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7055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1005398.4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 成都通甲优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风洞漏冷监测的光纤快速定位方法,对测温光纤进行长度与温度测量距离的标定;对测温光纤进行温度校正;将测温光纤安装在风洞表面的设定区域;定位测温光纤在三维风洞模型表面的位置。本发明提供用于风洞漏冷监测的光纤快速定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知道光纤测量的温度与风洞模型位置的关系,难以将漏冷漏液情况在风洞三维模型上进行精确定位与显示的问题,实现确定光纤与风洞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精确定位至三维模型上,为后续判断漏冷漏液区域提供有效参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72057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1005397.X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 成都通甲优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视觉与分布式光纤组合测温的风洞漏冷监测系统,视觉测温子系统,用于获取风洞表面的温度场图像;光纤测温子系统,用于对视觉测温子系统在风洞表面的测量盲区进行温度测量;温度校正子系统,用于校正和评估所述视觉测温子系统和所述光纤测温子系统的测温数据;3D展示子系统,用于在风洞3D模型上实时显示风洞表面的三维温度场和漏冷点位置。本发明提供基于视觉与分布式光纤组合测温的风洞漏冷监测系统,以实现对风洞表面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漏冷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3262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250309.7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 北京远华天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L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脉动压力校准装置,该方案包括有静态压力保持与调节机构、脉动压力发生机构、温度调节机构以及测控系统;所述测控系统能够控制静态压力保持与调节机构、脉动压力发生机构以及温度调节机构的工作状态。该方案能够实现脉动压力传感器的低温幅频动态特性精确评估,根据校准结果判断脉动压力传感器在脉动压力频率、平均压力、压力峰峰值和介质温度范围等性能指标方面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保证脉动压力的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20573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05397.X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 成都通甲优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视觉与分布式光纤组合测温的风洞漏冷监测系统,视觉测温子系统,用于获取风洞表面的温度场图像;光纤测温子系统,用于对视觉测温子系统在风洞表面的测量盲区进行温度测量;温度校正子系统,用于校正和评估所述视觉测温子系统和所述光纤测温子系统的测温数据;3D展示子系统,用于在风洞3D模型上实时显示风洞表面的三维温度场和漏冷点位置。本发明提供基于视觉与分布式光纤组合测温的风洞漏冷监测系统,以实现对风洞表面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漏冷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67055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005398.4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 成都通甲优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风洞漏冷监测的光纤快速定位方法,对测温光纤进行长度与温度测量距离的标定;对测温光纤进行温度校正;将测温光纤安装在风洞表面的设定区域;定位测温光纤在三维风洞模型表面的位置。本发明提供用于风洞漏冷监测的光纤快速定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知道光纤测量的温度与风洞模型位置的关系,难以将漏冷漏液情况在风洞三维模型上进行精确定位与显示的问题,实现确定光纤与风洞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精确定位至三维模型上,为后续判断漏冷漏液区域提供有效参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900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310017762.1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温度传感器校准的制冷装置,包括低温冷源,冷量分配器、真空绝热系统和柔性冷链,真空绝热系统设置有多层真空腔,低温冷源依次穿过多层真空腔的外层筒体、中层筒体并通过冷量分配器与内层筒体连接;柔性冷链连接冷量分配器和内层筒体的顶端;低温冷源为电制冷机。本发明,采用电制冷机作为主要的制冷源,通过合理设计冷量分配器,抑制了电制冷机冷源的温度波动,同时实现了对冷量的动态分配,与柔性冷链相结合,分配部分冷量直接传导到校准区的上部,实现了恒温器上部和底部同时降温的效果,克服了制冷机处于下部,只能通过热传导由下而上传递冷量,减小了上下的温度梯度,提高了温度均匀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