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苯并二噻唑类近红外受体的有机太阳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379926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71823.X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苯并二噻唑类近红外受体的有机太阳电池,它包括衬底、阴极、阴极修饰层、活性层、阳极修饰层和阳极,其中活性层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共混膜,电子给体是PBDB-T,电子受体是以苯并二噻唑为核、环戊双噻吩为给电子单元、氟代或者噻吩氰基茚酮为吸电子末端的X-PCIC或X1-PCIC。利用X-PCIC和X1-PCIC在近红外区的良好吸收和合适的能级结构等特性,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同时具有高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能量转换效率(PCE)最高为11.50%。此外,X-PCIC和X1-PCIC合成简单,有利于降低有机太阳电池的成本。

    一种基于氟代电子给体和氟代电子受体的高效有机太阳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8365097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05761.4

    申请日:2018-01-0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H01L51/42 H01L51/0032 H01L51/00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氟代电子给体和氟代电子受体的高效有机太阳电池,它包括衬底、阴极、阴极修饰层、活性层、阳极修饰层和阳极,其中活性层为氟代电子给体PBDB-TF和氟代电子受体HF-PCIC的共混膜。利用HF-PCIC拓宽的吸收范围和高的电子迁移率,并选择与HF-PCIC能级匹配和相容性好的氟代电子给体PBDB-TF,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在保持高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的同时,短路电流密度提高到17.81mA/cm2,能量转换效率(PCE)最高为11.49%,明显优于采用未氟代电子给体和未氟代电子受体的有机太阳电池(PCE=10.14%)。此外,HF-PCIC容易合成,有利于降低有机太阳电池的成本。

    一种以环戊双噻吩衍生物为电子受体的有机太阳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727549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09496.1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Y02P70/521 H01L51/424 H01L51/00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环戊双噻吩衍生物为电子受体的有机太阳电池,它包括衬底、阴极、阴极修饰层、活性层、阳极修饰层和阳极,其中活性层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共混膜,电子给体是PBDB-T,电子受体是环戊双噻吩衍生物DFPCIC。利用DFPCIC良好的分子平面性和合适的能级结构等特性,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同时具有高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能量转换效率(PCE)最高为10.14%。同时,基于PBDB-T:DFPCIC的有机太阳电池还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此外,DFPCIC容易合成,有利于降低有机太阳电池的成本。

    一种非均相催化碳-碳键偶联反应制备导电共轭聚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44663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210403597.5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均相催化碳-碳键偶联反应制备导电共轭聚合物的方法。首次采用非均相钯催化剂用于碳-碳(C-C)偶联聚合合成高纯度导电共轭聚合物。利用无配体的固体负载型钯碳(Pd/C)催化 Suzuki、Heck及 Stille C-C偶联反应制备的导电共轭聚合物,与传统的均相催化剂Pd(PPh3)4催化聚合得到的产物相比,具有更高分子量、更高产率以及更低的金属钯残余等优点。本发明将为高纯度导电共轭聚合物的低成本制备提供新方法。

    化学反应合成石墨烯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1137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289050.2

    申请日:2011-09-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以含有碳元素的气态碳源、固态碳源、液态碳源或前述碳源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碳源材料与化学反应物质进行化学反应而使碳源材料中的碳原子活性化,并沉积在衬底上生长石墨烯薄膜。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产生合成石墨烯薄膜所需的碳原子的方法与常规的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不同,合成石墨烯薄膜的碳源材料来源广泛,合成石墨烯薄膜不受衬底制约;所生长的石墨烯薄膜结构、大小尺寸容易控制;适合用于大规模地制备石墨烯薄膜。

    一种合成石墨烯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1136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287621.9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采用能量粒子如激光束、电子束、射频束、射线、光子、中子束、离子束、等离子体等技术方法将含有碳元素的气态碳源、固态碳源、液态碳源或前述碳源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碳源材料中的碳原子活性化而在衬底上生长石墨烯薄膜。本发明产生合成石墨烯薄膜所需的碳原子的方法与常规的方法不同,其优点在于产生合成石墨烯薄膜所需的碳原子的产生方法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对碳源材料没有特殊要求,对衬底也没有特殊的要求,既可以在具有催化功能的衬底,也可以在不具有催化性能的半导体或绝缘体衬底上直接合成石墨烯薄膜。所生长的石墨烯薄膜的层数、结构、尺寸容易控制;适合用于大规模地制造高性能的光电子器件。

    一种高分辨率的生物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42062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10097791.0

    申请日:2011-04-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48721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辨率的生物传感器。第一绝缘层、纳米功能层和第二绝缘层构成的基本单元的中心设有纳米孔从而组成纳米功能层单元,第一电泳电极或微泵、第一储藏室、第二储藏室、第二电泳电极或微泵和微纳米分离通道构成微纳米流体器件单元,纳米功能层单元、源电极、漏电极、介电层、栅电极构成场效应晶体管单元。当生物分子在微纳米流体器件中经过纳米孔,并与纳米功能层发生相互作用时,由场效应晶体管单元测量该相互作用导致的场效应特征的变化,达到检测生物分子的目的。本发明解决了将纳米孔集成于纳米功能层的技术难点,可以控制生物分子穿越纳米孔时形态的变化,解决了达到检测生物分子的特征结构的分辨率,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简单。

    一种高开路电压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826599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154017.4

    申请日:2010-04-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开路电压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它包括衬底、阳极、阳极修饰层、活性层、阴极修饰层和阴极,其中活性层为苯并双噻吩与苯酰亚胺的共聚物P(BDT-PhI)和PCBM的复合膜。利用P(BDT-PhI)极低的HOMO能级、较宽的吸收光谱和高迁移率等特性,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很高的开路电压(0.93V)、拓宽的光谱响应范围和较好的能量转换效率。另外,P(BDT-PhI)很低的HOMO能级也有助于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寿命。

    一种纳米级颜料型喷墨印花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9677C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510097005.1

    申请日:2005-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品用纳米级颜料型喷墨印花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油墨由颜料微胶囊、自交联聚合物微胶乳、去离子水、水溶性有机溶剂、防腐剂、保湿剂、表面活性剂和PH调节剂组成。其制备方法为:先将颜料分散成纳米级粒子,然后用非溶剂使水溶性高分子沉析在颜料粒子表面,形成在水中稳定分散的颜料纳米微胶囊(平均粒径小于100nm),将颜料微胶囊与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即得喷墨印花油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油墨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适用于各种织物的喷墨印花,不堵喷嘴,织物不需前处理,后处理只需热焙烘,印花图案色牢度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