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电池和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14905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186353.X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电池和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发电电池(10)具有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12)。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12)的阴极电极(26)的平面尺寸比阳极电极(24)大。阳极电极路(38)之间。阴极电极(26)的外周部被配置在树脂框部件(22)和第2缓冲部(41)之间。据此,能抑制每个单体电池的厚度增大,同时能抑制缓冲部中的压力损失增大,从而提高缓冲部的性能。(24)的外周部位于第1缓冲部(39)和燃料气体流

    粘合剂的选定方法和发电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1173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172443.3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剂的选定方法和发电电池。以暴露在发电电池(10)的流体流路(78)中的方式设置的热塑性树脂的粘合剂(40a)的选定方法包括载荷施加工序、暴露工序、测定工序和选定工序。在载荷施加工序中,对由第1树脂膜(80)和第2树脂膜(82)夹着粘合剂(84a)而形成的层叠体(86)施加层叠方向上的压缩载荷。在暴露工序中,将层叠体(86)暴露在加热至规定温度并且加湿至规定湿度的环境。在测定工序中,对粘合剂(84a)在暴露工序时的流动量M进行测定。在选定工序中,将流动量(M)为规定量(M1)以下的粘合剂(84a)选定为用于发电电池(10)的粘合剂(40a)。据此,能够抑制发电性能下降。

    燃料电池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82281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010531576.2

    申请日:2010-10-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5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以同样的流量分布向各电极面内分配氧化剂气体及燃料气体,且能够良好地提高发电性能的燃料电池。构成燃料电池(10)的发电单元(12)具备第一隔板(14)、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及第二隔板(18)。在第一隔板(14)上设置有将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30a)和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30b)连通的氧化剂气体流路(36),在第二隔板(18)上设置有将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32a)和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32b)连通的燃料气体流路(44)。氧化剂气体流路(36)设定为中央部侧的流路宽度大于两端部侧的流路宽度,而燃料气体流路(44)设定为中央部侧的流路宽度小于两端部侧的流路宽度。

    燃料电池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12248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810098585.X

    申请日:2008-0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H01M8/0263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第一金属隔板(18)在一方的对角位置处配置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22a)以及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22b);在另一方的对角位置处配置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以及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24b)。燃料气体流路(34)在上部侧经由入口缓冲部(36a)与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连通,并在下部侧经由出口缓冲部(36b)与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24b)连通。入口缓冲部(36a)具有:靠近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侧的第一入口缓冲区域(44a);以及靠近燃料气体流路(34)的第二入口缓冲区域(44b),并且第一入口缓冲区域(44a)被构成为比所述第二入口缓冲区域(44b)在叠层方向上更深的深槽。

    燃料电池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12248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810098585.X

    申请日:2008-0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H01M8/0263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第一金属隔板(18)在一方的对角位置处配置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22a)以及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22b);在另一方的对角位置处配置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以及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24b)。燃料气体流路(34)在上部侧经由入口缓冲部(36a)与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连通,并在下部侧经由出口缓冲部(36b)与燃料气体排出连通孔(24b)连通。入口缓冲部(36a)具有:靠近燃料气体供给连通孔(24a)侧的第一入口缓冲区域(44a);以及靠近燃料气体流路(34)的第二入口缓冲区域(44b),并且第一入口缓冲区域(44a)被构成为比所述第二入口缓冲区域(44b)在叠层方向上更深的深槽。

    热固化型粘接片和燃料电池用副衬垫

    公开(公告)号:CN11708373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80010668.1

    申请日:2023-02-21

    Abstract: 提供如下热固化型粘接片和这样的燃料电池用副衬垫:能够在室温下保存,加热压接后不经过固化处理工序就会完成粘接,在粘接后即使被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也能够抑制浮起、剥离、空隙等粘接不良。一种热固化型粘接片(10),用于在燃料电池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两侧配设电极而成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周围的密封,具有由粘接剂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粘接剂层(14),所述粘接剂组合物含有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以及交联剂,粘接剂层(14)的凝胶分率为60质量%以上,100℃时的储能模量(G′100)为5.0×104Pa以上、1.0×108Pa以下,120℃时的储能模量(G′120)相对于100℃时的储能模量(G′100)的下降率为0.5以下。

    发电电池和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149057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86353.X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电池和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发电电池(10)具有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12)。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12)的阴极电极(26)的平面尺寸比阳极电极(24)大。阳极电极(24)的外周部位于第1缓冲部(39)和燃料气体流路(38)之间。阴极电极(26)的外周部被配置在树脂框部件(22)和第2缓冲部(41)之间。据此,能抑制每个单体电池的厚度增大,同时能抑制缓冲部中的压力损失增大,从而提高缓冲部的性能。

    燃料电池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1738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183649.6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12)具有: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其在电解质膜(18)的两面设置有电极(20)、(22),在电解质膜(18)的外周部接合有框构件(24);以及一对隔板(14)、(16),该一对隔板(14)、(16)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在所述燃料电池(12)中,将电极(22)的外周部(22c)与框构件(24)的内周部(24n)的重复部分(24m)配置于形成有流路槽(36a)的流路区域(36b),所述流路槽(36a)使反应气体沿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的电极面流动,并且将所述重复部分(24m)以不向流路区域(36b)与连通孔(30a)、(30b)之间的缓冲部(44a)、(44b)伸出的方式配置。

    燃料电池堆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77402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0980124219.X

    申请日:2009-06-05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堆,在具有偶数个电解质-电极结构体(MEA)和交替层叠的金属隔板的电池单元(12A、12B)之间形成有冷却介质流路(44),由于没有将形成冷却介质流路的隔板彼此沿层叠方向支承的结构,因此存在各电池单元之间无法保持层叠时的载荷的问题。本发明在第一(12A)及第二(12B)各发电单元内,由隔板的缓冲部形成的凸部彼此隔着MEA沿层叠方向配置在相同位置,并且在第一发电单元与第二发电单元之间,通过将缓冲部的凸部配置成交错排列,而将冷却介质流路中的第一发电单元的凸部和第二发电单元的凸部沿层叠方向配置在相同位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