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筒尾涡能量捕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1726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91194.7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筒尾涡能量捕获装置,包括水下塔筒和液压马达发电机组件,所述水下塔筒上轴向设有可周向转动的上摆臂组件和下摆臂组件;所述上摆臂组件与所述下摆臂组件之间设有可俯仰运动的振荡水翼系统;所述塔筒内设有至少两组摆动液压结构,两所述摆动液压机构上分别啮合连接有上摆臂组件和下摆臂组件;且两摆动液压机构与所述液压马达发电机组件电连接,上摆臂组件和所述下摆臂组件分别包括螺接在塔筒上的上摆臂前套筒、上摆臂后套筒、下摆臂前套筒以及下摆臂后套筒。解决了传统的潮能捕获装置基本上都需要独立的支撑结构固定于海底,安装、维护成本较高,且由于靠近海底,潮流流速较慢,限制了其能量捕获性能的发挥的问题。

    基于高效改进型差分进化算法的复合自适应内模控制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2120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11390559.X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基于高效改进型差分进化算法的复合自适应内模控制优化方法,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在较少的群体样本和较小的最大迭代次数下保持良好的全局优化功能,搜索系统逆模型的优化辨识参数,从而高效获取自适应内模控制的优化参数。利用本发明提出的复合自适应内模控制优化方法,对非线性气动弹性振动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方法中基于高效改进型差分进化算的复合自适应内模控制,与采用基于常规差分进化算法的复合自适应内模控制相比,具有优化效率高、计算成本低和优化控制超调小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复合自适应内模控制优化方法。

    一种用于柔塔涡振控制研究的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1323201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289298.8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柔塔涡振控制研究的实验平台,包括导轨、直线轴承、挡板、塔柱、线性弹簧、NES、翼型段、轴支座、支柱、底座以及滑道;导轨设置有两根,分布在风洞洞壁上,导轨与地面平行,两导轨上均装有直线轴承;两直线轴承均连接有挡板;两挡板之间设有塔柱,塔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挡板的底部、顶部,线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挡板的边缘,另一端安装在风洞洞壁上;NES安装在塔柱内部平台上,翼型段高度与塔柱高度一致,翼型段两个端面连有挡板;挡板下方连有轴支座,通过紧固螺栓将轴支座牢靠固定在支柱上,调节紧固螺栓,可以旋转挡板以改变翼型段的攻角,支柱可在底座、滑道内做两自由度滑动,本发明为风力机大型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基于OHNGBM(1,1)的翼型非定常失速气动系数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657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09601.8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OHNGBM(1,1)的翼型非定常失速气动系数建模方法,通过对翼型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非负数列作为初始数列;然后提出最优混杂非线性灰色伯努利模型OHNGBM(1,1),在传统NGBM(1,1)模型中引入混杂灰色伯努利建模参数、新型背景值参数和新型动态初始条件参数,并使用粒子群算法对所有参数( , , ,)进行优化,用于翼型非定常失速气动系数的精确建模。本发明具有建模精度高、适用性强、计算成本低和模型简单的优点。

    适用于风洞试验的小功率风力机气动特性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94105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22045.7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风洞试验的小功率风力机气动特性测量装置,风力机包括安装在风机轴前端的轮毂,轮毂圆周上安装有叶片,风机轴与风洞共轴线,风机轴中段安装于轴承座中,风机轴的后端通过联轴器一与扭矩仪的一端相连,扭矩仪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二与三相异步发电机的转子轴相连接;轴承座及扭矩仪安装在风力机底座上,风力机底座与三相异步发电机均固定在共同底座上,共同底座的重心点置于六分量天平上,六分量天平固定在风力机支架的顶部。发电机输出端通过空气开关及熔断器与三相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三相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回路滤波电容组且通过固态继电器与负载相连。该装置能够在转速稳定时精确测量风力机气动性能参数。

    小功率风力机气动特性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024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921865.4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功率风力机气动特性的测量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⑴在风洞中安装风力机支架,在其顶部安装六分量天平;⑵在六分量天平上方安装共同底座,在共同底座的前部上方安装风力机底座;⑶在风力机底座的前部安装风力机,后部安装扭矩仪且与风机轴的后端通过联轴器一相连接;⑷在共同底座的后部上方安装三相异步发电机且与扭矩仪的后轴端通过联轴器二相连接;⑸安装电气系统;⑹启动风洞;⑺采集当前风速及不同转速下风力机的六种载荷分量、扭矩、叶片各测点的表面压力;⑻改变风洞风速,待风洞风速稳定后,重复步骤⑺,直至所需测量的各风速下均完成测量。该方法可以精确采集各种风速及转速下的风力机六种载荷分量和扭矩等参数。

    基于灰关联时间序列的短期风速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670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10910.9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灰关联时间序列的短期风速预测方法,包括:(10)历史风速时间序列数据形成:按照采集时间顺序排列风电场实测风速,形成历史风速时间序列;(20)训练样本集获取:差分化历史风速时间序列,得到训练样本集;(30)灰关联优化风速预测模型获取:运用灰关联决策分析方法对时间序列模型的阶数进行多目标下的优化决策分析,并运用训练样本集进行灰色时间序列模型训练,得到最优风速预测模型;(40)差分化的短期预测风速获取:利用最优风速预测模型进行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得到差分化的短期预测风速;(50)实际短期预测风速获取:反差分化短期预测风速,得到风电场短期预测风速。本发明的短期风速预测方法,预测误差小。

    一种抑制流动分离的风力机叶片附件

    公开(公告)号:CN11669665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17491.0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流动分离的风力机叶片附件,该风力机叶片附件通过支架结构安装于风力机叶片翼型区域吸力面的上方,或风力机叶片圆形区域和翼型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吸力面的上方;所述风力机叶片附件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结构,并具有光滑的外表面;其曲面结构形状为与风力机叶片附件在风力机叶片的正投影所在位置的叶片表面形状相同。本发明通过风力机叶片附件改善风力机叶片叶根区域的气动性能,提高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当来流吹过风力机叶片时,改变风力机叶片吸力面上方的流体流动方向,迫使流体向风力机叶片吸力面表面偏转,防止风力机叶片表面流动分离现象的产生,优化风力机叶片叶根区域气动性能,增加风力机功率。

    一种基于椭圆焦半径改进型海鸥算法的风力机叶片振动控制器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10024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377197.0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椭圆焦半径改进型海鸥算法的风力机叶片振动控制器设计方法。针对叶片振动系统存在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非线性和和驱动饱和问题,结合传统PID和分数阶理论设计叶片分数阶PID振动控制器。同时,设计了基于椭圆焦半径原理的改进型海鸥(EFR‑SOA)算法,用来搜索最优的分数阶振动控制参数。EFR‑SOA算法是在传统海鸥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几何学的椭圆焦半径原理,用来动态调节海鸥螺旋移动的路径和速度,从而提高全局寻优精度、加快收敛速度并降低计算成本。与传统最优PID控制相比,本发明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叶片多自由振动抑制的动态特性、提升抗驱动饱和性能并缩短控制参数的优化计算时间。

    一种安装于风力机塔筒的降噪装置及风力机

    公开(公告)号:CN111237137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114523.4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风力机降噪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风力机塔筒的降噪装置及风力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叶片噪声经塔筒反射后增大了叶片噪声的声压级同时叶片噪声引发塔筒振动产生二次噪声的技术问题。降噪组件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塔筒上;安装组件包括上支撑环板和下支撑环板,上支撑环板和下支撑环板分别通过螺栓与塔筒的安装法兰连接,下支撑旋转环板与下支撑环板滑动连接,降噪组件安装在上支撑环板和下支撑旋转环板之间且降噪组件随下支撑旋转环板同步绕塔筒的轴线转动;通过在风力机塔筒上设置降噪装置,减少了风力机塔筒对叶片噪声的反射,同时减少了由叶片噪声引发风力机塔筒振动产生的二次噪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