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的防凝露机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1026050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1910458377.4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的防凝露机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所述防凝露机构包括:辅助风机,设于空调的内换热器与空调的出风口之间;湿度传感器,与所述辅助风机通讯连接,用于感应空调的安装环境的湿度参数,所述辅助风机根据所述湿度参数开启或关闭;以及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辅助风机通讯连接,用于感应所述内换热器的换热管的温度参数,所述辅助风机根据所述温度参数调整运行功率。湿度传感器、辅助风机和温度传感器三者结合,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对内换热器和出风口的冷热均匀性、气流流速和内换热器的换热均匀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避免了空调出风口凝露的发生,提高了换热效率和换热一致性。

    一种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461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005549.4

    申请日:2022-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热泵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内机换热器、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压缩机、室内机换热器、节流阀和室外机换热器组成主制冷剂循环回路;热泵空调还包括室内机布水器、室外机布水器、室内机储水装置和室外机储水装置,室内机储水装置能够承接室内机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室外机布水器能够与室内机储水装置连通以利用冷凝水对室外机换热器进行降温或对室外机换热器的进气进行降温;室外机储水装置能够承接室外机换热器产生的化霜水,室内机布水器能够与室外机储水装置连通以利用化霜水对室内机换热器进行降温或对室内机换热器的进气进行降温。根据本发明增强室外机换热器和室内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降低系统能耗。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9832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16172.3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板,冷却板包括多个第一冷却流道,每个第一冷却流道包括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每个第一冷却流道用于流通冷媒,冷媒从第一进液口流向第一出液口,其中从第一进液口到第一出液口的冷媒流通方向,每个第一冷却流道的流通面积变大。本发明通过在冷却板设置供冷媒流动的多个第一冷却流道,多个第一冷却流道在进液口到出液口方向横截面积(流通面积)变大,一方面冷媒在流道中由液体向气体转变过程的压降发生变化,提升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减小冷媒在流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

    动力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29592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41478.X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新能源车辆,其中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放置有多个动力电池包以及与每个动力电池包接触的液冷模块,电池箱体上具有通风孔,通风孔连通电池箱体与容置空间。本发明一方面动力电池包可以与液冷模块之间紧密接触能够实现高效换热,另一方面,电池箱体外部环境中的较低温度的气流能够经由通风孔进入容置空间内,从而利用空气的扩散性对各动力电池包形成全面换热,从而有利于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均衡性,当动力电池模组的总体产热量较低时,可以控制液冷模块减少甚至截断相应的冷却流体的流入,而仅利用进入到容置空间内的空气实现风冷散热,降低使用成本。

    降膜式翅片管换热器、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1112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1371710.1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膜式翅片管换热器、空调系统,其中的降膜式翅片管换热器,包括换热芯部,所述换热芯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夹设形成换热气流的流道,所述散热翅片具有平直翅片段,所述换热气流的流通方向与所述平直翅片段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平直翅片段的换热气流的流出一端具有第一折弯部。根据本发明,能够对所述换热气流中裹挟的液滴形成有效阻截,被阻截的液滴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折弯部顺流至处于其下方的集水槽内,从而有效减少上方喷淋装置喷出的水滴在气流曳力作用下从翅片间隙流出的现象发生,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

    湿帘组件、冷却系统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84766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137648.X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湿帘组件、冷却系统及空调器,本公开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湿帘组件包括:湿帘装置,湿帘装置包括转动部件,转动部件内置有湿帘填料,转动部件能带动湿帘填料转动,当湿帘组件工作时,转动部件摆动至与风向呈α1夹角,此时湿帘填料的迎风面面积为第一迎风面积,当湿帘组件不工作时,转动部件摆动至与风向呈α2夹角,此时湿帘填料的迎风面面积为第二迎风面积,第一迎风面积大于第二迎风面积。本公开的湿帘组件通过转动部件调整湿帘填料与风向的夹角α1以及α2,使第一迎风面积大于第二迎风面积,可以在湿帘组件工作时提高冷凝器换热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小湿帘组件在不工作时的风阻降低能耗。

    一种翅片结构及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91604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10824.8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翅片结构及换热装置及空调器。所述翅片结构包括:翅片本体,构造为片状;开桥部,与所述翅片本体相搭接,且翅片本体在开桥部沿垂直于翅片本体的投影区域内形成有贯穿孔;波纹部,由翅片本体凸起而成;第一通孔,其内适于穿设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适于流通第一温度介质;第二通孔,其内适于穿设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内适于流通第二温度介质;在制热工况时,所述第二温度介质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介质的温度。本发明提供的翅片结构及换热装置及空调器,通过改进翅片结构,通过所述第二管体将所述第二温度介质流通,对所述换热装置的周围空气进行加热,有效减缓结霜,避免空气流通通道堵塞。

    管翅式换热组件、换热器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2066779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010794736.6

    申请日:2020-08-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管翅式换热组件、换热器和空调器。该管翅式换热组件包括翅片,所述翅片包括平片,所述平片上设有多个凸起和/或凹坑;在所述平片的迎风侧至出风侧的方向上,多个所述凸起和/或所述凹坑为非均匀分布。在翅片上设置非均匀分布的凸起和/或凹坑,由于翅片为平片结构,避免了翅片表面整体因加工高度不一的凸起或凹坑时出现的翅片变形,从而不影响后续装配;同时翅片的换热面积得到增大,可产生横向和纵向的气流扰动,提升换热效率。

    一种内插喷射管组件及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262930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110009804.8

    申请日:2021-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内插喷射管组件及微通道换热器,其中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液支管以及设置在集液支管上的转接头;其中,所述集液支管的一端开口设置,形成进料端,集液支管的另一端设有喷射孔,形成出料端,所述转接头设置在所述出料端处;所述转接头的剖面与所述喷射孔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转接头包括连接部和锁紧部,所述集液支管的出料端穿设在所述连接部中,所述锁紧部中设有内凹设置的卡紧开口,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集液支管之间焊接固定。本发明的密封性好,有效避免冷媒泄露,确保喷射管与集流管的有效连接,从而改善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及可靠性。

    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2899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287529.8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新风装置包括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中设有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中设有第一加热件、降温除湿件、第二加热件和加湿器件,所述第一加热件、降温除湿件、第二加热件和加湿器件在所述新风通道的气流流通方向上依次设置。通过在所述降温除湿件之前设置所述第一加热件,从而当进入所述新风通道中的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时,可以将所述第一加热件开启,先进行升温除湿,初步除湿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然后,经过所述第一加热件加热升温除湿的空气再经过所述降温除湿件进行降温除湿,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析出。从而使得所述新风装置能够对相对湿度较高的空气进行控制,使其满足我们最终恒温恒湿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