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0826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295842.5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铸件X射线图像的缺陷评级方法及系统,属于铸造产品质量检测领域,方法包括:对铸件X射线图像的缺陷标注框区域进行扩充,采用扩充后的缺陷标注框区域截取获取缺陷子图像;根据缺陷子图像中缺陷的尺寸和类别对缺陷子图像进行图像增强;若图像增强后的缺陷子图像中存在尺寸超过阈值的缺陷,则建立缺陷子图像对应的多维特征筛选矩阵,排除干扰区域;对缺陷子图像采用Canny算法获取缺陷的轮廓信息;将缺陷的像素面积转换为实际铸件缺陷的面积,对照评级量化体系获取缺陷等级;本发明实现了全自动化地铸件缺陷评级,克服了现有的铸件X射线图像人工评级方法评级结果不稳定、人工劳动强度大且难以提升效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5734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01401.6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选区激光熔化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制备样品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以获得不同工艺参数对应性能的实验数据;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不同性能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分别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各个性能的多项式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并通过一维搜索法调整逐步回归分析法中的阈值,以获得不同性能的预测模型,并利用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SLM产品性能预测方法,实现了SLM制造的目标性能产品工艺参数的快速优化,可以快速、高效、低成本地探寻SLM最优工艺参数区间,有效降低废品率、提高成形件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537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90230.2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32B37/24 , B32B38/00 , B32B37/00 , B32B41/00 , B29C64/153 , B29C64/205 , B29C64/20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50/02 , B22F10/28 , B22F12/55 , B22F12/60 , B28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增材制造的增强相颗粒位置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多孔吸头、导气管、传动系统、第一气动控制系统及第二气动控制系统;所述多孔吸头与导气管连接,包括腔体及多个微孔。通过多孔吸头的微孔形状、位置设计实现增强相颗粒的精细植入,能够实现增强相在基体中位置的精准控制,可以最大限度的调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物理性能,从而通过精细植入制得具有增强相位置精准控制的复合材料,实现物理与力学性能优异的用于航空航天、军事装备、核工程等领域的部件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216414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017464.5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铸件三维模型分类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结合D2算子和法向算子的铸件三维模型分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各类铸件三维模型进行三角面片化;分别采用D2算子和法向算子获取铸件三维模型的D2特征描述符和N2特征描述符;然后根据铸件的初始类别,得到各类铸件的D2、N2类别特征描述符;最后利用相似性度量函数计算待分类铸件三维模型和各类别三维模型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大小进行铸件三维模型的分类。本发明可以基于已经建立的数据库识别新铸件的类别,提高了铸造工艺设计的智能化程度,对于常见的铸件类别有很好的特征识别效果,能够有效地判别铸件类型,解决相同类型铸件的工艺复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3991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15100.7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不平衡多源信息神经网络建模预测铸件质量的方法,属于铸造产品质量监测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铸件生产的工艺参数及质量信息;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将工艺参数作为输入,将质量信息作为输出;将各质量类别所占比例作为其对应的阈值,利用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值减去其对应的阈值获得该质量类别的差值,将差值最大的质量类别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然后反向优化神经网络模型;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直至达到预设迭代次数,进而获得最优神经网路模型;将待预测铸件的工艺参数作为输入,利用最优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铸件质量。本发明采用阈值移动的方式为不平衡数据提供新的评估方式,能够更加合理地预测铸件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85146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15286.X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16/242 , G06F16/2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查询与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针对产品研究进展的图形式查询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存储多维度技术体系的数据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类型的技术信息;设定技术成熟度的划分标准,对存储的技术信息进行成熟度评级;以单个产品为载体,记录并存储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使得产品与数据库中的技术信息相关联;在数据库中建立信息查询筛选机制,用户设置查询参数后即可获得待查询产品的研究进展。本发明能够方便客户利用产品作为载体对各项技术进行筛选查询,并且筛选查询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设定筛选条件,从而获得待查询产品的研究进展,避免出现技术信息错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572614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810235064.8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B19/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铸造车间装备信息采集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组态软件KingView与PLC的铸造装备数据采集与存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讯准备;S2:ODBC数据源设置:本地PC机上设置ODBC数据源连接远程数据库SQL Server,然后设置ODBC数据源名称,选取连接远程数据库的ODBC驱动,选择数据需要存储的数据库名称;S3:远程数据存储表创建;S4:PLC与上位机的连接;S5:组态画面开发;S6:设置数据存储机制。本发明通过PLC与上位机软件KingView就可以实现铸造装备数据有效读取与存储,PLC连接方式多样化,根据实际状况可以串口连接又可以网口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8106770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711106850.X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离心铸造压力测量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心铸造物理模拟的充型流体压力在线测量系统,其包括离心铸造物理模拟平台、多点薄膜压力传感组件、无线数据传输组件及终端,所述多点薄膜压力传感组件设置在所述离心铸造物理模拟平台上;所述离心铸造物理模拟平台用于模拟充型流体在离心铸造时的流动;所述多点薄膜压力传感组件用于实时跟踪测量所述充型流体在填充模具时的动压力,并将检测到的压力数据传输给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组件;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组件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压力数据传输给所述终端。该充型流体压力在线测量系统的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数据采集方便,操作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65701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431524.0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算法研究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MSSQL的算法研究与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MSSQL中建立算法研究与测试数据模块,在算法研究与测试数据模块的函数子模块中确定求解函数以构成问题子模块;(2)构建与问题子模块中的求解函数相关联的存储过程,以构成算法子模块;(3)确定算法执行器并执行以自动调用算法子模块中对应的存储过程对求解函数进行测试计算,并将运行结果以表内记录的形式返回;(4)将步骤(3)返回的参数记录及结果参数存储于结果子模块中的记录表及结果表中,进而对结果进行对比,以得出不同算法对求解函数的性能表现。本发明提高了共享性及准确性,适用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25515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0879229.5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处理生产计划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离散教与学算法的热处理炉次计划求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热处理炉次计划的数学模型;2)从铸件集合中产生不同的铸件候选集合;3)采用改进离散教与学算法求解数学模型,从而获得每个铸件候选集合的炉次计划,选取最优的炉次计划作为最终炉次计划;4)判断当前制定计划的炉次数是否达到设定的炉次数;5)获得所需的多个热处理炉次计划。本发明提出的热处理炉次计划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合炉约束、炉次利用率与交货期三个因素,更贴近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企业可以根据上述这些因素来合理地进行资源优化,保证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