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前体与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08975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219732.4

    申请日:2015-05-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飞行器前体与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涉及飞行器。以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为基础。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仅包括轴对称内收缩回转壁面,该内收缩回转壁面由该内收缩基本流场由两段压缩角不同的压缩型线连接组成,在指定隔离段出口形状后在进气道每一周向平面进行不同径向位置的基本流场流线追踪,从而保证该内收缩基本流场同时满足飞行器前体与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获得带前体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一体化装置。克服了传统进气道因前体作用导致进气道溢流严重的缺点,实现进气道全流量捕获来流,增大发动机推力的同时减小溢流阻力;增大进气道的工作范围,提高进气道的低马赫数性能。

    高超声速细长体飞行器与三维内转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7515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26144.0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F5/00

    Abstract: 高超声速细长体飞行器与三维内转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涉及临近空间飞行器。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设计要求指定三维激波曲面;以离散激波曲线与曲率中心的关系反推出一系列基本流场;设计细长乘波飞行器下表面型线与三维内转进气道出口截面,在基本流场中进行逆流向流线追踪;设计三维内转进气道唇口的二维投影形状,并根据激波关系得到三维内转进气道唇口的三维构型;以压缩型面为基础对高超声速细长体飞行器进行几何构造。生成的细长体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与进气道同时兼顾了外乘波飞行器前体与三维内转进气道的性能,升阻力特性高,可保证全流量捕获来流,增大发动机推力,减小外流阻力;拓宽进气道的工作马赫数范围,实现内外乘波部分的自然过渡。

    一种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农业植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73303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219030.6

    申请日:2015-05-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农业植保方法,涉及无人机农业植保。使用基于悬挂系留系统的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装置,设有电源、通电导轨、通电导轨支杆、导电滑块、轻质柔软导线和多旋翼无人机。对植保作业区进行测量;根据作业区面积设计通电导轨支杆分布位置;安装通电导轨支杆、通电导轨和导电滑块;接通电源和无人机,实施农业植保作业。通过轻质柔软导线的拉拽作用可拉动导电滑块沿导轨滑动,导电滑块上的导电片与导轨上的导电芯线在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摩擦接触状态,保证导电滑块与通电导轨的芯线导电畅通。多旋翼无人机可以在农业植保作业区域实现长航时作业,在自身无需携带电源的情况下无人机可以提高有效载荷,实现对植保作业区的大范围覆盖。

    基于多孔介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减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9970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423856.X

    申请日:2014-08-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50/166

    Abstract: 基于多孔介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减阻方法,涉及飞行器减阻方法。在多孔介质材料坯板上等间距制作出圆柱形盲孔阵列,得到多孔介质材料板;多孔介质材料板开孔率为15%~30%,多孔介质材料板的厚度H为400~600μm,圆柱形盲孔阵列的相邻孔间距为80~120μm,圆柱形盲孔的深度d为250~350μm,圆柱形盲孔的直径φ为50~90μm;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机身表面上的大面积较平滑过渡区域作为多孔介质材料板的安装点;通过安装铆钉等间距铆在多孔介质材料板的边缘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机身固连。十分简单、应用造价低,可显著减少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所增加的飞行重量,从而提高飞行器的巡航距离和机动性。

    圆锥构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956937U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20761618.X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圆锥构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装置,涉及飞行器。设有圆锥构型前体和三维内收缩进气道,三维内收缩进气道设于圆锥构型前体的后下方,三维内收缩进气道设有三维内收缩进气道唇口、三维内收缩进气道进口和三维内收缩进气道出口,圆锥构型前体用于生成圆锥流场,圆锥流场入射激波在三维内收缩进气道唇口处产生反射激波,该反射激波与三维内收缩进气道进口处产生的入射激波构成三维内收缩基本流场。兼顾了圆锥构型乘波前体与三维内收缩式进气道的性能,具有较高的升阻力特性。考虑其大攻角及全流量捕获的设计方法,提升了设计的实用性,增大了发动机推力的同时减小外流阻力。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乘波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819494U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20266337.2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乘波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装置,涉及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设有二元进气道压缩型面、二元进气道内压缩部分与乘波前体压缩型面;所述二元进气道压缩型面为矩形弧面,二元进气道内压缩部分由横截面为矩形的流道构成,矩形侧壁为斜边切口,该斜边按照反射激波角切除,乘波前体压缩型面为两边向上抬起,投影形状趋于三角形的曲面;所述二元进气道压缩型面与乘波前体压缩型面相接,二元进气道压缩型面与乘波前体压缩型面呈一体化设计,二元进气道内压缩部分为矩形等值向后拉伸的管道,二元进气道内压缩部分下表面与二元进气道压缩型面末端相连接,二元进气道内压缩部分上表面向前延伸至设计状态下入射激波反射点位置。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鼓包进气道

    公开(公告)号:CN205311919U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20095001.3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鼓包进气道,涉及超音速飞行器。设有鼓包和进气道唇罩;鼓包为横向压力可控的鼓包,鼓包设有鼓包压缩型面和鼓包压缩型面前缘压缩型线;进气道唇罩设有进气道唇口和进气道横向溢流口;鼓包压缩型面前缘压缩型线为圆弧线,鼓包压缩型面两侧接近并与鼓包压缩型面前缘压缩型线相切;进气道唇口的形状分三部分,中间段为曲率较大的圆弧,两侧为直线型侧板,进气道唇口的形状与鼓包所产生的三维激波曲线相结合,进气道横向溢流口设于进气道唇口与鼓包压缩型面之间,进气道横向溢流口的形状根据进气道反射激波确定,鼓包与进气道唇罩于鼓包压缩型面边缘处相连。结构更轻,阻力更小,可靠性更高;改善鼓包进气道对附面层的吹除能力。

    高超声速飞行器与进气道内外乘波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581388U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20815421.0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高超声速飞行器与进气道内外乘波一体化装置,涉及临近空间飞行器。设有外乘波飞行器前体和内乘波进气道;所述内乘波进气道设有内乘波进气道压缩型面、内乘波进气道唇口、内乘波进气道肩部、内乘波进气道隔离段和内乘波进气道横向溢流口;所述外乘波飞行器前体与内乘波进气道依靠二元平面楔导乘波段连接过度,内乘波进气道型面于内乘波进气道肩部处转平进入内乘波进气道隔离段,横向溢流口存在于外乘波飞行器前体与内乘波进气道压缩型面连接过度处。在保持外乘波飞行器前体与内乘波进气道优点的同时,实现了两种高性能装置的一体化,能够同时获得高升阻比的乘波体构型及全流量捕获的进气道方案,从而提高飞行器的总体性能。

    内并联式高超声速双通道进气道

    公开(公告)号:CN207333053U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20110666.1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内并联式高超声速双通道进气道,涉及飞行器的高超声速进气道。提供其结构上仅使用一种变几何装置,变形简单可靠,对动作伺服装置的要求较易实现的内并联式高超声速双通道进气道。设有冲压通道和涡轮通道;所述冲压通道由进气道的外压段、冲压通道的内压段、分流板和冲压通道的隔离段组成,涡轮通道由进气道的外压段、涡轮通道的内压段、分流板和涡轮通道的扩张段组成。在保证进气道结构简单、变形可靠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流量系数、总压恢复和较低的出口马赫数等优点,从而推动了系统的总体性能。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

    公开(公告)号:CN205370766U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20170139.5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涉及超声速进气道。提供可实现鼓包进气道压力分布由中间向两侧递减,加强吹除边界层效果的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有激波系,该激波系中间段为圆弧,两端为曲线,两者相切过渡。进气道鼓包下表面型线由超声速飞行器机体表面决定,中间段圆弧对应鼓包曲面,中间段圆弧与鼓包曲面拼接成三维鼓包曲面,进气道外罩与密切曲线所生成的鼓包三维曲面在边缘处光滑连接,形成整个进气道。改变了鼓包进气道形状单一的缺点,同时减小溢流阻力。具有中间凸起、两边平缓的特征,能够吹除边界层扰流。中间凸起部分的圆锥段使用锥导乘波理论设计,两边平缓部分及过渡段用密切乘波理论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