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851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31791.5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B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磁性金属板厚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涡流效应的非磁性金属板厚度测量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搭建测量系统;步骤二:通过上位机对阻抗分析仪的激励频率进行初始设定;步骤三:选取至少三个厚度已知的非磁性金属板,逐个测量各个非磁性金属板的厚度测量特征值;步骤四:拟合出环境参数;步骤五:选取厚度未知的非磁性金属板,测量该非磁性金属板的厚度测量特征值;步骤六:计算出该非磁性金属板的厚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非磁性金属板厚度测量技术在测量人员的经验和技能及环境干扰的影响下测量准确率低的问题,适用于非磁性金属板的厚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38098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18364.0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磁性金属电导率测量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电磁涡流传感的非磁性金属电导率测量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非磁性金属电导率测量技术在电磁涡流传感器的尺寸及提离高度的影响下测量准确率低的问题。基于电磁涡流传感的非磁性金属电导率测量装置包括电磁涡流传感器、导线、多频阻抗分析模块、数据计算分析模块;所述电磁涡流传感器包括圆杯形壳体、圆杯形端盖、圆柱形磁芯、激励线圈、接收线圈;多频阻抗分析模块一方面通过第一根导线和第二根导线与激励线圈的两端电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根导线和第四根导线与接收线圈的两端电连接;数据计算分析模块通过第五根导线与多频阻抗分析模块电连接。本发明适用于非磁性金属的电导率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09965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41086.1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B03C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磁性金属分类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涡流效应的非磁性金属分类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非磁性金属分类技术在非磁性金属样品的几何特性的影响下分类准确率低的问题。一种基于涡流效应的非磁性金属分类装置,包括中心管、双线圈电磁传感器、模拟开关芯片、功率放大器、信号发生器、信号采集器、上位机;其中,中心管呈竖向设置;双线圈电磁传感器包括激励线圈、接收线圈;激励线圈固定套设于中心管的外侧面下端;接收线圈固定套设于中心管的外侧面中上部;激励线圈和接收线圈共同构成线圈对;信号发生器依次通过功率放大器、模拟开关芯片与激励线圈电连接。本发明适用于非磁性金属的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1537564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010549632.9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微裂纹深度检测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透射式激光热成像的金属微裂纹深度检测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金属表面微裂纹深度检测技术检测精度低、检测速度慢、检测结果直观性差的问题。基于透射式激光热成像的金属微裂纹深度检测系统,包括被测金属工件、聚焦透镜、半导体激光器、放大器、数字电位器、单片机、上位机、红外热像仪;其中,半导体激光器的出射端正对聚焦透镜的入射端;聚焦透镜的出射端正对被测金属工件的正面;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半导体激光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数字电位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放大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发明适用于金属表面微裂纹深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95848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185653.1
申请日:2021-02-1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分类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有色金属分类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有色金属分类技术分类准确率低的问题。一种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有色金属分类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电动升降柱、电涡流传感器、模拟开关芯片、功率放大器、信号发生器、信号调理器、上位机;其中,带式输送机水平固定于地面上;电动升降柱垂直固定于带式输送机的旁侧地面上;电涡流传感器包括壳体、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壳体固定于电动升降柱的柱体的侧面,且壳体位于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正上方;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均固定于壳体内,且发射线圈的轴线、接收线圈的轴线均与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上表面垂直。本发明适用于有色金属的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234510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387400.4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火温度动态测量技术,具体是一种集成有薄膜热电偶和微换能元的测温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发火温度动态测量技术操作过程具有危险性、测量结果准确性差的问题。集成有薄膜热电偶和微换能元的测温装置,包括基片、薄膜热电偶、微换能元、两个薄膜焊盘;其中,基片为矩形结构,且基片采用耐高温陶瓷制成;所述薄膜热电偶包括两个薄膜热电极;两个薄膜热电极均为Z形结构,且每个薄膜热电极均包括前横向段、纵向段、后横向段;第一个薄膜热电极采用铂铑合金制成;第二个薄膜热电极采用铂制成;两个薄膜热电极左右对称地印制于基片的上表面。本发明适用于发火温度的动态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02885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88016.6
申请日:2019-12-15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型识别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音频特征融合的杂交神经网络车型识别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车型识别技术在应用于复杂的照明和天气环境下时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一种基于音频特征融合的杂交神经网络车型识别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对待训练车型的音频信号进行随机破坏:从破坏后的车辆音频信号中随机选取80%的车辆音频信号,然后在选取的车辆音频信号上叠加环境噪声;步骤二:构建杂交神经网络;步骤三:将带有标签的融合特征输入到杂交神经网络中进行有监督训练;步骤四:将待识别车型的车辆音频信号输入到训练好的杂交神经网络中。本发明适用于车型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0925401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171111.3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技术操作难度高、单次检测面积小、危害操作人员健康、检测成本高、检测速度慢、适用范围受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一种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包括被测金属工件、十字滑台、半导体激光器、平凹透镜、平凸透镜、计算机、信号发生器、红外热像仪;其中,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端与被测金属工件表面的待检测区域之间设有由平凹透镜、平凸透镜依次串接而成的激光扩束光路。本发明适用于金属表面缺陷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175621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041919.0
申请日:2013-02-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K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炮身管表面温度测试技术,具体是一种运动状态下的身管表面温度测试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火炮身管表面温度测试方法无法完成火炮在运动状态下的身管表面温度测试的问题。一种运动状态下的身管表面温度测试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微型无线测试装置、以及手持式控制显示终端;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以及短引线;所述微型无线测试装置包括壳体、信号接口、状态指示灯、第一天线、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模块、第一无线收发模块、FLASH存储模块、FPGA控制模块、以及电池。本发明适用于测试火炮在运动状态下的身管表面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051316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210531755.5
申请日:2012-12-1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H03K17/90 , H03K17/9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号检测技术,具体是一种分布式测量中的同步触发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同步触发系统线路复杂、布线工作量大、测量节点布置灵活性差、同步精度低、以及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分布式测量中的同步触发系统包括S/V信号转换电路、数控电流开关、电流环路、感应触发模块、以及分布式测量节点;S/V信号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控电流开关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数控电流开关、感应触发模块均串接于电流环路上;感应触发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分布式测量节点的触发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发明适用于瞬态信号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