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1199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287452.2

    申请日:2024-09-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泵体组件包括:静涡盘和动涡盘,静涡盘和动涡盘之间形成压缩腔;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槽,动涡盘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槽段与油池的出油口连通,以使油池内的润滑介质进入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用于与压缩腔连通;其中,支架内设置有与油池相连通的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回油入口设置在第二槽段的至少部分的槽壁处;第二槽段的至少部分高于第一槽段设置。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动涡盘和静涡盘之间润滑不良的技术问题。

    一种压缩机的电机组件及涡旋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188557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41339.8

    申请日:2024-06-26

    Inventor: 李晓文 廖熠 徐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的电机组件及涡旋压缩机,压缩机的电机组件,包括曲轴、第一平衡块、转子以及分油组件;曲轴穿设转子,曲轴上设置有第一平衡块;分油组件包括第一挡油件和第二挡油件,第二挡油件设置在第一平衡块上,第二挡油件与第一挡油件相对设置;压缩机内的气流包括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第二挡油件用于对流经第二挡油件的第一气流进行油气分离,第一挡油件用于对流经第一挡油件的第二气流进行第一次油气分离;其中,第一次油气分离后的部分气流与第一气流汇合后流经第二挡油件。本发明充分实现多次循环分油,降低冷媒排出时的含油率,以解决压缩机高频运转含油率高和回油慢,导致的压缩机缺油问题。

    压缩机止推结构及压缩机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56446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44689.8

    申请日:2024-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止推结构及压缩机,该止推结构包括曲轴组件与止推轴承。曲轴组件的内部构造有与压缩机的润滑油池连通的润滑油道;止推轴承包括用于支撑曲轴组件的止推面,止推轴承的相对的两侧分别构造有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第一油腔连通润滑油道,止推轴承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的通孔。止推面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油槽,止推轴承上构造有连通第二油腔与油槽一端的中间通道,油槽的另一端连通润滑油池。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为止推轴承的止推面提供更良好的润滑效果;润滑油可以不断带走止推轴承处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对止推轴承进行冷却,降低止推轴承处的润滑油温度,可以避免润滑油因高温失效。

    涡旋压缩机及空调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2438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880279.6

    申请日:2023-07-18

    Inventor: 李晓文 廖熠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及空调,涡旋压缩机包括动涡盘,用于与静涡盘啮合,以压缩气体;曲轴,与所述动涡盘连接,用于带动动涡盘转动;曲轴支撑部,用于将曲轴约束在预设位置,以使所述曲轴在预设位置转动;动涡盘上开设有插入槽,曲轴插入在所述插入槽中,动涡盘远离所述静涡盘的一端开设有动盘形变槽。动涡盘上开设的插入槽使得曲轴能够插入到动涡盘中,使绝大部分应力从动涡盘转移到曲轴上,降低了动涡盘的倾覆力矩,使得动涡盘受到的磨损降低。同时,动涡盘上开设的动盘形变槽能够在动涡盘受力时发生形变,使得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接触方式成为面接触,而非线接触或点接触,降低了接触应力,从而降低了压缩机中的磨损。

    泵体组件和涡旋压缩机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790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272665.9

    申请日:2022-10-18

    Inventor: 李晓文 廖熠 徐嘉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和涡旋压缩机。该泵体组件包括经导气通道连通的压缩腔和背压腔,所述压缩腔至少包括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气体压力;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有设在所述背压腔中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背压腔分隔为至少两个气压不同的低压腔和高压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高压腔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低压腔位置对应且连通。本申请在背压腔中设置分隔件,使得背压腔存在相对独立具有不同气压的两个腔室,实现背压腔里出现不同的轴向作用力,达到与不同压缩腔的轴向平衡,降低动涡旋盘的倾覆力矩,优化动定两个涡盘的端面磨损,提高高速化可靠性。

    压缩机排气口开合机构、压缩机及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5961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87842.0

    申请日:2022-0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排气口开合机构、压缩机及空调装置。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排气口;活动件可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活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活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压缩机的排气高压腔连通;活动件具有内腔,内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与压缩机内压缩气体连通;在压缩机的排气高压腔的压力小于压缩机内压缩气体的压力时,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增大排气口的开度;在压缩机的排气高压腔的压力大于压缩机内压缩气体的压力时,活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降低排气口的开度至排气口关闭。

    止推面润滑结构、压缩机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101311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557204.8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止推面润滑结构、压缩机及空调,止推面润滑结构包括法兰、位于法兰下方的密封板以及插接在法兰和密封板的曲轴,止推面是跟随曲轴旋转形成的圆形轨迹面,法兰和密封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容纳腔,法兰上开设有向凹槽排气的排气孔,法兰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容纳腔和止推面的引流孔。本发明提供的止推面润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原有对止推面内侧进行润滑的基础上,在法兰上开设连通止推面和容纳腔的引流孔,压缩气体依次通过排气孔、容纳腔、引流孔和止推面,压缩气体的高压作用将润滑油通过引流孔送至止推面的外侧进行润滑,减小了止推面的磨损,符合人性化和工业化设计。

    旋转压缩机构和旋转式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06523374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1063091.9

    申请日:2016-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压缩机构和具有该旋转压缩机构的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旋转压缩机构包括压缩单元,压缩单元包括缸体和隔板,缸体包括缸体本体,隔板包括分别从轴向两侧覆盖缸体本体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中的至少一者处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内移排气口,内移排气口径向向内地定位,使得内移排气口的在径向方向上与缸体本体重叠的重叠部分的重叠面积与内移排气口的孔口面积的比小于百分之三十。根据本发明,能够消除隔板的严格定心装配并且/或者能够提高旋转压缩机构的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

    一种涡旋压缩机支架、泵体组件和涡旋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1998251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63327.3

    申请日:2025-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支架、泵体组件和涡旋压缩机,其中,涡旋压缩机支架上设有储油槽,储油槽用于供涡旋压缩机的动涡盘的曲轴套接部插入,储油槽还用于接受涡旋压缩机的曲轴油孔的供油,并向涡旋压缩机的泵体组件供油;涡旋压缩机支架上还设有与储油槽连通的第一泄压通道,第一泄压通道具有第一泄压阀结构。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压缩机高速运转导致储油槽内的压力达到第一泄压阀结构的阀值时,第一泄压阀结构会打开第一泄压通道,使第一泄压通道对储油槽进行泄压,以减小储油槽内的压力,避免储油腔压力过高引起的往泵体组件供油量过多,解决了高频时油压过高的问题,从而保证了高转速下压缩机的效率。

    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157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307882.6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涡旋压缩机包括:静盘;动盘,动盘和静盘之间形成第一压缩腔、第二压缩腔、第三压缩腔,第一压缩腔、第二压缩腔、第三压缩腔沿动盘的径向分布,第三压缩腔设置于动盘的最外侧,第三压缩腔包括内腔和外腔,动盘上设置有第一中压孔和第二中压孔,第一中压孔与外腔连通,第二中压孔与内腔连通,动盘背压侧形成背压空间,动盘与静盘可相对运动,动盘具有使第一中压孔、第二中压孔均与背压空间连通的工作位置。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动盘运行的平稳性较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