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池组及搭载设备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91010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180074368.7

    申请日:2011-08-30

    Inventor: 原山贵司

    Abstract: 提供电池、电池组及搭载设备。电池具有收纳发电元件的有底筒状的壳体和上述壳体的盖体,还具有:贯通上述盖体并用于将上述发电元件的电力取出至壳体的外部的取出电极、连接固定于该取出电极的上部的连接部件、沿上述盖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安装于上述连接部件的端子电极,在以往的电池中,连接部件中的端子电极的安装部与取出电极的安装部位于同一面内,因此当对端子电极施加有上下方向的外力时存在在取出电极的安装部施加有大的外力的问题。本发明将上述取出电极在包含上述盖体的面内配置于与上述端子电极不同的位置,且在上述连接部件设置当上述端子电极沿上述盖体的厚度方向受到外力时允许与该外力相应的弯曲的薄壁部,由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电池、车辆及电池装载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2484237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980161146.1

    申请日:2009-08-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得负极侧树脂构件与负极端子构件之间的密封耐久性及正极侧树脂构件与正极端子构件之间的密封耐久性的均衡、耐久性良好的电池,以及装载了这样的电池耐久性良好的电池的车辆及电池装载设备。电池(1)包括:由铝构成的正极端子构件(40)、由铜构成的负极端子构件(50)、由绝缘性树脂构成、与上述正极端子构件的一部分(43X)的周围紧密接触地将其覆盖的正极侧树脂构件(20)、由绝缘性树脂构成、与负极端子构件的一部分(53X)的周围紧密接触地将其覆盖的负极侧树脂构件(30),在正极树脂紧密接触面(43XF)和负极树脂紧密接触面(53XF)上都实施有表面处理,负极密封路径的最短路径(R2)的负极密封长度(L2)大于正极密封路径的最短路径(R1)的正极密封长度(L1)。

    电池、车辆及电池装载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2484237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80161146.1

    申请日:2009-08-28

    Abstract: 课题是:提供一种取得负极侧树脂构件与负极端子构件之间的密封耐久性及正极侧树脂构件与正极端子构件之间的密封耐久性的均衡、耐久性良好的电池,以及装载了这样的电池耐久性良好的电池的车辆及电池装载设备。电池(1)包括:由铝构成的正极端子构件(40)、由铜构成的负极端子构件(50)、由绝缘性树脂构成、与上述正极端子构件的一部分(43X)的周围紧密接触地将其覆盖的正极侧树脂构件(20)、由绝缘性树脂构成、与负极端子构件的一部分(53X)的周围紧密接触地将其覆盖的负极侧树脂构件(30),在正极树脂紧密接触面(43XF)和负极树脂紧密接触面(53XF)上都实施有表面处理,负极密封路径的最短路径(R2)的负极密封长度(L2)大于正极密封路径的最短路径(R1)的正极密封长度(L1)。

    密闭型电池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2511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610179411.0

    申请日:2016-03-25

    Inventor: 原山贵司

    Abstract: 密闭型电池具备:电极体;壳体,其收容所述电极体;盖体(22),其具有贯通孔(242);集电端子,其具有内部端子部和突出部(426);绝缘密封部件(50),其与将封堵了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的所述盖体的厚度方向上的壳体外侧作为上表面且将壳体内侧作为下表面时的该盖体的下表面相接,对盖体和所述集电端子之间进行密封,盖体具有从盖体的下表面突出且围绕贯通孔的突起部(710),该突起部的一部分向该贯通孔突出,在该一部分向该贯通孔突出了的位置,该贯通孔的开口口径最小。

    聚酰亚胺/碳纤维布分解水制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41174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810523786.3

    申请日:2018-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亚胺/碳纤维布分解水制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聚酰胺酸溶液;将聚酰胺酸溶液涂布于碳纤维布,并干燥;及使涂布于碳纤维布的聚酰胺酸发生闭环缩聚反应,以在碳纤维布表面形成聚酰亚胺涂层,得到聚酰亚胺/碳纤维布复合的制氧电极。本发明的电极活性稳定性良好,产品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可加工性,其制备工艺简单、绿色安全且成本低、易于控制且可实现规模化放大生产。该产品在电催化水分解,能量转换和储存等众多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潜力。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12412B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380034463.3

    申请日:2013-04-24

    Abstract: 一种电池(1),在电池壳体(2)内收纳有电极体(9),电池壳体(2)具有:具有开口部(3k)的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3);和插入到开口部(3k)内将其封口的板状的盖构件(4),其是利用从盖构件(4)的厚度方向(TH)外侧照射的能量束(LS),将开口部(3k)与盖周缘部(4f)气密地焊接而成。在特定部位(11)中,以壳体主体(3)的开口部(3k)的内周面(3ia)和盖构件(4)的盖周缘部(4f)的周缘面(4ua)相互密着了的状态被焊接,特定部位中的焊道(10a)的形状呈下述形态:在其周向(SH)截面中,呈中心角θ=160~200度的扇形,扇形的中心(10ac)位于内周面(3ia)和周缘面(4ua)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