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84451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911324244.4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10/05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负极层的端部产生了裂纹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全固体电池的劣化的层叠体。一种层叠体,其为依次具有负极层、固体电解质层以及正极层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正极层的面方向的面积小于上述负极层的面方向的面积,上述正极层的端部在上述固体电解质层的面上具有薄膜部,上述薄膜部的厚度比该正极层的中央部的厚度薄,并且上述正极层的端部在上述薄膜部的面上具有由该薄膜部与上述中央部之间的高差而产生的空隙部。
-
公开(公告)号:CN113497299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289377.3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4 , H01M50/244 , H01M10/0585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4 , H01M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电池、电池要素的制造方法和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全固体电池包含框体、电池要素和约束构件。框体容纳电池要素。电池要素包含电极部和树脂部。树脂部被覆电极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约束构件对电极部施加有第1压力。约束构件对树脂部施加有第2压力。第2压力相对于第1压力的比为从1.5至18。
-
公开(公告)号:CN11049218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388341.3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10/0525 , H01M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电池和其制造方法。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短路的发生并且防止电极的损伤的全固体电池和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一种全固体电池,其中,在全固体电池层叠体的第1侧面,第1电极集电器层和第2电极集电器层分别具有向面方向突出的第1电极集电器突出部和第2电极集电器突出部,第2电极-固体电解质层叠体的面方向面积大于第1电极层叠体的面方向面积,且在从层叠方向观看时,第1电极层叠体层叠于第2电极-固体电解质层叠体的内侧,在第1侧面,边缘部至少部分地被树脂层覆盖,使得第1电极集电器突出部不与第2电极-固体电解质层叠体的面方向的边缘部直接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4733769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410785361.1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68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10/48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004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使所有组电池之间的电气特性大致相同而抑制全固体电池的性能降低。本发明的全固体电池(1)的制造方法包括制作单电池(7),该单电池具备正极层、负极层以及配置在该正极层与该负极层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制作包括多个所述单电池的多个组电池(2),以同一约束压力约束多个组电池(2),测定被约束的多个组电池的电气特性,判定所测定的多个组电池中哪一个组电池的电气特性最差,为了使其它组电池的电气特性等于被判定为电气特性最差的组电池的电气特性,降低其它组电池的约束压力,将降低了约束压力的其它组电池与被判定为电气特性最差的组电池并联地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753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280076077.6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J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7 , B60L11/1857 , B60L11/1875 , B60L2240/545 , G01R31/3675 , G01R31/3679 , H01M10/443 , H01M10/486 , H02J7/04 , H02J7/047 , Y02T10/7011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防止电池发生缺陷的同时将电池高速充电至目的的容量的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具有:第1输出部,输出用于对电池进行加热的加热信号;第2输出部,输出用于对根据加热信号加热后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信号;以及控制部,判断电池的劣化度是否为第1值以上,在该控制部判断为劣化度是第1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控制加热信号,以使劣化度是第1值以上的电池的充电速度与劣化度小于第1值时的电池的充电速度相同、或者接近劣化度小于第1值时的电池的充电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753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280076077.6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J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7 , B60L11/1857 , B60L11/1875 , B60L2240/545 , G01R31/3675 , G01R31/3679 , H01M10/443 , H01M10/486 , H02J7/04 , H02J7/047 , Y02T10/7011 , Y02T10/705 , H02J7/0091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防止电池发生缺陷的同时将电池高速充电至目的的容量的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具有:第1输出部,输出用于对电池进行加热的加热信号;第2输出部,输出用于对根据加热信号加热后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信号;以及控制部,判断电池的劣化度是否为第1值以上,在该控制部判断为劣化度是第1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控制加热信号,以使劣化度是第1值以上的电池的充电速度与劣化度小于第1值时的电池的充电速度相同、或者接近劣化度小于第1值时的电池的充电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412421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80033718.4
申请日:2013-06-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2 , H01M4/04 , H01M4/366 , H01M4/5815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抑制活性物质表面的损伤的同时形成被覆层的被覆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是具备活性物质和含有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被覆层的被覆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通过提供上述被覆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而解决了上述课题。该被覆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有:制备工序,制备含有上述活性物质和上述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原料组合物;混炼工序,对上述原料组合物不使用破碎介质而进行自公转混炼处理,在上述活性物质的表面形成上述被覆层。
-
公开(公告)号:CN1197260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240078.0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531 , H01M50/586 , H01M10/0587 , H01M10/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蓄电单元,其中,卷绕电极体包括第1电极和第2电极。第1集电构件与第1电极连接。第2集电构件与第2电极连接。盖包括第1外部端子和第2外部端子。第1外部端子配置为,在从轴向上观察时与卷绕电极体的径向中心重叠。第2外部端子固定于外壳主体。第1集电构件与第1外部端子连接。第2集电构件配置于外壳主体与第2外部端子之间。第2集电构件通过与第2外部端子一起固定于外壳主体而与第2外部端子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4813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082326.3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50/103 , H01M10/613 , H01M10/65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能够增大具备蓄电单元的蓄电模块的容量,并且能够提高蓄电单元的散热性的蓄电单元以及具备该蓄电单元的蓄电模块。基于本公开的蓄电单元具备卷绕电极体和单元壳体。单元壳体具有外周壁部、第1端部、第2端部和内周壁部。第1端部具有第1孔部。第2端部具有第2孔部。内周壁部从第1孔部分延伸到第2孔部。内周壁部配置在卷绕电极体的径向的内侧。外周壁部之中在径向上与卷绕电极体并列的部分具有矩形筒状的外形。在内周壁部之中在径向上与卷绕电极体并列的部分具有矩形筒状的外形。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08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0859261.2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10/052
Abstract: 蓄电元件包括壳体、电解液和电极体。壳体收纳电解液和电极体。电极体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隔板和中介膜。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替层叠。隔板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离。中介膜介于第一电极与隔板之间。在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层叠方向正交的平面中,中介膜包含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包含平面中的中介膜的中心。第二区域包围第一区域的周围。中介膜满足式(1)“T2<T1”的关系。T1表示第一区域中的中介膜的厚度。T2表示第二区域中的中介膜的厚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