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3234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32857.7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C01B32/22 , C01G49/10 , C01G3/05 , C01G9/04 ,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3/05 , C01G9/04 , C01G49/10 , C01P2002/72 , C01P2006/40 , H01M4/366 , H01M4/5805 , H01M4/5815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石墨与金属卤化物在空气中混合后封闭至反应釜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金属卤化物扩散至石墨层间形成以金属卤化物为插层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再将金属卤化物插层剂通过硫化工艺或磷化工艺转化为金属硫化物或金属磷化物,得到以金属硫/磷化物为插层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实现金属硫/磷化物以分子水平的形式稳定存在于石墨片层间。本发明可实现石墨层间不同物质的插入,使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制备过程具有低物耗、低能耗、产品质量稳定且工艺重复性能好等诸多优点,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最终产品用于下一代储能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和电催化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73499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23221.6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B22D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铸铁件生产的随流瞬时孕育装置,包括:支撑架(15)、组合料斗装置、组合出料装置、丝杆螺母机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组合料斗装置由三个对称布置的支撑架(15)支撑,组合出料装置设置在组合料斗装置的底部,丝杆螺母机构用于控制和调节组合出料装置开口的大小;驱动总成为组合料斗装置的旋转部分提供动力。本发明所述装置的下料斗内壁设有拨料板,在旋转的拨料板带动下孕育剂可从出料口顺利流出。相比传统的在料斗中间添加旋转轴的方式,本发明可以大大节省料斗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6222528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905611.X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大断面球铁件显微缩松用微合金化元素和随流瞬时孕育剂,其特征是:所述微合金化元素为Cu和Sn的组合,所述随流瞬时孕育剂为SiRE,成分范围(重量百分比)为:65-80%Si,1.0-2.5%RE,0.65-1.35%Ca,4-6%Al,余为Fe。其优点是:通过所述微合金化元素和随流瞬时孕育剂的协同作用,提高铁液的球化等级,增加铁液凝固后期石墨的数目,以及细化石墨,降低因显微缩松造成大断面球铁件质量和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废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75527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122076.3
申请日:2010-03-11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陶瓷颗粒增强铝基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所用装置,该复合材料是以铝合金为基体,用作增强材料的陶瓷颗粒在表层、底层中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40%和0~5%,且陶瓷颗粒从表层到底层呈连续梯度变化;其制备方法为先使陶瓷增强颗粒经一出料量调控装置进入高压气流通道,并形成固气两相流;熔融的铝合金液被雾化并与固气两相流中的陶瓷颗粒混合,然后沉积在沉积基体上制得沉积坯;再通过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根据沉积坯高度信息控制出料量调控装置和输送气压,得到陶瓷颗粒增强铝基梯度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表面高耐磨、耐腐蚀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93581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11821.2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炭包覆多元硫化物异质结材料,由包括核体和包覆于核体外部的壳体构成,所述的核体为多元硫化物异质结,所述壳体为炭层。所述的多元硫化物异质结为过渡金属硫化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并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应用范围广、可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多元硫化物异质结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该材料进行炭包覆处理,作为电化学电池的电极材料使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材料内部离子和电子传输速度慢的技术问题,使其具有可逆容量高、倍率性能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03234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0332857.7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C01B32/22 , C01G49/10 , C01G3/05 , C01G9/04 ,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石墨与金属卤化物在空气中混合后封闭至反应釜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金属卤化物扩散至石墨层间形成以金属卤化物为插层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再将金属卤化物插层剂通过硫化工艺或磷化工艺转化为金属硫化物或金属磷化物,得到以金属硫/磷化物为插层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实现金属硫/磷化物以分子水平的形式稳定存在于石墨片层间。本发明可实现石墨层间不同物质的插入,使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制备过程具有低物耗、低能耗、产品质量稳定且工艺重复性能好等诸多优点,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最终产品用于下一代储能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和电催化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128926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505319.3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C01B32/984 , C01B32/97 , C01B32/921 , B82Y40/00 , H01G11/26 , H01G11/36 , H01G11/40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 , H01M4/5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支撑碳化物衍生炭纳米线的制备方法。以炭纤维毡/布为柔性基体,以硅源或钛源和外来碳源为反应原料,以炭纤维微观结构界面为晶种通过气相反应在炭纤维表面生长形貌规整的碳化物纳米线,再通过高温氯化移除硅/钛原子得到自支撑的碳化物衍生炭纳米线。制备的材料中炭纤维基体具有良好物理强度和导电性能,构成宏观上具有三维整体式结构且微观上孔道结构在亚纳米尺度精确可控的碳化物衍生炭/炭纤维柔性材料。用做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的电极材料或载体时,大大缩短电极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制备出材料的纳米线含量可控,产物分布均匀、纯度高,可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887245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59643.1
申请日:2016-06-2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D01F9/1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9/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纺好的炭纤维原丝通过回丝机构绕到带有微孔的石墨坩埚中,再将石墨坩埚置于预氧化炉内,通入空气对预氧化炉内的炭纤维原丝进行预氧化;预氧化结束后,通入惰性气体,对预氧化炭纤维进行低温炭化及高温炭化;预氧化炉冷却至常温,取出石墨坩埚置于间歇性高温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处理,得到连续高强度、高模量和高导热沥青基炭纤维。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可控性好、产率高,规避了国内连续石墨化炉无法升温至2800℃以上,制备的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拉伸强度为2.2~3.5GPa、弹性模量为650~750GPa和热导率为900~1050W/m*K。
-
公开(公告)号:CN1323670A
公开(公告)日:2001-11-28
申请号:CN01114421.1
申请日:2001-04-1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移动坩埚自动化控制的增强颗粒喷射共沉积装置,其特点是它由粉末定量输送机构和喷射沉积机构组成,粉末定量输送机构包括盛装增强颗粒的料斗、带控制器的螺旋杆送料器、负压室、带输送气体入口和输送管道的负压发生器、料斗的出口与螺旋杆送料器的入口相接,螺旋杆送料器的出口与负压室相接,负压室与负压发生器相接;喷射沉积机构包括带增强颗粒入口和雾化气体入口的复合喷枪,多层喷射沉积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06033947U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20620635.6
申请日:2016-06-2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D01F9/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沥青基炭纤维长丝预氧化炉,预氧化炉圆形炉体水平放置,圆形炉体包括外壳、内腔和炉门,外壳设有传动装置和炉门,外壳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排气口和真空接口,炉体内腔中心有水平放置的吹气转轴,吹气转轴与传动装置相连接,与吹气转轴同心的收丝辊支架套在吹气转轴上,收丝辊置于收丝辊支架上,两端有收丝辊固定法兰,在收丝辊支架与吹气转轴之间有腔体加热器及金属填料;传动装置与吹气转轴之间有动态密封腔,与传动装置位于炉体外腔同一侧,气体经气氛系统预热包预热后,经动态密封腔、吹气转轴进入炉子内腔;在炉子外壳与内腔之间有循环冷却水。本实用新型热处理温度均匀、预氧化均匀、毛丝率少,运行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