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63350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110854.4
申请日:2009-01-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东山县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12N15/10
Abstract: 提高DNA回收试剂盒回收效率的震荡洗脱方法,涉及一种DNA回收试剂盒,尤其是涉及一种在DNA回收试剂盒的操作步骤中增加一个震荡的方法,以提高DNA的回收效率,用于DNA片段的PCR产物回收。提供一种回收效率较高,能满足后续实验需求的提高DNA回收试剂盒回收效率的震荡洗脱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在现有的上述DNA回收试剂盒回收方法基础上对其中的步骤5进行改进,仅往柱子中加入1次洗脱液,洗脱液的加入量按回收试剂盒的一次加入量计,静置,将装有柱子的离心管插在震荡器的孔中,以500~1000rpm/min的速度震荡,回收DNA。其回收浓度达到最大,比不震荡的浓度提高约20%。
-
公开(公告)号:CN100396787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610152031.4
申请日:2006-09-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Q1/04
Abstract: 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的流式细胞检测方法,涉及一种细菌的检测。样品中加甲醛培养;用DAPI对样品染色,置于流式细胞仪样品台,采集前向和侧向散射光、DAPI荧光信号、叶绿素荧光信号以及细菌叶绿素a的荧光信号,用DAPI荧光信号将浮游生物与泥沙、细胞碎屑分开,用不同浮游生物在AAPB的细菌叶绿素a荧光信号上的差异将AAPB与其他浮游生物分开;用DAPI荧光信号的强弱将浮游生物与泥沙、细胞碎屑等分开;按前向与侧向散射光的强弱将浮游细菌与微型浮游生物分开;按叶绿素荧光信号的强弱排除聚球藻、原绿球藻等对AAPB检测的影响;用细菌叶绿素a,将AAPB与其他细菌分开,获取样品中AAPB的准确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274205C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200410006589.2
申请日:2004-03-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东山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 福建海洋研究所
IPC: A01G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8
Abstract: 筏式吊养架的绳套往返便捷挂苗方法,涉及一种海藻的栽培,尤其是在筏架上的水培,用于亚热带富营养化生物修复的筏式吊养架的绳套往返便捷挂苗方法。挂苗筏式吊养装置设有筏式吊养架、竹排和挂苗绳套,筏式吊养架设有至少3根支杆,支杆的端部由绳索或支架联接成架体,支杆间设有苗绳;架体上设有至少2个悬浮体,架体通过至少4根固定绳索固定;竹排用支撑杆或系绳固定于筏式吊养架架体的外侧;挂苗绳套上设绳圈,绳圈与待挂苗绳联接。挂苗时,通过拉动灵活、轻便的绳套代替竹排的缓慢移动,降低工作强度,缩短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提高了2~3倍。
-
公开(公告)号:CN1259636C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310123855.5
申请日:2003-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涉及一种赤潮生物图像自动识别装置及方法。设有发光二极管、光源透镜、流动室、物镜、景深透镜和照相机;发光二极管位于光源透镜的焦点处,流动室位于光源透镜与物镜之间,景深透镜位于物镜与照相机之间。识别方法为:获取图像、预处理、目标探测、图像分割、图像特征获取、目标分类识别、结果输出。通过透镜的处理,可产生均匀的背景光源,有利于获得效果良好的图像。采用远焦物镜,增加流动室与物镜间的操作空间,给流动室较广的发展空间,提高仪器应用范围。可对图像进行自动分析,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也满足赤潮生物现场监测的要求,有望实现对赤潮生消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供赤潮危险程度的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7976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9522.2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2F9/00 , C02F3/34 , C02F1/66 , C02F1/00 , C02F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脱硫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包括脱硫废水收集罐、碱性矿物溶解反应器、碱性微生物反应器和排放装置;脱硫废水收集罐将废水输出至碱性矿物溶解反应器和/或碱性微生物反应器,由碱性矿物溶解反应器和/或碱性微生物反应器进行中和反应,以提高废水的pH值,达到符合pH值标准的处理水,最后经排放装置排放。这种兼具环境优化与碳负排放功能的碱化处理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适合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496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70638.4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藻碱性养殖尾水提升海洋负排放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光生物反应器中使用含有碱性碳源的培养基养殖微藻,微藻的接种量为0.01‑10.0g/L、温度为15‑45℃、在自然光照或是人工光源条件下培养,并通过半连续操作,也即每次取10%‑100%的培养液,并重新加入相同体积新培养液,进行下一轮培养,使得培养后的微藻培养液pH在8.0‑14.0之间;S2.收集步骤S1所述光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微藻,并通过分离收获的方法分别获得微藻生物质和微藻碱性养殖培养基即碱性养殖尾水,并将所述养殖尾水的pH值调节至8.0.0‑12.0之间;S3.将步骤S2中处理后的碱性养殖尾水排放入海。本发明方法可有效降低海水中CO2分压从而增加海水对大气CO2吸收效率,旨在通过提高溶解度泵碳汇能力来提升海洋负排放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82120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142581.1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M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藻培养系统及其应用,包括反应器主体,反应器主体内部形成有微藻培养腔,微藻培养腔内盛装有培养液,且反应器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微藻培养腔内的培养液朝高处输送、并使培养液于高处散射开后再回落的培养液循环装置。本发明通过在反应器主体内增设一个培养液循环装置,使得反应器主体内的培养液能够朝高处往上输送,并在高处位置大面积散射开并形成回落。该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微藻培养液的液层厚度,且还可以提高培养系统的径高比和光照比表面积,以此解决反应器放大困难以及因培养液层过厚而导致微藻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76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50368.2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碳储碳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混合碱性矿物与尾水的装置。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碱性矿物与尾水的装置,包括控制箱、原料投送机构、搅拌器、驱动单元、承接盘和混合罐,混合罐设有进水口、进料口和排水管,搅拌器和承接盘设置在混合罐的腔体内,承接盘设置在搅拌器上方,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搅拌器和承接盘进行转动,承接盘设有若干通孔,进水口和进料口位于承接盘上方,原料投送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进料口,用于投送碱性矿物原料,驱动单元和原料投送机构的控制端与控制箱的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尾水碱化处理的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且尾水碱化效果好,可有效增加海洋碱度有效性,实现大规模碳负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4388361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10723569.0
申请日:2014-12-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株产果胶酶的海洋细菌及其应用,涉及果胶酶。产果胶酶的海洋细菌(Gramella flavus)JLT2011,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1.12375。产果胶酶的海洋细菌(Gramella flavus)JLT2011可在制备果胶酶中应用。果胶酶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菌株涂布于2216E培养基平板上,纯化后,接入种子培养基RO中,摇床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得种子液;2)将种子液转接发酵培养基,再摇床培养,得发酵液;3)将发酵液离心得上清液,即为果胶酶液。经试验,在培养48h后,发酵液的果胶酶的酶活力可以达到130~154U/ml,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388361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723569.0
申请日:2014-12-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01 , C12N9/18 , C12N9/2408 , C12N9/88 , C12Y301/01011 , C12Y302/01015 , C12Y402/02002
Abstract: 一株产果胶酶的海洋细菌及其应用,涉及果胶酶。产果胶酶的海洋细菌(Gramella flavus)JLT2011,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1.12375。产果胶酶的海洋细菌(Gramella flavus)JLT2011可在制备果胶酶中应用。果胶酶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菌株涂布于2216E培养基平板上,纯化后,接入种子培养基RO中,摇床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得种子液;2)将种子液转接发酵培养基,再摇床培养,得发酵液;3)将发酵液离心得上清液,即为果胶酶液。经试验,在培养48h后,发酵液的果胶酶的酶活力可以达到130~154U/ml,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