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0882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459217.3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氮化硅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纳米氮化硅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将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固化剂和促进剂的混合材料浸渍至多孔纳米氮化硅纤维框架中,并进行高温固化后制备得到,其中,纳米氮化硅纤维在纳米氮化硅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体积分数为20vol%~60vol%。本发明制备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内部的纳米氮化硅纤维为连续相,可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高低温力学性能、热导率、抗高温蠕变能力和断裂韧性。此外,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通过调控多孔纳米氮化硅材料的气孔率来改变复合材料中纳米氮化硅纤维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57468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59224.3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4B35/591 , C04B35/622 , C04B35/64 , C04B3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固反应结合液相烧结法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的方法,以纳米炭黑和微米尺度的α-Si3N4为原料,稀土氧化物为烧结助剂,在氮气气氛条件下,首先通过SiO粉末蒸发的气相与纳米碳黑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获得纳米Si3N4均匀分布的块体,再经过高温液相烧结,制备得到单一β-Si3N4相的多孔氮化硅陶瓷。高温烧结后材料有~1%的线膨胀,基本实现了材料的净尺寸成型;多孔材料的气孔率可通过调控原料配比、成形压力和烧结温度进行大范围调控,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当气孔率为50%时,多孔Si3N4材料的抗弯强度高达160.5MPa。本发明获得的氮化硅多孔陶瓷可广泛应用于高温过滤器或催化剂载体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589821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11148190.7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莫来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先采用溶胶凝胶法获得3Al2O3·2SiO2型莫来石前驱体粉末,所得粉体在不同压力进行模压成型,获得不同气孔率的坯体。所得坯体进行高温烧结后得到不同气孔率的多孔莫来石陶瓷,其中,莫来石为纤维状,并相互搭接。将预热多孔莫来石陶瓷置于环氧树脂、促进剂和固化剂的混合溶液中保持一定时间,经固化后,得到莫来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可通过控制多孔材料的体积密度来调控复合材料中莫来石纤维的体积分数;另一方面,复合材料中的莫来石纤维为连续相,可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高低温力学性能、热导率、抗高温蠕变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236982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582695.3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铝增强的石墨基复合材料及制备工艺,其特征是,以片状石墨作基体,氮化铝作为增强相,均匀分布在石墨片层间,形成三维网状氮化铝骨架与定向排列的石墨片层相结合的各向异性结构;工艺上采用片状石墨颗粒、氮化铝粉体及适量烧结助剂,球磨混料、烘干过筛、预压成型后于1500~1700℃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烧结过程中施加的轴向压力,使石墨片层定向排布,氮化铝粉烧结后形成三维网陶瓷骨架,可显著提高石墨基体的强度,并约束石墨的热膨胀,从而形成致密、均匀的沿片层方向高热导率、垂直片层方向低热膨胀的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将在电子器件的传热、散热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909571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510246538.5
申请日:2015-05-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科用二硅酸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采用玻璃粉进行热压烧结,在形成致密的偏硅酸锂微晶玻璃体后,再通过热处理将偏硅酸锂(Li2SiO3)晶体转变为二硅酸锂(Li2Si2O5),所得微晶玻璃内部为均匀棒状二硅酸锂(Li2Si2O5)晶体,并呈现棒状“互锁”结构。该系微晶玻璃材料热压烧结阶段可以引入调色剂,得到的偏硅酸锂微晶玻璃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获得了材料的工艺性与力学性能及美学功能的统一。本发明工艺简单,可加工性强,性能稳定,适合作为结构功能一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909571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46538.5
申请日:2015-05-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科用二硅酸锂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采用玻璃粉进行热压烧结,在形成致密的偏硅酸锂微晶玻璃体后,再通过热处理将偏硅酸锂(Li2SiO3)晶体转变为二硅酸锂(Li2Si2O5),所得微晶玻璃内部为均匀棒状二硅酸锂(Li2Si2O5)晶体,并呈现棒状“互锁”结构。该系微晶玻璃材料热压烧结阶段可以引入调色剂,得到的偏硅酸锂微晶玻璃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获得了材料的工艺性与力学性能及美学功能的统一。本发明工艺简单,可加工性强,性能稳定,适合作为结构功能一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894648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56980.6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棒状二硅酸锂晶体的制备方法,先将碳酸锂和二氧化硅粉体湿法球磨、烘干、过筛;将干燥过筛后的原料混合粉与Na2SO4采用氧化锆球湿法球磨混料,干燥过筛;将晶种生粉松装入氧化铝坩埚中烧结,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的晶种取出,在60℃的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经过过滤、5vol.%HF腐蚀1-3h,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烘干得到Li2Si2O5晶体;本发明得到的棒状二硅酸锂晶体长径比可控、纯度高,可作为增强相和增韧相加入复合材料基体中,具有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892000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57006.1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4B35/577 , C04B35/19 , C04B35/645
Abstract: 一种零膨胀LAS/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粉末烧结法制备LAS粉体,再采用粒径匹配的SiC粉体作为零膨胀LAS/SiC复合材料的调节剂,根据比例计算对材料热膨胀系数进行宏观调控;最后采用热压烧结方法、后期加工处理制备零膨胀LAS/SiC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得的复合材料致密化程度高,基体在高温下发生软化有利于致密化的进行,再加上外加压力加快了这种致密化过程,能够迫使无压条件无法排出的气孔在应力作用下消除,均化组织,降低气孔率,提高材料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876447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46539.X
申请日:2015-05-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i-Al-Si系多孔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采用原始氧化物以及其碳酸盐引入形式,快速升温至玻璃软化温度并进行短时间保温的工艺,使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均匀分布于熔融玻璃体中,获得了包括铝硅酸锂(LiAlSi3O8)、二硅酸锂(Li2Si2O5)偏硅酸锂(Li2SiO3)三种晶体组织的多孔微晶玻璃,并利用二次热处理方式,调整玻璃内部晶体的种类,提高晶体含量,其孔径大小在范围内具有可调节性,可制备出满足使用要求的多孔微晶玻璃制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30425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185393.3
申请日:2013-05-1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4B38/00 , C04B35/565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孔结构的纯α-SiC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碳化硅粉与碳化硼粉混合均匀并装入石墨坩埚,放入感应烧结炉中,在坩埚顶部盖上石墨纸或石墨盖,抽真空并充入高于4×104Pa的氩气后加热至2100~2600℃,保温0.5~4h,高温下B4C掺杂的SiC粉料通过升华传送到坩埚顶部,碳化硅在坩埚顶部石墨纸下面通过VLS和螺旋位错机理进行形核长大,在石墨纸盖上得到的通孔结构的纯α相SiC多孔陶瓷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柴油车尾气颗粒捕集器或催化剂载体、尾气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