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05169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610037346.8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上部构件部分来稳定地吸收从车辆前方施加的冲击负载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设置有左右一对上部构件(9),该左右一对上部构件(9)在左右的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大致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其后端部连接于车厢的前部侧方的前柱。上部构件具有左右侧方的壁部和上下的壁部,且其截面呈大致矩形。在形成于上部构件(9)的邻接的壁部之间的角部中的、没有凸缘的至少一个角部,设置有凹陷部(20F)、(20R)等脆弱部。
-
公开(公告)号:CN105905169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037346.8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2 ,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上部构件部分来稳定地吸收从车辆前方施加的冲击负载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设置有左右一对上部构件(9),该左右一对上部构件(9)在左右的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大致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其后端部连接于车厢的前部侧方的前柱。上部构件具有左右侧方的壁部和上下的壁部,且其截面呈大致矩形。在形成于上部构件(9)的邻接的壁部之间的角部中的、没有凸缘的至少一个角部,设置有凹陷部(20F)、(20R)等脆弱部。
-
公开(公告)号:CN11251287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880095962.6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9/04
Abstract: 车身的端部结构具备左右的侧部框架构件和保险杠防撞梁。侧部框架构件在车身的前部或后部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保险杠防撞梁大致沿车宽方向延伸,且跨左右的侧部框架构件而被支承。保险杠防撞梁具有:与左右的侧部框架构件结合的防撞梁主体部;以及至少在防撞梁主体部的车宽方向中央区域比防撞梁主体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得长的扩张部。
-
公开(公告)号:CN11092075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0811374.4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在避免前部侧方框架的截面的大型化的同时利用前部侧方框架部分来可靠地承接来自前方的冲击载荷的车辆的下部结构。车辆的下部结构具备前部侧方框架(10)、车身强度构件、地板(12)及电源单元。前部侧方框架(10)的至少后部区域(10r)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形状。电源单元配置于地板(12)的下方。地板(12)具备:一对加强板部(12A),它们与各前部侧方框架(10)的后部区域(10r)接合,且覆盖后部区域(10r)的上方;以及地板主体部(12B),其构成加强板部(12A)以外的部分。加强板部(12A)形成为比地板主体部(12B)高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562792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780048090.3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左右独立地以轻量构造提高减震器基座上下方向的刚性并改善乘坐舒适性。本发明涉及的车身前部构造(10)包括:减震器基座(12),其供减震器固定;减震器壳体(14),其包围该减震器基座(12)的周缘并向下方侧延伸设置;前侧车架(18),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与减震器壳体(14)的下端部接合;以及加强部件(11),其将减震器基座(12)与前侧车架(18)在上下方向连结。加强部件(11)将帽形截面形状的周缘的接合凸缘(11f)与减震器壳体(14)的侧面结合,形成自上而下截面积增大的闭合截面,接合凸缘(11f)的上端部分与减震器基座(12)的上表面结合,接合凸缘(11f)的下端部分与前侧车架(18)的上表面及侧面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641623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780048087.1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中空车架弯曲来恰当吸收冲击能量的车身构造。车身构造(1A)具备:中空车架(2A),其呈大致矩形闭合截面,在一壁部(2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具有脆弱部(2e);和能量吸收部件(3A),其在中空车架(2A)的闭合截面内安装于与一壁部(2a)相对的另一壁部(2b),并与脆弱部(2e)隔开间隙地相对,能量吸收部件(3A)具备从另一壁部(2b)朝向一壁部(2a)立起设置的第一壁部(3a)及第二壁部(3b)、和将第一壁部(3a)的顶端部与第二壁部(3b)的顶端部连接的第三壁部(3c),第三壁部(3c)与脆弱部(2e)隔开间隙地相对。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58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575309.1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在从车辆前方输入了碰撞载荷时,抑制角撑板部件从前侧车架剥离。该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2、12),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由内侧的内侧车架(12a)和外侧的外侧车架(12b)构成;角撑板(38),其配置在各前侧车架(12)的车辆前方端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且具有倾斜部,在俯视观察下,该倾斜部以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接近各前侧车架(12)的方式倾斜,外侧车架(12b)的车辆前方端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扩宽的扩宽部(13),角撑板(38)具有与扩宽部(13)在上下方向固定的固定部(59)。
-
公开(公告)号:CN11251287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880095962.6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9/04
Abstract: 车身的端部结构具备左右的侧部框架构件和保险杠防撞梁。侧部框架构件在车身的前部或后部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保险杠防撞梁大致沿车宽方向延伸,且跨左右的侧部框架构件而被支承。保险杠防撞梁具有:与左右的侧部框架构件结合的防撞梁主体部;以及至少在防撞梁主体部的车宽方向中央区域比防撞梁主体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得长的扩张部。
-
公开(公告)号:CN11206124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307171.4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端构造,其即使在设有脆弱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散热器并改善散热器的上下方向的布局。该车辆的前端构造包括:下构件(24),其配置在车辆的前端的下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左右一对侧构件(20、20),其由开放截面构成,从下构件(24)的两端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支承托架(28),其支承散热器(30),所述车辆的前端构造具有:第1结合部(26),其使下构件(24)与各侧构件(20)结合;第2结合部(34),其与第1结合部(26)相比位于车辆上方,使各侧构件(20)与支承托架(28)结合;以及脆弱部(36),其设置在第1结合部(26)与第2结合部(34)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311514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8520.3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同时具有容易变形性和保形性,而能够尽早地检测车辆的碰撞,并且能够抑制小面积重叠碰撞时动力单元向前方移动。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11、11)和前隔板(20)。前隔板(20)具有上下一对的横框部(30、30)和左右一对的纵框部(40、40)。纵框部(40)将配置在下侧的下侧纵框部(40A)、和配置在下侧纵框部(40A)的上侧的上侧纵框部(40B)相互连结而构成。下侧纵框部(40A)固定在前侧车架(11)的前端部(11a)。在上侧纵框部(40B)上固定有从上侧纵框部(40B)向车辆前方延伸的第2荷载传递部件(90)、和配置在比第2荷载传递部件(90)靠上方的位置的碰撞检测传感器(10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