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79194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0908515.7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硬结构面相间岩体的爆破方法,包含如下步骤:获取将要爆破的软硬结构面相间岩体各结构面及裂隙发育情况;测量各结构面岩石强度、弹性模量;对各结构面岩石强度、弹性模量及裂隙发育情况进行打分,得到各结构面的岩体参数分值;根据岩体参数分值,判定需要水泥灌浆改善的软弱结构面;根据需要进行水泥灌浆改善的软弱结构面的岩体参数分值,确定需灌注的水泥浆类型;利用水泥灌浆装置对软弱结构面处进行水泥灌浆加固;对经过水泥灌浆加固后的爆破孔进行装药爆破。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将泥浆准确注入软弱结构面处,从而增加软弱结构面的强度,减少不同岩体之间的岩性差异化,能有效避免软弱结构面处的炸药冲击波泄露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3020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23238.8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球形装药条件下由地面振动计算地下振动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测量代表岩样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计算出P波波速和S波波速;从地面测点的振动速度波形中分离出入射P波;确定地下待测点位置,根据地下待测点位置确定直达P波、反射P波和反射SV波到达地下待测点与P波到达地面测点的时差;计算出直达P波、反射P波和反射SV波在地下待测点处的振动速度;将直达P波、反射P波和反射SV波这三列波叠加,得出地下待测点的振动速度。本发明优点是:克服了传统测试地表振动方法无法直接反映地下振动的缺点;只需测定岩土介质的基本力学参数以及地表一个测点的振动量,即可计算出岩土介质内部的振动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879194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908515.7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硬结构面相间岩体的爆破方法,包含如下步骤:获取将要爆破的软硬结构面相间岩体各结构面及裂隙发育情况;测量各结构面岩石强度、弹性模量;对各结构面岩石强度、弹性模量及裂隙发育情况进行打分,得到各结构面的岩体参数分值;根据岩体参数分值,判定需要水泥灌浆改善的软弱结构面;根据需要进行水泥灌浆改善的软弱结构面的岩体参数分值,确定需灌注的水泥浆类型;利用水泥灌浆装置对软弱结构面处进行水泥灌浆加固;对经过水泥灌浆加固后的爆破孔进行装药爆破。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将泥浆准确注入软弱结构面处,从而增加软弱结构面的强度,减少不同岩体之间的岩性差异化,能有效避免软弱结构面处的炸药冲击波泄露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86971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971145.9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判断裂隙岩体起裂应力及裂纹类型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制作待测裂隙岩体试样;对待测裂隙岩体试样表面进行散斑处理;对试验加载,获取待测裂隙岩体试样散斑面所产生的裂纹图像;求各裂纹位移相对变化值随加载时间变化的规律,并绘制出相应的位移差‑加载时间曲线;求解待测裂隙岩体试样的轴向应力,并制出相应的轴向应力‑加载时间曲线;绘制待测裂隙岩体试样各条裂纹所对应的轴向应力‑加载时间‑位移差曲线,判断出待测裂隙岩体试样各裂纹起裂的应力及裂纹类型。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定量化判断裂隙岩体裂纹起裂应力及裂纹类型,测试结果可靠,受试验者的主观意识影响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068697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71145.9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判断裂隙岩体起裂应力及裂纹类型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制作待测裂隙岩体试样;对待测裂隙岩体试样表面进行散斑处理;对试验加载,获取待测裂隙岩体试样散斑面所产生的裂纹图像;求各裂纹位移相对变化值随加载时间变化的规律,并绘制出相应的位移差-加载时间曲线;求解待测裂隙岩体试样的轴向应力,并制出相应的轴向应力-加载时间曲线;绘制待测裂隙岩体试样各条裂纹所对应的轴向应力-加载时间-位移差曲线,判断出待测裂隙岩体试样各裂纹起裂的应力及裂纹类型。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定量化判断裂隙岩体裂纹起裂应力及裂纹类型,测试结果可靠,受试验者的主观意识影响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509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510087663.X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F42D3/04 , F42D1/08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 , E21D9/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炮孔随钻参数的隧道爆破轮廓超欠挖控制方法,其包括:S1、通过凿岩机钻设炮孔;S2、采集钻设过程中的随钻参数,随钻参数包括钻设过程中凿岩机的转速、钻进压力、扭矩以及钻进速度;S3、对随钻参数数据进行降噪处理;S4、根据降噪处理后的随钻参数数据获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值R;S5、根据降噪处理后的随钻参数数据获取每米深度结构面的数目N;S6、根据单轴抗压强度值R和每米深度结构面的数目N确定炸药单耗q、炮孔间距a以及装药结构。根据现场工况对爆破设计进行动态优化,科学合理地对爆破参数进行实时调整,避免超挖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确保了工程的安全与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0940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278191.7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中等应变率岩石动三轴试验伺服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已做试验的历史岩石的历史几何数据;获取每个历史岩石做试验时与其相对应的历史加载数据与历史伺服控制数据;根据历史轴向应变与历史环向应变数据,计算历史岩石做试验时的历史瞬态直径数据与历史瞬态高度数据,建立岩石动三轴的试验伺服控制模型;获取当前试验的岩石的当前几何数据;根据当前几何数据,通过试验伺服控制模型,得到当前试验的岩石在中等应变率动三轴试验过程中的当前伺服控制数据;获取当前试验的岩石的当前轴向应变数据与当前环向应变数据,通过与历史轴向应变数据、历史环向应变数据进行比对,实现根据历史伺服控制数据对当前伺服控制数据的动态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461238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093070.0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计算实现爆破后重叠岩块面积补偿统计的方法,包括:获取爆堆图像中每个标定的无重叠岩块的块度参数;根据块度参数获得重叠岩块面积补偿参数;统计爆堆图像中所有重叠岩块的图像统计面积,以及其最小包围矩形的最小包围矩形长轴、最小包围矩形短轴及最小包围矩形面积,根据重叠岩块面积补偿参数对岩块重叠情况进行准确识别,并根据识别的岩块重叠情况对应完成每个重叠岩块尺寸的补偿校正。本发明依据实际爆堆的形态校正摄影法获得的岩块尺寸误差,克服了现有技术仅依据单次试验爆破统计获得固定补偿数值或算法而不考虑爆堆实际情况的缺点,也避免了不同岩块尺寸采用统一校正算法产生新误差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448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1165250.2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基岩损伤和振动效应的二氧化碳爆破施工方法,包括:设计爆破参数;钻孔及爆破前声波测试:爆破筒安装,设置爆破振动监测点并安装速度/加速度传感器;起爆,速度/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该爆破振动监测点的爆破振动速度;检查、回收爆破筒,再次进行声波测试;根据爆破后和爆破后的声波波率,判断基岩声波波速降低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以及爆破振动速度是否满足要求;若两个均满足要求则继续施工,若不满足要求则修改爆破设计参数。本发明提供了对基岩损伤和爆破振动有控制要求的特殊环境作业下二氧化碳爆破施工工艺中的参数设计(如爆破筒型号、爆孔间距)方法,明显降低了基岩损伤和爆破振动,在效率和降低副作用上达到了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216333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26261.2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F42B3/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估算二氧化碳爆破孔壁冲击压力时程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即:首先,在室内试验条件下,利用水泥砂浆试件研究爆破孔壁冲击压力峰值P、升压时间t0、径向主裂纹数量实验值N以及材料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再将这个关系式外推到岩石上,根据对拟开挖岩石的试爆试验得到的径向主裂纹数量实验值N,通过对上述关系式反算即可得出拟开挖岩石的爆破孔壁冲击压力峰值P及升压时间t0。本发明不仅克服了采用原位试验及大体积混凝土模型试验测量钻孔壁冲击压力及升压时间的困难;而且还具有试验成本低、危险系数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