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壁碳纳米管束-金属异质结的光电传感器和成像仪探头

    公开(公告)号:CN1632477A

    公开(公告)日:2005-06-29

    申请号:CN200510011175.3

    申请日:2005-01-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多壁碳纳米管束—金属异质结的光电子传感器和成像仪探头,涉及一种光电子学器件及其应用。它是将具有宏观长度的多壁碳纳米管束的顶端与金属导电薄膜相连接,在连接处形成碳纳米管束—金属异质结,并从金属导电薄膜和碳纳米管束的另一端分别引出电极,构成基本的光电子传感器元件。将若干个光电子传感器排列成一维阵列或二维阵列,可分别构成线阵扫描式动态成像仪探头和面阵静态成像仪探头。工作时,用导线把两电极和电信号检测设备相连接构成回路,当有光束照射在异质结上时,回路中即可产生光致电流,当光强增加时,光致电流会增加,反之,光致电流会减小。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而且其光电响应速度快,光电响应时间为毫秒量级。

    基于有机相变的控温膜及恒温自发热膜的发热贴

    公开(公告)号:CN1095892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232150.X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韦进全 崔贤

    Abstract: 基于有机相变的控温膜,包括基体和有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均匀涂抹在基体上形成薄膜。有机材料包括石蜡类、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等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基体包括纸张、布料、多孔膜或棉纱。基于有机相变恒温自发热膜的发热贴,包括恒温自发热膜和微孔透气膜。恒温自发热膜包括控温膜和自发热膜。将自发热膜原料均匀混合形成自发热膜。微孔透气膜设置在自发热膜外表面,然后与控温膜贴合。或控温膜与自发热膜贴合成恒温自发热膜,微孔透气膜设置在其外表面。或将自发热膜原料均匀混合后,均匀涂抹在控温膜的一面形成连续膜,形成了恒温自发热膜。将微孔透气膜设置在恒温自发热膜的外表面形成发热贴。本发明具有温度精确可控、发热能效高等优点。

    大晶粒钙钛矿薄膜光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42505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711407499.8

    申请日:2017-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H01L51/42 H01L51/0003 H01L51/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大晶粒钙钛矿薄膜光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前驱体溶液的制备和基底的制备,以及将制备好的前驱体溶液喷涂到基底上,获得大晶粒钙钛矿薄膜等过程。前驱体溶液通过将钙钛矿原材料AXn和BX3-n按比例混合或者直接将钙钛矿材料ABX3溶解在NMP溶剂或NMP混合溶剂中获得。前驱体溶液喷涂到100~150℃的热基底上并保温至大晶粒钙钛矿薄膜生长,钙钛矿晶粒呈良好的取向排列。在大晶粒钙钛矿薄膜上制备空穴传输层或者电子传输层,获得大晶粒钙钛矿薄膜光电材料。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及生长温度,获得晶粒尺寸达mm级的钙钛矿薄膜,提高了载流子迁移率,使得相应的钙钛矿薄膜光电材料具有更好的光电性能。

    一种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7051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74537.6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包括并列排布在一起的两根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纤维,每根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纤维均包覆有聚乙烯醇/无机酸/氢醌固态电解质,且所述并列排布在一起的两根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纤维的外周以所述聚乙烯醇/无机酸/氢醌固态电解质封装固定。本发明首次制备了一种具有微观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纤维状电极材料,聚吡咯的掺杂/脱掺杂反应使得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超级电容器的质量比电容从初始的5.2F/g提高到36.1F/g,提高了6.9倍。本发明首次在纤维状超级电容器的聚乙烯醇固态电解质中引入了具有赝电容活性的氢醌,氢醌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纤维状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进一步提高至55.7F/g(即202mF/cm,42F/cm3),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一种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50682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73206.4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碳纳米复合材料合成与应用领域,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海绵由具有微观芯壳结构的复合管堆叠缠绕而成,具有多孔结构,复合管由碳纳米管及包覆在碳纳米管外的一层厚度均匀的聚吡咯构成,该复合海绵中聚吡咯的质量含量可控,该复合海绵具有良好的弹性、循环压缩稳定性,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海绵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吸附复合法和电化学聚合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该制备方法构思巧妙,简单易操作。

    一种氧化石墨烯与氧化钛层状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0185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65867.3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氧化石墨烯与氧化钛层状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滑面基底上滴加氧化石墨烯溶液或氧化钛溶液,干燥后形成薄膜;然后在滑面基底上形成的薄膜上滴加氧化钛溶液或氧化石墨烯溶液,干燥后形成复合层状薄膜;最后将氧化石墨烯与氧化钛的复合层状薄膜从滑面基底上揭下,即得到独立存在的氧化石墨烯与氧化钛层状复合薄膜。本发明实现了氧化石墨烯与氧化钛层状复合薄膜的可控制备,具有大面积、厚度可控、高机械强度以及紫外光双面亲水性反向可控调节性能。

    一种基于石墨烯/硅肖特基结的光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1092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219530.4

    申请日:2009-12-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47

    Abstract: 一种基于石墨烯/硅肖特基结的光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将钛钯银TiPdAg背电极、n型单晶硅片n-Si、环形的二氧化硅SiO2层和环形的金膜从下往上层叠式放置,金膜的内孔、二氧化硅SiO2层中间的通孔和n型单晶硅片n-Si的上表面形成台阶孔;采用直接转移、甩膜、喷涂、浸沾、过滤的方法将石墨烯或石墨烯的有机悬浊液平铺在台阶孔表面上,干燥后的石墨烯薄膜与基底电极上的n-Si紧密结合;石墨烯薄膜一端引出导线做为光伏电池的正极,钛钯银TiPdAg背电极4一端引出导线做为光伏电池的负极即可,本发明的光伏电池降低了硅的使用率,且组装工艺简单、成本低,适于规模化应用。

    一种石墨烯与非晶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1633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55540.9

    申请日:2010-04-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与非晶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化学沉积法:设置一无氧反应器;在无氧反应器内放入铜衬底,并进行加热;当铜衬底达到一定温度后,向所述无氧反应器内通入一定量吡啶;反应适当时间后,对铜衬底进行急冷,得到含有石墨烯与非晶碳复合薄膜的三层结构;2)分离纯化法:将得到的三层结构产物放入去离子水中,清除上层非晶碳层;将剩余的中间层和下层产物放入含铁离子的溶液中,对下层铜衬底进行刻蚀,得到中间层石墨烯与非晶碳复合薄膜。本发明构思巧妙,简单易操作,可广泛用于石墨烯与非晶碳复合薄膜的大规模可控生产过程中。

    基于光致电导变化率的碳纳米管检测及定性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70242C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410101814.0

    申请日:2004-12-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光致电导变化率的碳纳米管检测及定性分类方法,涉及碳纳米管分类及检测技术。本发明是将具有宏观长度的碳纳米管束构成的细丝的两端分别与金属电极相连接,然后再将电极与测量源表相连接构成回路。检测时,用光束直接照射在碳纳米管束丝的中部,回路中的总电导会发生显著变化,其光致电导变化率(Δσ)的符号对应于不同的碳纳米管可正可负,依此将光致电导变化率为负值(Δσ<0)的一类碳纳米管叫阴性碳纳米管,反之,将光致电导变化率为正值(Δσ>0)的一类碳纳米管叫阳性碳纳米管,实验数据表明,光致电导变化率的符号和绝对值的大小反应了碳纳米管的直径、管壁层数以及纯净度等特性。

    一种磁性合金纳米线填充碳纳米管的原位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41433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710064169.3

    申请日:2007-03-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碳纳米材料合成与应用技术领域的一种铁磁性合金纳米线填充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反应在管式电阻炉中进行,首先把金属有机化合物按照重量比组合后,溶解在含氯有机化合物中,配制成反应溶液;向石英管中通入配好的反应溶液,反应适当的时间后,停止供应溶液和氢气,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在石英管中部可以收集到黑色铁磁性合金纳米线填充碳纳米管。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性好,磁性合金纳米线的填充率较高,通过调整合金组分的组成和比例,可以得到不同成份、静磁性能的磁性合金纳米线。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磁性复合材料在磁记录、核磁共振成像、雷达波吸收等领域将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