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71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91275.9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锚固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软岩巷道围岩的化学膨胀锚固剂及其制备方法,化学膨胀锚固剂包括树脂泥胶和固化剂;树脂泥胶包括低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促进剂、膨胀剂;固化剂包括过氧苯甲酰、氯化苯、联苯和苯。低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含有苯乙烯衍生物,引入的聚合物微凝胶可以提高抗压强度;低收缩添加剂用油酸钠改性包覆硫酸钙晶须制得,在低收缩添加剂表面引入双键,从而降低收缩率。本发明制备的可用于软岩巷道围岩的化学膨胀锚固剂,可以很好的在软弱破碎围岩钻孔中与锚杆索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锚杆索在软弱破碎围岩中稳定锚固,为软岩巷道围岩支护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2710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91238.8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6/18 , C08G65/28 , C08G63/676 , E21D20/02 , E21D21/00 , C04B24/32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锚固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含水软岩的防水锚固剂及其制备方法,防水锚固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份包括树脂胶泥、促进剂、偶联剂,树脂胶泥包括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碳酸钙、白云石和云母粉,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包括棕榈油酸单甘脂和共轭三烯吡啶;B组份包括过氧苯甲酰、氯化苯、联苯和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是在环氧丙烷中引入双酚A进行开环聚合制得;本发明制备的防水锚固剂,克服了锚索索体与传统树脂锚固剂在泥化巷道巷道围岩中粘结刚度低容易滑动变形而无法施加高预紧力、锚索利用率低、无法实现锚索高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问题,该防水锚固剂可用于锚索在泥化巷道围岩中高效锚固。
-
公开(公告)号:CN117307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98095.7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 E21D11/05 , E21D11/10 , E21D11/18 , E21D11/22 , E21D11/28 , E21D20/02 , E21F17/18 , C04B28/00 , C04B3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冲击地压巷道锚‑架‑充耦合支护系统、方法及监测系统。该冲击地压巷道锚‑架‑充耦合支护系统包括锚注支护组件、至少两个O型钢棚、吸能缓冲层和防冲击结构层;锚注支护组件设置于巷道外的围岩破碎带内;O型钢棚沿着巷道的轴向间隔设置于巷道内,且与围岩间隔设置以形成预留空间;吸能缓冲层设置于预留空间,铺设于O型钢棚朝向围岩的一侧面;防冲击结构层填充于吸能缓冲层与围岩之间,防冲击结构层的材料包括多孔高韧性混凝土;防冲击结构层的顶部、两侧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补注钻孔,补注钻孔用于向防冲击结构层补注水泥浆液或化学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护结构对巷道冲击地压防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9972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05854.2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锚索动态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本发明利用重锤和模拟岩层模拟锚索受到的冲击,并实时采集重锤的冲击力和位移数据,同时监测锚索的应变变化情况、锚索的受力变化情况、岩层的超声波变化情况、岩层的表面位移和破坏情况以及金属网的动态变形形态,根据采集和监测到的数据情况,计算并获得重锤冲击力时程曲线、重锤位移时程曲线、锚索应变时程曲线、锚索受力时程曲线、模拟岩层的超声波时程曲线和模拟岩层表面的变形场,从而实现对锚索轴向抗冲击性能的测试,对锚索的动载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对现场施工给予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79821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153115.4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杆轴向冲击试验台及测试方法,其中锚杆轴向冲击试验台包括:主机架、主锤体、提锤装置、提升装置、轴向冲击固定组件以及监测系统。本发明提供的锚杆轴向冲击试验台及测试方法,可实现锚杆或钢绞线等待测件的轴向冲击载荷测试,通过测试揭示不同矿用支护材料的待测件的轴向抗冲击力学性能,为冲击地压巷道的支护材料的优选提供试验数据。试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上护套、堵头和下护套的相互螺纹连接长度对待测件施加不同的预紧力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可分析预紧力对待测件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43159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1354530.8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地压巷道三级防控方法,包括:在巷道开挖前,对巷道上方的厚坚硬岩层进行预弱化处理;在巷道掘进时,进行预应力支护、卸压和加固;在工作面回采前,对超前支承压力进行应力转移,在巷道周围设置复合吸能防护结构;可通过对巷道围岩远、近场进行卸压,从动、静载荷角度降低巷道冲击能量和所受应力;主动支护,结合围岩结构重塑技术,提高巷道围岩自承载和抗冲击能力;利用复合吸能防护结构,提高巷道空间内能量耗散能力,最终实现冲击能量和巷道耗散能量的平衡。本发明通过协调“卸压”、“支护”和“防护”三者的时空关系,使冲击地压巷道能量耗散过程由不稳定、无序、不可控的耗散状态转变为稳定、有序、可控的耗散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29034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66190.4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用支护材料冲击载荷测试的多功能试验台及测试方法,其中矿用支护材料冲击载荷测试的多功能试验台包括:主机架;主锤体;提锤装置,设置于主锤体上方,并与主机架竖向滑动连接,适于在与主锤体连接状态和与主锤体脱离状态之间切换;提升装置,与提锤装置连接,适于驱动提锤装置竖向滑动;试样固定装置,适于将待测件布置在主锤体的下坠路径上;以及,监测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矿用支护材料冲击载荷测试的多功能试验台及测试方法,可实现锚杆(索)、金属网、钢带、锚固体等待测件的冲击载荷测试,通过测试揭示不同矿用支护材料的待测件的抗冲击力学性能,为冲击地压巷道的支护材料的优选提供试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4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72665.1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及支护方法,所述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包括支护板组件、吸能组件、锚杆组件和固定件,支护板组件与巷道围岩相接触,吸能组件与支护板组件相连接,吸能组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吸能柱,且多个吸能柱在支护板组件的厚度方向堆叠,且吸能柱内填充有吸能材料,锚杆组件穿过吸能组件和支护板组件以伸入巷道围岩,锚杆组件远离吸能组件和支护组件的一端与固定件相连,固定件与吸能组件相接触。本发明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可以对巷道围岩的冲击地压进行防护,提高支护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1669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111086721.5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托板与缓冲垫层组合结构动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缓冲垫层放置在试验机的设定位置上,将托板放置在缓冲垫层上使试验机的载能体对准托板的中心,托板上设置应变片,托板与缓冲垫层之间、缓冲垫层和试验机之间设置应力计,缓冲垫层侧面设置第一高速摄像监测点,利用高速摄像仪监测第一高速摄像监测点,设置超声波监测装置,设置位移传感器,将载能体调节至设定位置,释放试验机的载能体,试验机的采集系统生成冲击力‑位移曲线、应变时程曲线、声波时程曲线。本发明提供的托板与缓冲垫层组合结构动载测试方法具有多方面检测抗冲击吸能性能、有效检测托板质量和力学性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9813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89180.6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距煤层无煤柱开采方法,近距煤层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煤层和下煤层,上煤层设有多个上煤层作业面,下煤层设有多个下煤层作业面。近距煤层无煤柱开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依次在多个上煤层作业面进行回采。在相应上煤层作业面回采完毕后,使覆岩对相应上煤层作业面进行覆盖,在整个下煤层形成低应力区。依次在多个下煤层作业面进行回采;在相应下煤层作业面回采完毕后,使覆岩对相应下煤层作业面进行覆盖。本发明的近距煤层无煤柱开采方法,整个开采过程无需留设煤柱,避免应力集中于煤柱,避免了上下煤层开采相互扰动引发的动力灾害以及留煤柱开采方式引起的强矿压灾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