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5893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81340.0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8/04082 , H01M8/04298 , H01M8/0438 , H01M8/04746 , H01M8/04955 , H01M8/0485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料电池氢气供给系统的自抗扰控制方法,先根据氢气供给系统中流量控制阀、进气歧管、阳极流道、回流歧管、氢气循环泵等部件的动态特性与结构参数,建立燃料电池氢气供给系统动态模型及二阶近似模型;在二阶近似模型的基础上,将系统不确定性和干扰视为一个综合扰动项,并将其作为扩张状态扩展到原系统,设计出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阳极流道压强及氢气过量系数;然后设计线性误差反馈控制律,并通过观测器对不确定性及干扰进行补偿,实现氢气供给系统压强与流量的协同控制;最后结合循环泵负载转矩观测器估计进气歧管氢气流量,对比实际需求氢气流量,判断进气歧管泄漏状态;本发明能实现燃料电池阳极压强与氢气过量系数的同时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477609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21071.4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园区用氢电耦合系统的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架构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用于提供清洁电力;锂电池储能系统,用于平滑光伏发电系统与负荷端的功率波动;氢储能系统,用于氢‑电转换并平滑功率波动;能量管理系统EMS,包括SCADA监控模块和能量管理模块,可通过日前全局优化、日内滚动优化,实现多时间尺度的能量优化调度;中央控制系统。当光伏发电超出负荷端需求时锂电池进行充电和制氢储能,二者充满后盈余电力上网,当光伏发电低于负荷端需求时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锂电池储能系统和氢储能系统进行放电控制实现功率平滑。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效减少用户对电网的依赖,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7495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42952.5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6F17/18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云‑端修正OCV的锂电池状态联合估计方法,基于云‑端协同估计架构,所述云‑端协同估计架构包括本地电池端BMS、云端模型训练及数据管理平台;云端模型训练的流程为,首先对本地电池端BMS进行参数辨识和模型误差计算,根据设定误差阈值和时间滑动窗口分割出模型误差符合阈值的时间片段和超过阈值的时间片段,上传至云端;然后在云端进行OCV修正和SOH估计,并将最终估计结果回传至本地电池端BMS进行模型参数更新和容量更新;最后在本地电池端BMS以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SOC;本发明能充分利用云平台计算资源,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修正OCV,从而达到修正电池模型误差的目的,通过SOH的估计更新电池最大可用容量,保证了SOC的估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8765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252354.4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8/049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燃料电池多模节点热模型的热均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燃料电池温度空间分布情况,构建多模节点物理热模型,包括n个节点的模型,构成模型库;步骤S2:基于多模节点物理热模型,采用线性方法设计相应的模型预测控制器,用于调节特定区域的温度;步骤S3:构建自适应切换控制器,实时选择模型库中温度与其他节点相差最大的区域,进行矫正控制,待该区域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切换至下一个模型节点进行温度矫正,进而实现温度场温差的减小,在同等输出电流的情况下实现燃料电池电压的提高。本发明实现燃料电池内部温差减小,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燃料电池输出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6994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51871.4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工况分类与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电动汽车类型,选定典型驾驶工况,然后确定并计算所述典型驾驶工况的特征参数;根据特征参数对汽车驾驶性能的影响,将特征参数划分为耐久性参数、经济性参数和动力性参数;结合聚类方法,选定聚类尺度将耐久性参数、动力性参数、经济性参数进行分析和聚类,分别获取耐久性、动力性、经济性代表性参数,降低同类特性参数的冗余度;对耐久性、动力性、经济性代表性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降维,并采用k值聚类算法进行工况聚类,将典型驾驶工况分为3类,并将3类工况分别评价为耐久型、动力型和经济型工况。该方法及系统有利于提升对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7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24673.6
申请日:2025-01-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同轴高速涡旋式空气压缩机及设计方法,包括压缩腔、永磁电机、动力传输系统和排气稳压结构;压缩腔包括主动涡旋盘(8)、从动涡旋盘,永磁电机(7)通过主动轴(2)驱动主动涡旋盘自转;主动涡旋盘处设有多个用于驱动从动盘自转的偏心小轴(9);主动涡旋盘、从动涡旋盘正对设置并通过其相对盘面处的同轴双齿的变截面涡旋齿啮合,主动涡旋盘、从动涡旋盘旋转时,两盘之间的涡旋齿啮合区域吸入气体,通过变截面涡旋齿的啮合过程对吸入气体进行压缩,以提高啮合平顺度并增加压缩效率,再通过排气稳压结构排出压缩后的气体;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涡旋空压机容易出现的啮合失败和涡旋齿干涉问题,提升涡旋空压机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0830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92401.2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30/27 , G06N3/0499 , G06N3/08 , G06N3/086 , G06F119/08 , G06F111/10 , G06F111/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湍流拟序调控的空压机叶轮多目标优化方法,涉及燃料电池汽车用空气压缩机领域,所述优化方法的优化目标为等熵效率和最大湍流动能,优化参数为叶片入口安装角β1A、叶顶间隙Cc、叶片出口宽度bc、叶片出口安装角β2A。所述优化方法使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获取若干组叶轮结构的数据点,根据数据点调整叶轮参数,建立三维模型。所述优化方法将三维模型进行CFD仿真分析,获得各个空压机对应的等熵效率和叶轮内最大湍流动能,将优化参数数据点和对应的等熵效率和最大湍流动能设为一个训练样本,构建包含多个训练样本的样本集。使用所述样本集通过神经网络拟合构建代理模型,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代理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取帕累托前沿解集,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需的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1976602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02072.5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压机用超高速电机无感增强型最优滑模控制系统,包括空压机耦合控制模型、增强型最优滑模转速控制器和改进型谐波抑制滑模转速观测器;空压机耦合控制模型基于空压机测试数据拟合出的曲线,输出增强型最优性能评价指标参数;增强型最优滑模转速控制器建立增强型最优滑模面,输出目标交轴电流;改进型谐波抑制滑模转速观测器基于边界层自适应滑模控制函数与电压注入谐波消除算法,输出空压机角速度、角度观测值,降低电流谐波,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最优滑模控制系统中转速控制效果较差,不适用于实际空压机运行工况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工况适应性,实现了空压机在无位置传感器条件下的转速快速、准确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926731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73347.8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消声器一体化蜗壳,所述一体化蜗壳(1)包括消声器(2),所述消声器(2)包括消声装置(3)和控制装置(4);所述消声装置(3)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穿孔板(31)、共振腔(32)、外壁板(33),所述穿孔板(31)设置有穿孔结构,所述穿孔板(31)和外壁板(33)之间设置有共振腔(32)。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电机(41)、隔板(42);本发明能根据空压机运行转速,通过调节隔板旋转角度来切换亥姆赫兹共振腔的共振频率,使得显著的旋转基频处气动噪声能量得到大幅衰减,实现空压机不同转速下的针对性噪声抑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86935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63631.9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F04D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透平空压机预期寿命测试台架及方法,测试台架包含空气滤清器、压端进气流量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被测空压机、第一涡端进气流量计、第二涡端进气流量计、第一涡端进气节流阀、第二涡端进气节流阀、雾化喷水器、电加热器、气压源与稳压装置、涡端外部供气节流阀、流阻模拟器、压端排气节流阀、第一压端背压阀、第二压端背压阀、第一压端出气流量计、第二压端出气流量计、中冷器、水泵、散热器、补水水箱;测试台架具有自循环和外部供气两种工作模式,结合加速工况下的无故障运行时间与加速系数可计算出空压机常用工况下的预期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