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出式最终接头的制造精度及匹配精度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0429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64928.8

    申请日:2024-0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出式最终接头的制造精度及匹配精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合龙管节本体上建立第一坐标系,在移动段上建立第二坐标系;分别比较合龙管节本体首尾端和导引段尾端、移动段首尾端端面的平整度、水平偏角、竖向偏角是否超出允许误差,对超出允许误差的测点位置实时进行制造过程调整,直至所得到的平整度、水平偏角、竖向偏角不大于允许误差;在导引段连接于合龙管节本体以及移动段匹配入导引段内的过程中,实时控制导引段和合龙管节本体之间的轴线偏差以及移动段和导引段之间的轴线偏差在合理范围之内,保证推出式最终接头在水下与相邻沉管对接时顺利施工,精确控制推出式最终接头的制造精度和匹配精度。

    一种沉管安装船和拖轮之间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84300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19497.8

    申请日:2023-02-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沉管安装船和拖轮之间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数据同步方法包括:根据拖轮发送电台信道数据与安装船接收电台信道数据,对拖轮发送电台与安装船接收电台进行配对后,定位设备计算获得定位数据并将定位数据传输到拖轮发送电台,拖轮发送电台将定位数据发送到安装船接收电台,安装船接收电台将定位数据传输到浮运导航系统;根据拖轮接收电台信道数据与安装船发送电台信道数据,对安装船发送电台与拖轮接收电台进行配对后,浮运导航系统对定位数据进行打包处理,通过安装船发送电台,将打包数据发送到拖轮接收电台,拖轮接收电台将打包数据传输到拖轮版系统,拖轮版系统对打包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获得解码后的定位数据。

    曲线段管节标定方法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075296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74106.9

    申请日:2022-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线段管节标定方法,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用于对管节进行标定,管节顶部安装有导向系统,导向系统包括导向杆和导向托架预埋件;该曲线段管节标定方法包括构建标定系统和利用导向系统对管节进行标定,构建标定系统又包括建立管节坐标系、构建导向系统坐标系和获取两个坐标系之间的换算关系,根据换算关系,将导向托架预埋件在管节坐标系中的坐标换算为导向系统坐标系中的坐标,以利用导向托架预埋件在导向系统坐标系中的坐标对管节进行标定。该曲线段管节标定方法还包括复核检验坐标系的步骤,以检验标定系统构建的准确性。本发明提供的曲线段管节标定方法操作简单、标定精度高且受沉管预制偏差影响小。

    沉管隧道合龙口姿态水下检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653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984276.2

    申请日:2022-08-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合龙口姿态水下检核方法。该检核方法包括:在第一管节端钢壳合龙面处布设多个起始特征点并标定其于第一管节施工坐标系下的实测施工坐标,在第二管节端钢壳合龙面处布设多个读数特征点并标定其于第二管节施工坐标系下的实测施工坐标;水下丈量起始特征点与读数特征点之间多条量测边的实测边长,并建立观测方程,求解第一管节施工坐标系和第二管节施工坐标系之间的空间坐标转换参数,求解量测边的边长改正数;并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本发明实现了对沉管隧道合龙口处的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之间空间关系的检核,确保合龙口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隧道多线形导线贯通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387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308581.X

    申请日:2022-03-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多线形导线贯通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包括多线形联合锁网布设和多线形导线联合观测的步骤;其中,多线形联合锁网布设的步骤包括布设一洞外控制网、两个洞内全导线网以及一中廊道全导线网,并将各网形相互联系以形成多线形联合锁网;多线形导线联合观测的步骤包括测量并解算两个洞外起始点的GNSS坐标、将全站仪依次架设于洞外起始点以及洞内控制点和中廊道控制点处进行隧道贯通测量。本发明充分利用隧道结构,通过中廊道与左右车道同步布设贯通测量导线并联系测量的方式,增加多余观测数目和检核条件,提高了隧道的贯通测量精度,增强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