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综合互补的联合热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87906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019026107.2

    申请日:2010-02-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综合互补的联合热发电系统,包括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系统、太阳能热吸收转化系统和汽轮机发电系统,在有太阳辐射情况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系统和太阳能热吸收转化系统与汽轮机发电系统联合运行,将太阳能辐射热转化成热能用于加热给水,最后蒸汽经加热成为中温中压或高温高压蒸汽,从而带动汽轮机组发电;在没有太阳辐射或太阳能热吸收转化系统发生故障需要检修的情况下,太阳能热吸收转化系统被解列,而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系统和汽轮机发电系统仍保持正常运行。本发明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合理地集成到生物质发电系统中,并且具有投资成本低、发电效率高、系统稳定性好等优势。

    一种喷动床非球形颗粒浓度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8007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52543.9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喷动床非球形颗粒浓度的测量方法,通过动态图像分析和静态床层取样的联合运用,分别获取喷动床稀疏高速区和稠密低速区的颗粒浓度,其中,动态图像分析通过高速数码CCD摄取高清数码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逐帧分析定位非球形颗粒,进而获得目标区域颗粒浓度,静态床层取样采用插板盒从顶部快速插入喷动床床体提取整体床层并径向分区,梳形板轴向弹性分区获得含非球形颗粒的混合物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筛分分析而获得目标区域颗粒浓度。本发明在传统床层塌落法的基础上,改进了插板/隔板取样法,同时针对喷动床同床多区异性的床型特点,将动态图像处理和静态床层取样有机结合,实现了对喷动床高速稀疏区和低速稠密区颗粒浓度的分区测量。

    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烟气反窜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95017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596288.5

    申请日:2010-12-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烟气反窜装置,包括设置在炉膛上的下料槽,所述装置中还设置有回炉烟道、自平衡挡烟门机构、联动风门机构和双级布风机构;所述回炉烟道的一端与所述下料槽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炉膛上部负压区相连的;所述自平衡挡烟门机构由挡板、套筒、连接杆和圆钢依次固定连接;所述联动风门机构设置在所述回炉烟道中,通过联动杆与所述自平衡挡烟门机构中的圆钢连接;所述双级布风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料槽的底部。本发明采用了双级布风机构和自平衡挡烟门机构的联合运用方式,前者阻止了小量烟气的反窜,后者引导了大量烟气至炉膛上部负压区,从而在实现整个装置灵活调节的基础上有效防止了烟气的反窜。

    一种煤加压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化学链燃烧分离CO2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83014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57559.4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6

    Abstract: 一种煤加压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化学链燃烧分离CO2的方法,煤颗粒和气化剂在加压高密度循环流化床燃料反应器1内发生气化反应,气化产物与返回燃料反应器的载氧体发生燃烧反应,生成CO2和H2O;反应产生的烟气携带失氧载氧体和含碳煤灰,进入一级旋风分离器2进行分离,分离下来的失氧载氧体在错流移动床空气反应器5内与横向通过的空气相互接触反应获得再生,通过一级返料器8返回燃料反应器继续参与燃烧反应;一级旋风分离器2分离出烟气进一步进入二级旋风分离器10分离,二次分离出的固体颗粒经二级返料器13返回燃料反应器1继续参与燃烧反应,分离出的气体经冷凝剔除H2O后获得高纯度的CO2。

    用Micro-CT成像系统对长目标物体进行扫描重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56707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910186885.8

    申请日:200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Micro-CT成像系统对长目标物体进行扫描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从物体的初始位置开始预扫描直到最终位置结束,得到整个物体的投影图像;(2)在物体的投影图像中,选择感兴趣区域作为重建范围区域的扫描框,对扫描框进行分段;从分段的重建区域计算对应的投影图像分段的实际位置信息;(3)调整载物台位置到要采集物体的分段重建区域的最上段,依次扫描每个分段,对每个分段进行重建;对分段重建序列进行拼接,最终得到长目标物体的断层图。经大量扫描重建证实该方法对长目标物体进行扫描重建行之有效,有效的解决了长目标物体无法完整扫描重建的缺陷,且方法稳定可靠,有很大的使用前景。

    卧式一体化三相内循环流化反应器及其生物反应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648069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200410065376.7

    申请日:2004-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卧式一体化三相内循环流化反应器及其生物反应工艺涉及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工艺,在该反应器的箱体(1)内,由导流板(3)和沉淀斜板(4)将反应器的箱体内部分为三个区,沉淀斜板位于反应器的箱体内的一侧,其上部位于反应器的箱体的上边沿,下部有一滤网(9),在升流区(2)的下部设有微孔曝气器(10),在泥水分离区(7)的上部设有集水器(6),在泥水分离区的下部设有排泥阀(8);流化反应工艺为:将有机废水泵入卧式一体化三相内循环流化反应器内,并加入多孔泡沫海棉(11);通过微孔曝气器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澄清水从集水器排出反应器,沉降污泥在循环水流的抽吸作用下无动力回流至降流区(5),剩余污泥由排泥阀排出。

    基于多目标回归的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分区域负荷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4142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454376.4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勇 丛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目标回归的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分区域负荷预测方法,包括:确定影响空调系统负荷的特征因素;将特征因素与各供冷区负荷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回归链中目标变量顺序;构建基于各供冷区负荷及天气数据的数据及;以历史时刻的第一目标变量及天气因素作为原始输入,以第一目标变量的预测值作为输出诱导模型;将第一目标变量的预测值、历史时刻的第二目标变量加入原始输入中作为新输入,以第二目标变量的预测值作为输出,训练模型;依此类推,获得所有目标变量预测值完成训练。本发明考虑各供冷区之间的关系,通过扩展输入空间实现各供冷区负荷的依次预测,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预测精度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