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水质采样—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938059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10224509.3

    申请日:2016-04-12

    Inventor: 杨耀民 田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16 G01N3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水质检测系统,具体涉及到一种海洋水质采样—检测系统。包括样品采集单元、悬浮物检测单元、悬浮物处理单元、参数检测单元、样品收集单元、排水管路单元,样品采集单元连接悬浮物检测单元,其次连接悬浮物处理单元,最后连接参数检测单元和排水管路单元。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海洋水质采样—检测系统,本发明克服了现有采样—检测技术检测范围小、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高效、检测范围广、检测及时的海洋水质采样—检测系统。

    一种用于潜水器的自适应搭载支架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5997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22263.0

    申请日:2025-0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潜水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潜水器的自适应搭载支架与方法,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有供给机构,所述供给机构用于对潜水器进行供给,所述船体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潜水器进行升降,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供给机构的两侧位置,可以实现对潜水器进行搭载,并且可以搭载不同大小的潜水器,在搭载时可以进行自适应的夹持,夹持后对潜水器底部进行支撑,增加夹持支撑的牢靠性,防止滑脱,并且对上部进行压紧,防止出现晃动;可以实现在布放的过程中进行止荡,防止布放过程中产生震荡,并且可以实现跟随止荡,增加止荡的效率;可以实现对线缆进行整理,防止线缆发生堆积缠绕,增加布放回收的效率。

    一种水下移动式观测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05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873883.6

    申请日:2023-07-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水下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下移动式观测平台及其使用方法,针对需要在多处安装此类观测平台,这导致了观测平台的设备使用量增加,提高了探测成本,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主座,所述主座的上端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安装槽,两个安装槽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翻转台,且两个翻转台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底附座,底附座的下方均设置有收展组件,所述主座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底台。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水下移动式观测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利用主座搭配两个活动式的翻转台,在观测时两个翻转台处于水平,便于观测的进行,在移动时,两个翻转台翻转与主座之间呈倾斜状,模拟鱼类的鱼鳍,提高装置在水下移动时的效果。

    一种可视化深海近底原位分层采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966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52502.2

    申请日:2023-0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视化深海近底原位分层采水系统,涉及采水取样领域。该可视化深海近底原位分层采水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部设置有输入模块、处理器、控制模块、数据储存模块、编码器、CPS定位和延时控制模块,所述延时控制模块内部设置有控制取样指令和备用取样指令。该可视化深海近底原位分层采水系统,通过延时控制模块、备用取样指令、控制取样指令、电磁阀、液位计、电磁铁等零件配合,为原位分层采水装置设置手动控制取样和自动取样两种取样方式,在遇到控制器安装的信号接收器故障、海洋底部信号接收不良、工作人员手持终端丢失等情况时,能够自动判断并进行自动取样,保证取样进行的顺利,减少采水取样意外的发生。

    一种新型水下仿生机器人推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25239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83391.4

    申请日:2015-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水下仿生机器人推进装置,属于水下机器人动力推进单元领域,包括受力单元、施力单元、基座、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受力单元包括尾鳍、尾鳍连杆、旋转轴、永磁体和永磁体紧固框架;所述施力单元包括磁性线圈、铁芯和水密接插头。本发明的新型水下仿生机器人推进装置,能够简化仿生机器人设计的难度,改进传统螺旋桨和尾鳍配合的推进方式,增加其实际应用性能,并解决水下供电与动力换向的具体技术问题,对水下仿生机器人的研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改进型高效气锚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36546U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21495179.3

    申请日:2016-1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锚,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高效气锚,其特征是:它包括动力杆、旋转转化套、上螺旋叶片、下螺旋叶片、外气液分离套、内气液分离套、外环套、外中环套、内中环套、内环套等;动力杆连接上部的抽油杆,旋转转化套以滚珠丝杠的形式与动力杆相互作用,通过转化套轴承安装在上部接头上,并与上螺旋叶片固连,外气液分离套位于下筒体与外中环套之间,通过浮力阀球分离气体和液体,内气液分离套位于外中环套与内环套之间,通过浮力阀球分离气体和液体,外中环套与内环套安装在二级分离接头的槽中。它相对于现有的气锚而言,利用离心力进行气液分离,并通过添加环套增大原油流速来调高气液分离的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新型水下仿生机器人推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775934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70103.4

    申请日:2015-07-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水下仿生机器人推进装置,属于水下机器人动力推进单元领域,包括受力单元、施力单元、基座、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受力单元包括尾鳍、尾鳍连杆、旋转轴、永磁体和永磁体紧固框架;所述施力单元包括磁性线圈、铁芯和水密接插头。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下仿生机器人推进装置,能够简化仿生机器人设计的难度,改进传统螺旋桨和尾鳍配合的推进方式,增加其实际应用性能,并解决水下供电与动力换向的具体技术问题,对水下仿生机器人的研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