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光缆自动收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3760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0868597.7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携式光缆自动收放方法,在复杂地形下进行光缆临时的铺设时,将上述的便携式光缆自动收放系统拉至光缆通信节点的其中一节点处,以通信节点A为例,扳下底盘上的底盘定位器将底盘进行固定,从旋翼机收纳盒中取出旋翼机,并确定旋翼机电池电量满足使用需求;打开旋翼机电源开关,并通过旋翼机控制器控制旋翼机升空,通过观察旋翼机上的红外摄像头,遥控无人机飞行贴地面飞行至光缆通信节点B上空,飞行期间旋翼机自动记录飞行路线,同时,机载GPS传感器测量出通信节点A和通信节点B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记录,随后旋翼机自动返航。

    基于交点轨迹重规划的可悬停无人机编队队形的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641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1662777.0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点轨迹重规划的可悬停无人机编队队形的形成方法,包括:S1、初始化设置;S2、所有非领导身份的无人机向领导身份的无人机发送各自的当前位置;S3、领导身份的无人机判断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有非领导身份的无人机发送来的当前位置;若是,则为各个无人机分配初始期望点,生成对应的初始机动轨迹,对初始机动轨迹进行重规划,得到对应的优化轨迹;S4、领导身份的无人机将优化轨迹发送至对应的无人机;S5、各个无人机根据优化轨迹进行机动,在到达对应的目标期望点后将机动完成的消息告知领导身份的无人机;S6、领导身份的无人机判断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有的无人机是否完成机动。本发明可保证在机动时不会发生碰撞。

    一种用于弹射试验冲击环境测量的装置及其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418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59863.6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弹射试验冲击环境测量的装置及其配置方法,属于冲击测试和电子技术领域,所述的弹射试验冲击环境测量的装置包括用于冲击测量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对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进行配置、时间同步、采集启停控制的数据集中器。所述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AD采集模块、FPGA、单片机I、存储器、无线通信模块、电池供电模块,数据集中器包括无线通信模块、GPS授时模块、单片机II、USB接口芯片和控制终端,本发明将加速度传感器、AD采集、存储器和电池集成在一起,使用多个传感器分布在不同测点来测量加速度,解决了航天器内部不能铺设线缆和无法供电的问题,采用无线广播时间基准信息,解决了时间同步测量问题。

    一种自行车专用道车辆行人识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9830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910575088.2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行车专用道车辆行人识别系统,包括:识别一体机组、几何量采集传感器、特征识别传感器及感应触发装置,识别一体机组包括多个识别一体机,相邻两个识别一体机间设有供车辆通行的通行区域;几何量采集传感器用于采集通过车辆的侧视图像信息和车轮的结构信息;特征识别传感器用于精确采集车辆局部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感应触发装置实时感应相邻两识别一体机间的通行区域内是否有车辆通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融合了自行车、电动车等和行人的可量化特征计算以及上述目标的非量化特征计算的识别系统,在现有特征识别的系统基础上提高了识别率,同时在识别一体机中增加了传感器的冗余度和环境适应性,具备更强的实用性,便于系统的推广。

    一种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智能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2292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38734.2

    申请日:2020-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设在各监控站点的前端监控组件和实现对各监控站点进行统一监控及管理的控制中心,前端监控组件与控制中心网络连接;前端监控组件包括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监控杆和以嵌入方式与监控杆相接的前端监控设备,监控杆设有立杆,立杆具有模块化的嵌入式安装接口,立杆上装有用于监控的嵌入式监控球机模块和嵌入式监控枪机模块,立杆底端装有用于固定在地面或路桥上的底部安装组件。采用本发明所述系统解决了现有城市常用监控杆存在的“杂、乱、差”问题,有助于提高城市重要地标的美观程度,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途径,减小了监控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利于监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种具有雷电距离预警功能的野外机动防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98467A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811566346.2

    申请日:2018-12-1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雷电距离预警功能的野外机动防雷电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安装拆卸麻烦,防雷保护范围小的问题。装置包含:避雷针组件,安装在升降杆组件顶端,用于将雷电引入地下。雷电预警组件,安装在支撑组件上,用于计算雷电强度和雷电距离,并对人员进行警报。升降杆组件,连接在支撑组件上,用于升降避雷针杆体。支撑组件,用于连接升降杆组件和接地组件,支撑装置。接地组件,安装在支撑组件中心,用于将接地引线接地。所述稳固斜拉组件,通过斜拉钢丝连接升降杆组件,用于固定装置。该装置在为野外环境提供雷电防护的同时,可对作业人员进行警示提醒;降低了安装难度;功能提高了装置安装的安全性;第三,增加了雷电防护范围。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室内定位的智能互联停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95861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419857.7

    申请日:2017-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144 G08G1/1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图像识别室内定位的智能互联停车系统,包括:用户端、停车场端、云端和车位信息;所述用户端、停车场端、云端、车位信息联合建立室内定位系统,利用移动客户端APP建立车辆信息、用户移动终端与车载智能终端的通信,通过移动客户端完成停车场及车位的选择;基于图像识别和室内定位完成停车。本发明智能互联停车系统,提供了可视化的车位管理、查询、预定以及可分离的记录式停车缴费,提高了停车场的管理效率、流转效率,进而加快了停车场的资金流转速度,同时还减少了用户在停车场的无效时间,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不仅方便了普通用户,也潜在地降低了拥堵,同时提高了停车场利用率,带动相关设备的更新换代。

    一种野外机动防雷装置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903724U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23123285.2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野外机动防雷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安装拆卸麻烦,防雷保护范围小的问题。包含避雷针、升降杆、底盘、接地钻头、斜拉器、伸缩杆。避雷针安装在升降杆顶端,用于将雷电引入地下;所述升降杆,连接在底盘上,用于升降避雷针杆体。底盘用于连接升降杆和接地钻头、伸缩杆。所述接地钻头,安装在底盘中心,用于将接地引线接地。伸缩杆为肢节状,每个伸缩杆端部装有斜拉器,当伸缩杆收缩后,斜拉器位于底盘上表面;当伸缩杆伸出后,斜拉器沿水平方向推出。所述斜拉器,通过斜拉钢丝连接升降杆,用于固定装置。该装置在为野外环境提供雷电防护的同时,可对作业人员进行警示提醒;提高了机动性、安全性,增加了雷电防护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