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化过共晶铝硅合金初生硅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3837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0603762.6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廖恒成 陈浩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化过共晶铝硅合金初生硅相的方法,涉及金属铸造技术领域。首先通过高功率的电阻坩埚炉对过共晶铝硅合金进行熔炼,采用热电偶和可控硅温控仪对熔体进行控温,熔清后进行除气去渣精炼处理。随后进行低温熔体处理:先断电开炉盖自然冷却,接近设定温度630‑660℃时通电调整电炉功率系数进行保温一定时间,之后再断电连续冷却同时施加轻微搅拌,至设定温度580‑600℃时采用玻璃管吸液取样方法获取合金组织。本发明对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出现的初生硅有很好的细化和球化效果,初生硅颗粒尺寸细小、分布均匀;本发明不会在熔体中引入其他杂质,操作成本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种带自约束装置的水泥基材料3D打印喷头

    公开(公告)号:CN109732740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140550.6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自约束装置的水泥基材料3D打印喷头,该喷头自上而下包括料斗(1)、与料斗(1)下部连接的喷嘴(2)、设在喷嘴(2)下方的矩形连接板(3)以及设置在矩形连接板(3)下方的自约束装置;自约束装置包括上约束板(4)、分布在约束板(4)两侧的左侧约束板(5)和右侧约束板(7),以及位于上约束板(4)下表面的切槽(6),其中上约束板(4)与矩形连接板(3)固定连接;在矩形连接板(3)和上约束板(4)上,与喷嘴(2)相对应的位置处开有与喷嘴(2)大小相同的孔。该喷头能够解决3D打印水泥基材料构件中存在的空腔和冷缝问题,同时可以提升打印成品表面光洁度。

    一种非等原子比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0495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146520.2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熵合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非等原子比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制备原料为Fe、Mn、Cr、Ni金属粉末,制备方法为机械合金化法及放电等离子脉冲烧结。具体如下:将上述金属粉末按照设定比例称取,在真空手套箱中将称取的粉末装入硬质合金球磨罐中并加入适量过程控制剂随后密封取出,密封后的球磨罐安装在球磨机上进行机械合金化球磨,球磨若干小时候后得到高熵合金粉末,随即通过放电等离子脉冲烧结技术进行烧结熔融固化,制备成非等原子比高熵合金金属。本发明所制备的非等原子比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制备过程简单。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铸造铝合金流动性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748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163659.1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廖恒成 赵宝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铸造铝合金流动性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铝合金流动性数据集,通过实验获取含常见七种元素(Al、Si、Cu、Mn、Mg、Fe、Zn)的铸造铝合金的流动性数据;2)将准备好的原始数据,进行坏点数据的剔除,提高数据的可用性;3)将干净的数据,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4)随机选择15%数据作为验证集,其余作为训练集;5)基于遗传算法和5折交叉验证进行参数寻优;6)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进行仿真预测。本方法预测时间快、精度高,可以大大提高新型铸造铝合金的生产和开发效率。

    一种马氏体不锈钢超低温应变强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77936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40832.6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氏体不锈钢超低温应变强化的方法,具体步骤是:1)将马氏体不锈钢制备成多个圆棒状试样;2)对部分初始状态下的圆棒试样进行超低温拉伸测试,测出其各项性能参数,并记录其超低温屈服强度σ0.2的大小;3)取另一部分初始状态下的圆棒试样置于在超低温环境下,以步骤2)所测出的屈服强度σ0.2大小的单向拉应力按照加载周期加载于圆棒状试样上,加载结束后得到硬化后的马氏体不锈钢。采用本发明方法对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应变强化处理后,材料的屈服强度有一定的提高,而对塑性指标并没有影响,其利用的强化机理主要是位错强化,加载后的材料位错密度大幅度提高。

    一种微变形强化马氏体不锈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77933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40548.9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变形强化马氏体不锈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高载荷加载使马氏体不锈钢发生微塑性变形时诱发了形变孪晶,包括以下步骤:1)将马氏体不锈钢样品置于超低温环境中低温处理,使其充分低温;2)在马氏体不锈钢样品进行充分低温后,对其中一部分样品进行低温拉伸试验,获得其低温拉伸试验数据,并记录该材料的低温屈服强度数据σ0.2;3)对另一部分充分低温后的马氏体不锈钢样品进行固定高载荷反复拉伸,反复拉伸后得到微变形强化后的马氏体不锈钢。该方法使马氏体不锈钢的低温屈服强度提高10%以上,同时对其塑性指标影响不大。

    一种钛微合金化的高硅量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57976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67760.5

    申请日:2017-03-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廖恒成 冯子荥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1/04 C22C1/026 C22C1/03 C22C1/06 C22F1/043

    Abstract: 一种钛微合金化的高硅量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Si 11.0%~14.0%,Mg0.2%~0.7%,Fe≤0.15%,Sr 0.015%~0.04%,B 0.01~0.03%,Ti 0.05%~0.25%,余量为铝。制备方法:将铝硅中间合金、镁元素和硅元素、钛元素加热熔化,将熔体加热至720℃~740℃时加入六氯乙烷进行精炼,静置后加入Al‑Sr和Al‑B中间合金进行变质处理和晶粒细化处理,保温30分钟后,真空静置30~60分钟,加热至710℃~730℃浇入模具中得到铸锭;在520℃~540℃下退火3~6小时;在400℃~500℃温度下进行热挤压或热轧变形。

    铝合金真空静置除气熔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60160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453194.7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廖恒成 杨健

    Abstract: 一种铝合金真空静置除气熔炼装置,包括主要由主炉体和与主炉体相配合的真空罩构成的熔炼炉本体,在熔炼炉本体上设有抽气管且抽气管的一端位于真空罩内,在抽气管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冷却管,且抽气管的另一端通过真空快卸法兰与冷却管的一端连接,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抽真空泵。浇铸前开启真空泵对炉体抽真空,炉腔中氢分压降低,氢不断析出,从而降低熔体氢含量,随后解除真空进行浇铸。铝合金熔体除气后再次吸氢倾向小,故浇铸后能使熔体保持较低氢含量,不容易产生孔洞缺陷。本铝合金真空静置除气熔炼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除氢效果佳,适用于生产易形成孔洞或气密性要求高的铝合金铸件。

    两相区二、三、四次重复凝固净化铝及铝合金熔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87444B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010123626.3

    申请日:2010-03-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两相区二、三、四次重复凝固净化铝及铝合金熔体的方法:将铝或铝合金加热到700℃~780℃使其熔化,保温10min~20min后撇渣;将处理好的熔体浇入转浇包中进行冷却,冷却到固相线温度至室温间任意温度,完成熔体的第一次凝固;将上述转浇包连同其中完全凝固的铝及铝合金放入加热炉再次加热熔化,加热至铝及铝合金液相线温度~700℃;将上述转浇包连同其中完全熔化的铝及铝合金从加热炉中取出进行冷却,冷却到铝及铝合金合金固相线温度至室温间任意温度,完成熔体的第二次凝固;将上述第二次在转浇包中凝固后的铝及铝合金放入加热炉加热到700℃~780℃熔化后,撇去熔体表面上的浮渣,将熔体浇入型腔。

    实验室用金相样品电解抛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18648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910234219.7

    申请日:2009-11-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实验室用金相样品电解抛光装置,包括工作电压与电流密度调节系统、电解液恒温系统、电解时间自动控制与自动报警系统和电解槽,其中工作电压与电流密度调节系统由直流稳压源串接移动电极构成,电解液恒温系统由温控仪、加热元、壳体、加热槽和热电偶构成,电解时间自动控制与自动报警系统由时间继电器和蜂鸣器构成,电解槽由电解槽框体、阳极电极、阴极电极构成,还包括两个支架和横梁。本发明工作电压和电流密度独立可控、抛光效果好,速度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