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822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68121.9
申请日:2024-07-18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135 , G06F18/24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土壤砷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对标准化后的土壤特征指标样本数据集中的所有样本序列进行两次划分,分别得到用于训练评估主模型的多组随机状态训练集,以及用于训练多个评估子模型的训练子集,在对模型进行训练后,利用训练好的砷污染风险评估主模型以及相应类型的砷污染风险评估子模型进行针对性的联合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得到土壤砷污染风险评估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快速获取土壤吸附砷的能力,解决了传统吸附实验方法在操作难度、时间需求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06922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67973.6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G16C20/70 , G16C20/20 , G16C20/30 , G06F18/2113 , G06F18/2135 , G06F18/2431 , G06F18/243 , G06N20/20 , G01N33/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砷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提取与所述土壤样本相关的多个土壤特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土壤特征指标进行分析后,对土壤样本进行分类,得到土壤样本类别,分别将多个土壤特征指标输入至砷污染风险评估主模型,以及与土壤样本类别对应的砷污染风险评估子模型进行预测,得到对应的主预测数据以及子预测数据,根据主预测数据以及子预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对土壤样本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本方法能快速获取土壤吸附砷的能力,解决了传统吸附实验方法在大规模预测精确度、操作难度、时间需求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0692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967973.6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G16C20/70 , G16C20/20 , G16C20/30 , G06F18/2113 , G06F18/2135 , G06F18/2431 , G06F18/243 , G06N20/20 , G01N33/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砷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提取与所述土壤样本相关的多个土壤特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土壤特征指标进行分析后,对土壤样本进行分类,得到土壤样本类别,分别将多个土壤特征指标输入至砷污染风险评估主模型,以及与土壤样本类别对应的砷污染风险评估子模型进行预测,得到对应的主预测数据以及子预测数据,根据主预测数据以及子预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对土壤样本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本方法能快速获取土壤吸附砷的能力,解决了传统吸附实验方法在大规模预测精确度、操作难度、时间需求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414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69790.1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本油脂催化裂化非金属改性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包括基底分子筛及其表面负载的非金属元素;所述非金属元素为磷或硼,其质量百分比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0.5~8.0%。将基底分子筛碱蚀处理后于非金属元素溶液中充分浸渍,然后于保护气氛下焙烧,即得上述催化剂。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子筛催化剂针对光皮树油催化裂化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催化选择性和稳定性,经测试,该催化剂对于光皮树油催化裂化制富烃生物燃料对于C10~C18烃类燃料的综合产率可达70wt%,单位催化剂上单位时间内实现的C10~C18富烃生物燃料收率可达35wt%/(g·h)。
-
公开(公告)号:CN11687085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22426.1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载铁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系统,将生物质原料经600‑800℃炭化得到生物炭;按生物炭:活化剂为1:1的比例混合搅拌,经400‑800℃加热活化得到活性炭;按活性炭:改性剂为1:1的比例混合搅拌,经100‑500℃加热改性得到载铁活性炭。本发明使用丙酮混配铁源,可使铁源与活性炭充分混合,确保制备的载铁活性炭的品质,且改性过程中挥发出的丙酮经冷凝收集,不会污染环境;在炭化炉中使用螺旋式电热管直接加热,确保生物质原料受热均匀,进而保障生物炭品质均匀;通过中空传热火管实现活化与改性供热,实现尾气热量回用,节约能源至少60%。
-
公开(公告)号:CN108795822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720433.2
申请日:2018-07-03
IPC: C12N1/20 , C12N1/02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20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耐受重金属的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去除重金属的效果,该菌株是从重金属矿区种植的杨树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菌Burkholderia sp.YG‑3,菌株保藏号:CGMCC No.15105。该菌对南方典型重金属铅、锌、镉都具有高耐受水平,对水溶液中的锌、镉有高去除效率,能在含有高浓度重金属锌、镉的培养液中生长而不受抑制。YG‑3为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新材料,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1937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28429.5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茶饼粕与水混合,超声,水热处理,过滤,收集滤液,得到油茶饼粕浸提液,配置成油茶饼粕培养基,接种絮凝功能菌种子液进行培养,完成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本发明中,采用超声浸提和水热浸提结合的方式,可制备得到营养成分丰富、各营养物质适配性好的油茶饼粕浸提液,将其用于培养絮凝功能菌时,可以促进絮凝功能菌的快速生长,在提高生物量的同时也能诱导产生更多的胞外聚合物,由此获得高产量、高絮凝率的微生物絮凝剂。本发明中,以油茶饼粕作为原料,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步骤,在促进微生物絮凝剂大规模使用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油茶饼粕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1433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52614.6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C02F11/145 , C02F11/143 , C02F11/02 , C02F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生物干化过程中污泥含水率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泥、生物质、生物炭、氧化钙制成混合物料,对混合物料进行生物干化,生物干化过程中,在进行25h后,加入氯化镁,完成对污泥的生物干化处理。本发明方法,在生物干化过程中先后加入氧化钙和氯化镁,可在氧化钙和氯化镁的共同作用下,高效去除污泥中的水分和显著降低温室气体的产量,由此可以有效降低生物干化过程中污泥含水率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干化效率高、污染气体排放量少、环境友好等优点,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污泥生物干化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而且也能够实现污泥快速减量,使用价值高,应用前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06334.6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生物干化的污泥基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生物质材料进行烘焙处理,所述烘焙产物与污泥、生物炭材料、调理剂混合进行生物干化,对所得污泥生物干化产品进行煅烧,得到污泥基生物炭。本发明中,通过生物干化处理,可以快速去除污泥中的水分并显著降低污染物气体的产生,有利于缩短制备周期以及降低制备成本,基于此,对污泥生物干化产品进行煅烧,即可制备得到孔隙结构丰富、有毒有害含量少、性能优异的生物炭产品,同时本发明方法还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产率高等优点,便于大规模制备,利于工业化应用,对于降低污泥基生物炭毒性并实现污泥基生物炭的后续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76820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40314.4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C01B32/39 , C01B32/3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载铁活性炭、制备方法、系统、控制方法及应用,将生物质原料经600‑800℃炭化得到生物炭;按生物炭质量(g):活化剂体积=1:1的比例混合搅拌,经400‑800℃加热活化得到活性炭;按活性炭质量:改性剂体积=1:1的比例混合搅拌,经100‑500℃加热改性得到载铁活性炭。本发明使用丙酮混配铁源,可使铁源与活性炭充分混合,确保制备的载铁活性炭的品质,且改性过程中挥发出的丙酮经冷凝收集,不会污染环境。在炭化炉中使用螺旋式电热管直接加热,确保生物质原料受热均匀,保障生物炭品质均匀;通过中空传热火管实现活化与改性供热,实现尾气热量回用,节约能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