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杆棒轧制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406523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89207.3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杆棒轧制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算,铜杆棒轧制液组合物包括:4‑5%无机碱,3‑3.5%防锈剂,15‑20%润滑剂,15‑2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5‑18%助溶剂,0.5‑1%水溶性铜缓蚀剂,2‑2.5%表面质量改善剂,0.05‑0.1%消泡剂,2‑2.5%杀菌剂以及余量水。本发明实施例的铜杆棒轧制液组合物为全合成体系,不含基础油,不存在表面残油、残留铜粉多、机架粘附物、铜杆棒腐蚀等问题。

    氟基网络互通多孔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21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0824834.3

    申请日:2023-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氟基网络互通多孔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制备步骤包括:将包括造孔剂、熔融渗透剂、插层剂和氟基树脂的原料混合均匀;冷压原料得到预成坯;烧结预成坯,且除去造孔剂,得到氟基网络互通多孔结构复合材料;熔融渗透剂为蔗糖或麦芽糖;插层剂为纤维材料,且插层剂的分解温度低于烧结预成坯所需的温度,熔融渗透剂形成以孔为中心的辐射立体状孔隙结构;插层剂利用其较大长径比将辐射状孔隙结构穿插成网络结构,造孔剂更容易被除去,使得材料的储存容量更加大,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在赋予材料较好的力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其一定吸附和储液功能,适用各类微纳储蓄和吸附工况,极大拓宽材料的应用场景。

    一种快干型溶剂稀释型防锈油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28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747375.X

    申请日:2023-12-18

    Abstract: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快干型溶剂稀释型防锈油,快干型溶剂稀释型防锈油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如下组分:基础油80%‑95%、油雾抑制剂0.01%‑2%、防锈剂4%‑15%、成膜剂0.1%‑2%、抗氧剂0.0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防锈油中添加油雾抑制剂,以降低在工艺循环过程中快干型溶剂稀释型防锈油的挥发性。油雾抑制剂为高分子聚合物,在工艺循环过程中,高分子聚合物能显著增加油液的平均雾滴尺寸,以形成足够大的油滴从而沉降,进而降低油雾量,实现抑制基础油挥发的效果。

    齿轮副综合啮合目标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9932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04434.4

    申请日:2024-03-18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齿轮副综合啮合目标刚度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齿轮测量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初值和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初始模型,确定齿轮副动态啮合力矩和轴承变形值;根据各切片齿轮副啮合刚度初值、齿轮副动态啮合力矩和轴承变形值,确定参与啮合的切片齿轮副编号;根据参与啮合的切片齿轮副编号和切片齿轮副啮合刚度计算公式确定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根据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和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初值之间的关系,输出齿轮副综合啮合目标刚度和动力学响应特征信息。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准确地确定齿轮副综合啮合目标刚度,并提高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精度。

    一种双组分高粘接高强度环氧浇注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209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230872.0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高分子组合物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双组分高粘接高强度环氧浇注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的环氧浇注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环氧树脂80‑100份、增塑剂8‑35份、填料30‑150份、粘接剂2‑10份、阻燃剂15‑50份和助剂1‑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胺类固化剂5‑15份和稀释剂2‑4份。本申请通过添加填料填充在树脂材料的空隙中并分散均匀,实现抗压性能的显著提升;环氧树脂在与胺固化体系进行固化后在高强的基础上实现增韧,同时获得优异的粘接性能。所制得的双组份高粘接高强度环氧浇注胶能够提供优异的粘接性和抗压强度。

    一种PTF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44779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70841.6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PTF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申请的PTFE复合材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原料:无机改性填料10‑30份,PTFE 70‑90份;其中,无机改性填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原料:短切纤维5‑20份,纳米粒子1‑6份,硅烷偶联剂0.5‑2份,氟碳表面活性剂1‑4份,溶剂200份。本申请提供的PTFE复合材料,无机改性填料在与PTFE混合时,无机改性填料能以极低的表面张力提供界面润湿性,无机改性填料与PTFE之间界面相容性高、表面结合能低,本申请的PTFE复合材料磨损率低,压缩强度大,适用用于制备密封元件。

    一种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998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60644.6

    申请日:2023-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涉及无机介孔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表面活性剂溶解于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加入硅源,并调节pH值呈碱性,搅拌,反应生成悬浮物,将悬浮物经分离、洗涤、干燥后,得到实心的二氧化硅微球;步骤S2、将实心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纯水中,并于50~90℃陈化6~48h;陈化结束后,过滤、洗涤,于220~280℃保温干燥3~6h,得到中空的二氧化硅球。该方法以表面活性剂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形成的胶束为软模板,通过在胶束表面沉积二氧化硅,形成实心二氧化硅微球,再经陈化,使实心二氧化硅微球内部的硅源进一步水解,同时使表面活性剂溶出,得到具有介孔结构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