在冬季或其他低温天气下,在水生植物枯萎的状态下,生物填料和生物石能有效的弥补它的空缺,持续、高效净化重污染城市黑臭水体,并实现水生态和水功能恢复和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08243650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472100.4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A01B79/02 , A01G17/00 , A01G17/02 , A01G22/00 , A01G24/20 , A01G24/12 , A01G24/10 , A01G24/30 , C02F11/02 , C05F17/00 , C05G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稳定化污泥强化废弃矿山复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好氧发酵污泥和富含纤维素的辅料混合并发酵制成堆肥污泥,风干后与沙土混合,并添加保水剂和粘合剂,混合均匀后得到人工土壤基质;(2)将植物种子预处理后均匀混在人工土壤基质中;(3)在待复绿的废弃矿山表面铺设铁丝网,然后将撒有植物种子的人工土壤基质铺设在铁丝网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治理效果更优、应用面积大、土壤生态环境良好,且可解决稳定化后市政污泥出路的问题,在未来我国矿区植被覆盖、生态修复和城市生物质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并真正实现我国废弃矿区青山绿水的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11778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420772.4
申请日:2017-06-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04 , B01J20/20 , B01J23/34 , C05G1/0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城市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产气量及增强重金属稳定化过程的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氮气保护下,在550℃热解温度下制备秸秆活性炭。以秸秆活性炭为载体,通过与KMnO4溶液反应,最终制得负载纳米MnO的活性炭功能材料。在污泥厌氧消化产酸阶段,按比例将负载纳米MnO的活性炭功能材料添加到厌氧反应装置中,可明显提高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的累积产气量,同时有效吸附、络合污泥中的游离态重金属,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增强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本发明可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中,有效提高甲烷累积产气量,降低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增强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4961313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351542.8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Y02W1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城市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的方法。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专用真空反应炉,在缺氧条件下,通过高温热解制成污泥生物炭,经过玻璃纤维浸润对SBC进行改性,最终制得具有稳定性结构、高空隙度,并且具有抗酸碱冲击的污泥生物炭,在污泥厌氧消化产酸阶段,以适当比例加入到反应器中,可明显吸附、捕获反应器中游离态重金属,最终加速并增强污泥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该方法基本不会对污泥厌氧消化反应体系产生不利影响,产生的沼渣含水率明显降低,脱水性能明显改善。本发明可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工程中,有效增强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加速污泥稳定化进程,这对于厌氧消化后污泥土地利用过程中,降低重金属环境污染风险和提升土壤健康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