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7625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580052091.6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Inventor: 小岛宏
Abstract: 该隔振装置(10)设置有:第一安装构件(11),其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第二安装构件(12),其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13),其布置在两个安装构件(11、12)之间;第一止挡弹性体(27),其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构件(11)和第二安装构件(12)的相对表面(24、25)中的任一表面,所述相对表面(24、25)彼此面对,并且第一止挡弹性体(27)分别设置有面对相对表面(24、25)中的另一表面以便能够与该另一表面接触的第一止挡面(26);以及第二止挡弹性体(29),其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构件(11)和第二安装构件(12)的相对表面(24、25)中的任一表面,并且第二止挡弹性体(27)分别设置有面对相对表面(24、25)中的另一表面以便能够与该另一表面接触的第二止挡面(28)。第一止挡面(26)与所述第一止挡面(26)所面对的相对表面(24)之间的距离比第二止挡面(28)和所述第二止挡面(28)所面对的相对表面(24)之间的距离短。
-
公开(公告)号:CN10813889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7320.8
申请日:2016-08-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Inventor: 小岛宏
Abstract: 该隔振装置包括:筒体,其连结到振动接收部;支撑体,其连结到振动产生部;弹性体,其将支撑体以能够相对于筒体移动的方式安装到筒体;第一液室,其由孔通路和弹性体划分;第二液室,其通过孔通路与第一液室连通并使液体在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之间循环;第一气体室,其以隔膜作为壁部;第二气体室,其能够与所述第一气体室连通;以及切换部,其切换第一气体室和第二气体室之间的连通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707625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2091.6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Inventor: 小岛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8 , B60K5/1208 , F16F1/371 , F16F1/374 , F16F3/0873
Abstract: 该隔振装置(10)设置有:第一安装构件(11),其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第二安装构件(12),其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13),其布置在两个安装构件(11、12)之间;第一止挡弹性体(27),其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构件(11)和第二安装构件(12)的相对表面(24、25)中的任一表面,所述相对表面(24、25)彼此面对,并且第一止挡弹性体(27)分别设置有面对相对表面(24、25)中的另一表面以便能够与该另一表面接触的第一止挡面(26);以及第二止挡弹性体(29),其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构件(11)和第二安装构件(12)的相对表面(24、25)中的任一表面,并且第二止挡弹性体(27)分别设置有面对相对表面(24、25)中的另一表面以便能够与该另一表面接触的第二止挡面(28)。第一止挡面(26)与所述第一止挡面(26)所面对的相对表面(24)之间的距离比第二止挡面(28)和所述第二止挡面(28)所面对的相对表面(24)之间的距离短。
-
公开(公告)号:CN104508318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80040878.1
申请日:2013-07-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Inventor: 小岛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08 , F16F13/107 , F16F13/14 , F16F13/18
Abstract: 在该防振装置(10)中,多个压力接收液室(25、26)配置在第一安装构件(12)内,所述压力接收液室(25、26)的壁面的一部分由弹性体(14)构成。压力接收液室(25、26)包括第二压力接收液室(26)和一对第一压力接收液室(25),该一对第一压力接收液室(25)经由第一限制通路(27)彼此连通,第二压力接收液室(26)经由第二限制通路与副液室(28)连通。第二安装构件(13)被夹在一对第一压力接收液室(25)之间。第二压力接收液室(26)以在正交方向(D1)上与第二安装构件(13)并排的方式配置,该正交方向(D1)与第一安装构件(12)的轴向和一对第一压力接收液室(25)夹着第二安装构件(13)所在的排列方向(D2)这两个方向正交。第二安装构件(13)沿着第二压力接收液室(26)和一对第一压力接收液室(25)中的每一方的轴向上的全长延伸。第一限制通路(27)以与副液室(28)间隔开的方式配置。该防振装置(10)能够使得较容易地长期维持弹性体(14)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703271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280034445.0
申请日:2012-07-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Inventor: 小岛宏
Abstract: 一种防振装置包括内筒(11)、从内筒的径向外侧围绕内筒(11)的外筒(12)和联接内筒(11)和外筒(12)的弹性体(13)。多个受压流体室(35、36)被布置于外筒(12)的内部,且包括通过第一限制通道(37)互连的一对第一受压流体室(35)和通过第二限制通道连接于副流体室(28)的第二受压流体室(36),受压流体室(35、36)的壁的一部分由弹性体(13)形成,副流体室(28)中填充有流体。该对第一受压流体室(35)被布置成将内筒(11)夹在其间。第二受压流体室(36)在正交方向(C)上与内筒(11)平行配置,该正交方向垂直于内筒(11)的轴向和夹持方向(B),内筒(11)在夹持方向(B)上被夹在该对第一受压流体室(35)之间。内筒(11)沿着该对第一受压流体室(35)和第二受压流体室(36)的在所述轴向上的整个长度延设。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354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3153.6
申请日:2010-07-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6 , F16F13/10 , F16F13/105 , F16F13/14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振装置。在沿轴线垂直方向构成两个第2主液室(40)的分隔壁(42)的各自中,形成从厚度方向的中央到达第1主液室(28)的空腔部(54),空腔部(54)的两侧为薄壁部(42U)。由于在轴向及轴线垂直方向上进行所谓的减压,因此隔振装置的动态弹簧常数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414474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080018809.7
申请日:2010-04-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6 , F16F13/101 , F16F1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衰减2个方向的振动、而且耐久性较高的隔振装置。在第1橡胶弹性体(24)和第2橡胶弹性体(38)之间,在夹着轴心(S)对称的位置上构成一对受压液室(102A、102B)。第1橡胶弹性体(24)以使内侧连结部(24B)和外侧连结部(24A)之间的部分在支承有发动机的载荷的负载状态下成为大致水平的方式,被决定无负载状态下的第1橡胶弹性体(18)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460762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780020769.8
申请日:2007-04-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7 , F16F13/18
Abstract: 一种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具有通过防止隔壁部中的应力集中来避免该隔壁部中的应变过度增加而实现的提高的耐久性。中间筒构件(20)被装配到外筒构件(16)的内周面,橡胶弹性体(22)被布置在安装构件(18)和中间筒构件(20)之间以弹性连接安装构件(18)和中间筒构件(20)。第一和第二空腔形成在橡胶弹性体(22)的与中间筒构件(20)的小直径部(20B)的内周侧中的区域对应的那些区域中。用于将第一和第二空腔彼此隔开的隔壁部(22D)形成在橡胶弹性体(22)的位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的区域中。橡胶弹性体(22)的隔壁部(22D)的两端部(23)被装配到中间筒构件(20)的一对开口(44、46)中,以使隔壁部(22D)的两端部(23)从开口(44、46)朝向外筒构件(16)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460762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780020769.8
申请日:2007-04-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7 , F16F13/18
Abstract: 一种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具有通过防止隔壁部中的应力集中来避免该隔壁部中的应变过度增加而实现的提高的耐久性。中间筒构件(20)被装配到外筒构件(16)的内周面,橡胶弹性体(22)被布置在安装构件(18)和中间筒构件(20)之间以弹性连接安装构件(18)和中间筒构件(20)。第一和第二空腔形成在橡胶弹性体(22)的与中间筒构件(20)的小直径部(20B)的内周侧中的区域对应的那些区域中。用于将第一和第二空腔彼此隔开的隔壁部(22D)形成在橡胶弹性体(22)的位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的区域中。橡胶弹性体(22)的隔壁部(22D)的两端部(23)被装配到中间筒构件(20)的一对开口(44、46)中,以使隔壁部(22D)的两端部(23)从开口(44、46)朝向外筒构件(16)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283193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680037073.1
申请日:2006-07-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Inventor: 小岛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264 , F16F13/268
Abstract: 一种防振装置(10),其能够简化用于使使用薄膜作为隔壁的负压室和用于打开和闭合第二限制通道的阀机构的阀室与工作压力供给源连接的通道结构,并且能够简化负压室和阀机构的阀室与工作压力供给源的连接。外筒构件(20)的内周侧的连通管(62)的内部通道(63)使负压室(60)与阀室(102)连通。管连接部(106)和供给/排出管(110)使阀室(102)与防振装置(10)的外部上的切换阀(112)的供给/排出口(114)连通。切换阀(112)有选择地使供给/排出口(114)与作为负压供给源的进气歧管(130)或大气空间连通。负压室(60)通过外筒构件(20)的内周侧的连通管(62)与阀室(102)连通。从而,通过穿过供给/排出管(110)和管连接部(106)将负压或大气压供给到阀室(102)中,可以将与阀室(102)中的压力相同的负压或大气压供给到负压室(6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