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生态喷泉的微藻培养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7619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421470.4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藻生态喷泉的微藻培养方法,微藻生态喷泉包括喷泉主体、第一循环装置和灯光装置,喷泉主体设有第一培养槽,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培养槽底部开设第一汇流槽,第一循环装置装入第一汇流槽;配置微藻培养液并注入第一培养槽内,控制第一汇流槽内的微藻培养液体积占比和第一培养槽内的微藻培养液厚度;开启第一循环装置将微藻培养液朝高处输送并回流至第一培养槽形成循环流动,灯光装置进行补光;抽取部分微藻培养液并注入同体积微藻培养基,循环下一批次的微藻培养。本发明通过将喷泉景观设施与微藻培养结合,提高喷泉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并实现微藻碳中和技术开发、微藻高价值产品开发以及碳中和的普及、教育等多赢局面。

    一种基于微藻碱性养殖尾水将碳酸盐反泵变反为正并增强碳汇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545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70636.5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藻碱性养殖尾水将碳酸盐反泵“变反为正”并增强碳汇效率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微藻的养殖、微藻碱性养殖尾水的处理以及利用该尾水增强碳酸盐反泵碳汇能力等步骤。与其他碳汇途径相比,本发明方法不仅将碳酸盐反泵“变反为正”,且同时联合微藻的生物固碳,实现了碳酸盐反泵和微藻生物碳泵的联合固碳,显著提高了该技术途径的整体碳汇效率。此外,本发明还联产高价值微藻生物质、创造了经济价值,同时还实现了微藻养殖尾水的资源化利用,为解决微藻养殖资源浪费和碳汇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一种图像分割方法及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0531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86622.6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分割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样本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构建所述样本图像的样本矩阵;采用鲁棒判别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确定所述样本矩阵的隶属度矩阵;利用所述隶属度矩阵对所述样本图像进行分割。本发明利用一种将模糊理论与聚类算法结合的鲁棒判别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实现图像分割,对噪声图像有更好的分割性能,对图像中的非均衡信息和边缘信息有更强的识别与提取能力,图像分割结果更加准确,提高了图像分割的效果。

    一种基于微藻碱性养殖尾水提升海洋负排放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496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70638.4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藻碱性养殖尾水提升海洋负排放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光生物反应器中使用含有碱性碳源的培养基养殖微藻,微藻的接种量为0.01‑10.0g/L、温度为15‑45℃、在自然光照或是人工光源条件下培养,并通过半连续操作,也即每次取10%‑100%的培养液,并重新加入相同体积新培养液,进行下一轮培养,使得培养后的微藻培养液pH在8.0‑14.0之间;S2.收集步骤S1所述光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微藻,并通过分离收获的方法分别获得微藻生物质和微藻碱性养殖培养基即碱性养殖尾水,并将所述养殖尾水的pH值调节至8.0.0‑12.0之间;S3.将步骤S2中处理后的碱性养殖尾水排放入海。本发明方法可有效降低海水中CO2分压从而增加海水对大气CO2吸收效率,旨在通过提高溶解度泵碳汇能力来提升海洋负排放的目的。

    一种微藻培养系统及其应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2120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142581.1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藻培养系统及其应用,包括反应器主体,反应器主体内部形成有微藻培养腔,微藻培养腔内盛装有培养液,且反应器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微藻培养腔内的培养液朝高处输送、并使培养液于高处散射开后再回落的培养液循环装置。本发明通过在反应器主体内增设一个培养液循环装置,使得反应器主体内的培养液能够朝高处往上输送,并在高处位置大面积散射开并形成回落。该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微藻培养液的液层厚度,且还可以提高培养系统的径高比和光照比表面积,以此解决反应器放大困难以及因培养液层过厚而导致微藻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难题。

    一种微藻培养系统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409682U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20267322.7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藻培养系统,包括反应器主体,反应器主体内部形成有微藻培养腔,微藻培养腔内盛装有培养液,且反应器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微藻培养腔内的培养液朝高处输送、并使培养液于高处散射开后再回落的培养液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应器主体内增设一个培养液循环装置,使得反应器主体内的培养液能够朝高处往上输送,并在高处位置大面积散射开并形成回落。该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微藻培养液的液层厚度,且还可以提高培养系统的径高比和光照比表面积,以此解决反应器放大困难以及因培养液层过厚而导致微藻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难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