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7765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80735.0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电力设备线夹连接用铝质介质膜填充方法。左接线与右接线分别与左线箍和右线箍连接,在左线箍和右线箍之间的连接平面上通过紧固螺丝填充有铝质介质膜。所述铝质介质膜为铝金属薄板或铝金属膜。本发明所述铝质介质膜,具有柔性,能够紧密贴附在两线夹之间,保持间隙的密封,并导电,因此能够防止线夹连接不严造成烧蚀,提高线夹的导电性。适宜作为线夹填充铝质介质膜的方法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932510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80734.6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1R43/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3/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电力设备线夹连接用铜质介质膜填充方法。左接线与右接线分别与左线箍和右线箍连接,在左线箍和右线箍之间的连接平面上通过紧固螺丝夹有铜质介质膜。所述铜质介质膜为铜金属板或铜金属膜。本发明所述铜质介质膜,具有柔性,能够紧密贴附在两线夹之间,保持间隙的密封,并导电,因此能够防止线夹连接不严造成烧蚀现象的发生,提高线夹的导电性。适宜作为线夹连接的铜质介质膜填充方法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301326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35018.0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 绥中嘉木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输电网铁塔架空线雷击报警装置。在输电铁塔之间连接有架空线,在架空线上连接有引导线,在引导线上连接有互感器,互感器下部装有雷电信号发射器,引导线下端接地。互感器内设有雷电线圈,在雷电线圈另一侧设有感应电线圈,感应电线圈通过电源线与雷电信号发射器内的电流输入模块连接,电流输入模块通过高频振荡模块与发射模块连接,在发射模块上部设有发射天线。所述互感器为电流互感器。所述发射模块内设有铁塔位置信息和振荡频率设定值。本发明能够感知雷击点铁塔的位置,从而便于检查与维修,具有远距离通讯告知的效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便于管理和检测。适宜作为电力铁塔雷击点告知的装置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528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844389.3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隔离开关智能检修辅助装置。包括外置模块和内置模块,外置模块包括外置接线和隔离开关,内置模块包括定位模块、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定位模块,用于监测高压隔离开关的拐臂位置信号;采集模块,用于完成陀螺仪模块提供位置信息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块,接收采集模块上传的每一相各轴的位置信号;显示模块,可以显示出此时陀螺仪模块所在位置的三维信息,当三相显示出来的数据符合要求或者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时,证明此时调整隔离开关的位置合适。外置模块包括外置接线,当检查三相同期时,将外置接线连在2,3上,有任一相先接触上,该装置发出指示信号,以此代替人力。适宜作为隔离开关智能检修辅助装置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64643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85601.0
申请日:2024-11-23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虚拟电厂用户数据识别方法,具体涉及电厂用户数据识别技术领域,包括S1、数据预处理,S2、构建图神经网络模型,S3、构建强化学习模型,S4、敏感数据识别与保护。本发明能够实现对虚拟电厂用户数据进行精准识别,可深入挖掘用户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用户数据图网络,并通过图神经网络模型提取节点和边的特征,从而准确预测用户数据的敏感级别,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后续的数据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21921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111338822.7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31 , G06F18/241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数据中台业务需求智能决策方法,具体涉及业务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企业数据汇集:首先对企业的业务需求的数据集中上传到企业的数据库中集中整理,其中分为常规企业业务需求收集、各类业务需求挖掘收集、对外业务需求收集和基层单位需求收集,将业务中的需求和挖掘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管理。本发明通过企业数据汇集和决策制定,将同类决策的业务问题实行集中管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类业务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和聚类整理,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智能决策技术,实现了数据中台中数据目录的科学化、智能化和规范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71379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07903.4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IPC: H04L1/00 , H02J13/00 , H04L43/0823 , H04Q9/00 , G06F16/215 , G06F16/22 , G06F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电力领域的基于以太网的远动传输数据在线自动校验方法。以抽样检测对电网调控系统在线传输的远动数据自动校验,周期性自动对在线传输的主、厂站收发远动数据进行抽样并构建点表,通过电力系统内部以太网建立自动校验平台实现主、厂站点表的统一收取,并通过后台程序处理点表提取有效信息,由数据校验算法完成数据校验生成校验报告,完成对远动传输功能的检验;包括:主、厂站周期性导出点表文件、点表文件自动上传、自动校验平台设计、点表处理、数据校验和结果分析。上述功能周期在线进行,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远动传输数据在线自动校验。适宜作为基于以太网的远动传输数据在线自动校验方法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82948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00178.X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H02J3/00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耦合多能流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具体涉及多种能源形式的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状态估计:利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建立多能流系统的动态模型,并通过状态估计算法获取系统当前的状态信息;S2:分布式优化运行: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布式优化方法,将整个多能流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S3:优化调度方法:根据状态估计和分布式优化运行的结果,采用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优化调度方法,对电‑气耦合多能流系统进行实时调度。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优化系统性能以及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4044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31887.X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43/08 , H04L67/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宽频测量监测系统节点间提供数据统一服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部署在各节点的宽频数据统一服务接收各应用模块的工频和谐波数据请求,根据数据请求参数判断本机是否响应以及从实时库还是时序库中获取数据返回给各应用模块,解决广域宽频各节点数据同步及数据获取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基于C/S架构,在不改变现有宽频测量监测系统前置采集架构的前提下,通过工频数据和谐波数据的数据服务为宽频测量监测系统节点数据提供数据统一服务,实现了宽频数据在节点间同步,在满足宽频测量前置应用采集性能的同时,为各应用模块获取数据提供了有效接口,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适宜作为宽频测量监测系统节点间提供数据统一服务的方法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6392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38045.7
申请日:2023-12-02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 G06N20/10 , G06N5/01 , G06N3/02 , G06N3/084 , G06F18/2431 , G06N20/20 , H04Q9/00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网调控系统稳态信息传输异常检测方法,具体涉及电网调控技术领域,具体检测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数据采集;步骤二、数据预处理;步骤三、构建稳态信息传输模型;步骤四、计算稳态信息传输时间;步骤五、异常检测;步骤六、异常处理;步骤七、模型更新。本发明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传输异常,从而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由此引发的电网故障或事故,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能够准确判断异常的类型和影响程度,有助于调控系统更精确地掌握电网状态,从而作出更为合理的调控决策,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并能够适应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变化,确保模型的持续有效性,避免了频繁的手动模型更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