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93167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180024221.7
申请日:2011-04-0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9/0092 , G01R15/202 , G01R21/06
Abstract: 通过下述的接线板的电流量修正式计算方法来解决本发明的课题,该计算方法具有:第1测定步骤,在接线板的多个插口部中没有电流流动时,由分别对接线板的多个插口部中的电流量进行测定的电流测定部来测定各个上述电流测定部中的电压值;第2测定步骤,在上述插口部中的任意一个有电流流动时,测定各个上述电流测定部中的电压值;和计算出修正式的修正式计算步骤,所述修正式成为将上述第2测定中的电压值与上述第1测定中的电压值之差作为要素的矩阵的逆矩阵。
-
公开(公告)号:CN100515921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03826364.5
申请日:2003-04-2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1C1/00547 , B81B2201/042 , B81B2203/0136 , B81C2201/0132 , B81C2201/0133 , G01P15/0802 , G02B26/0841
Abstract: 用于制造具有薄壁部(T1~T3)的微型结构体的方法,包含如下工序:通过对包含由第一导体层(11)以及具有与薄壁部(T1~T3)的厚度相当的厚度的第二导体层(12)构成的层叠结构的材料基板,从第一导体层(11)侧进行第一蚀刻处理,从而在第二导体层(12)中形成了在该第二导体层(12)的面内方向上具有间隔开的一对侧面并与第一导体层(11)连接的预备薄壁部(T1’~T3’)的工序;通过从第一导体层(11)侧起的第二蚀刻处理,除去在第一导体层(11)中与预备薄壁部(T1’~T3’)连接的地方并形成薄壁部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053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90311.6
申请日:2008-03-28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6/0841 , B81B3/0086 , B81B2201/033 , B81B2201/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振荡器件及微振荡器件阵列,该微振荡器件包括框架、振荡部件以及连接部件,其中该振荡部件包括用以施加参考电位的第一驱动电极,该连接部件用以将该框架和该振荡部件彼此连接,该连接部件定义了该振荡部件的振荡运动轴。第二驱动电极,固定至该框架并与该第一驱动电极协作以产生用于该振荡运动的驱动力。该第一驱动电极包括第一端延伸部和第二端延伸部,该第一端延伸部和第二端延伸部彼此隔离,并在与该轴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该第二驱动电极处于该第一和第二端延伸部之间的一隔离距离之内。
-
公开(公告)号:CN100383594C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510125085.7
申请日:2005-11-18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G02B2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1/008 , G02B26/0841
Abstract: 一种微振荡元件,包括框架以及经扭转接合部件连接到框架的振荡部件。振荡部件包括可移动操作部件、臂部件以及第一梳齿电极。臂部件从可移动操作部件延伸。第一梳齿电极包括在与臂部件相交的方向上从臂部件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齿。微振荡元件还包括第二梳齿电极,以与第一梳齿电极配合使得振荡部件绕着扭转接合部件限定的振荡轴振荡。第二梳齿电极包括在与臂部件相交的方向上从框架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齿。
-
公开(公告)号:CN1316281C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410085274.1
申请日:2004-10-18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G02B2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1B7/0006 , B81B2201/042 , G02B26/0841
Abstract: 一种微镜元件,包括微镜基板、布线基板、以及置于所述两基板之间的导电衬垫。该微镜基板整体地形成有框、具有镜部的活动部分、以及将该框连接到该活动部分的扭杆。该布线基板设有布线图案。该导电衬垫将该微镜基板从该布线基板隔离,并且将该框电连接到该布线图案。该布线基板具有朝向该微镜基板的表面。在该表面上设有检测器,用于检测该镜部的旋转角,该检测器包括光源以及二维光接收器。
-
公开(公告)号:CN1696759A
公开(公告)日:2005-11-16
申请号:CN200410085274.1
申请日:2004-10-18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G02B2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1B7/0006 , B81B2201/042 , G02B26/0841
Abstract: 一种微镜元件,包括微镜基板、布线基板、以及置于所述两基板之间的导电衬垫。该微镜基板整体地形成有框、具有镜部的活动部分、以及将该框连接到该活动部分的扭杆。该布线基板设有布线图案。该导电衬垫将该微镜基板从该布线基板隔离,并且将该框电连接到该布线图案。该布线基板具有朝向该微镜基板的表面。在该表面上设有检测器,用于检测该镜部的旋转角。
-
公开(公告)号:CN102170062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110034827.0
申请日:2011-01-30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IPC: H01R13/02 , H01R13/10 , H01R13/502 , H01R13/648 , H01R13/66 , G01R2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1/08 , G01R15/202 , G01R15/207 , G01R21/06 , G01R33/07 , H01L2924/181 , H01R13/6658 , H01R13/6683 , H01R25/003 , H01R25/162 , H01R210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板及电力测量系统,其中的电源板包括:电连接到电源的汇流排;允许多个电源插头分别插入其中的多个插座;从汇流排分支出并将电源的电流分别供应到插座的配电棒;以及分别设置为测量流经多个配电棒中的相应配电棒的电流的多个电流测量单元。本发明可提高电流测量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40356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80009318.0
申请日:2011-04-0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25/003 , G01R33/07 , H01R13/66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线板和电力测定系统,即便在与插线板的多个插头插入部连接的各电气设备的耗电量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测定每个电气设备的耗电量。插线板(1)具有:壳体(6),其具备多个插头插入部(1a),插头插入部(1a)具有供插头(7)的第一插片(8)插入的第一插入口(6a)和供插头(7)的第二插片(9)插入的第二插入口(6b);磁性体芯(21),其与多个插头插入部(1a)分别对应地设置,并具备供第一插片(8)插入的第1开口(21a)、供第二插片(9)插入的第2开口(21b)、以及将第一开口(21a)和第二开口(21b)连通的狭缝(21c);以及磁传感器(22),其设置于狭缝(21c)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152955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0710161860.3
申请日:2007-09-24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1C1/00682 , B81B2203/0136 , Y10T428/24025 , Y10T428/2457 , Y10T428/24612
Abstract: 一种微结构器件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的微结构器件,该微结构器件通过处理材料衬底而制成,该材料衬底例如由第一工艺层、第二工艺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工艺层与第二工艺层之间的中间层构成。该微结构部件包括第一结构部件和第二结构部件,该第二结构部件具有隔着间隙面对第一结构部件的部分。第一结构部件和第二结构部件通过跨过间隙延伸的连接部件彼此连接。连接部件形成在第一工艺层中并且与中间层相接触。该微结构器件还包括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从该第一结构部件向第二结构部件延伸或反之。保护部件形成在第一或第二工艺层中并且与中间层相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053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810090311.6
申请日:2008-03-28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6/0841 , B81B3/0086 , B81B2201/033 , B81B2201/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振荡器件及微振荡器件阵列,该微振荡器件包括框架、振荡部件以及连接部件,其中该振荡部件包括用以施加参考电位的第一驱动电极,该连接部件用以将该框架和该振荡部件彼此连接,该连接部件定义了该振荡部件的振荡运动轴。第二驱动电极,固定至该框架并与该第一驱动电极协作以产生用于该振荡运动的驱动力。该第一驱动电极包括第一端延伸部和第二端延伸部,该第一端延伸部和第二端延伸部彼此隔离,并在与该轴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该第二驱动电极处于该第一和第二端延伸部之间的一隔离距离之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