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铁磁性吸波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耐高温铁磁性吸波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112601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1296330.4

    申请日:2018-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铁磁性吸波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耐高温铁磁性吸波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涉及适用于耐高温电磁波吸收与防护复合材料,技术方案为:配置乙醇水溶液;制备改性铁磁性粉末;包覆高温介电层;过滤,烘干,得到耐高温铁磁性吸波剂粉末。取耐高温铁磁性吸波剂与微晶玻璃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末;放入模具中,加压;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烧结,降温后得到耐高温铁磁性吸波材料。本发明采用高温介电层包覆的铁磁性吸波剂和微晶玻璃的吸波基体制备吸波材料,具有界面结合性好,烧结温度低和不破坏铁磁性粉末形貌等特点。

    一种B4C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179420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811240955.9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B4C纳米带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混料:将聚氨硼烷和聚碳硅烷均匀分散到四氢呋喃中,得到混合物;步骤2、干燥: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50℃~60℃;步骤3、研磨:将干燥后的混合物研磨成前驱体粉末;步骤4、烧结与取料:将前驱体粉末在保护气体环境下进行烧结,烧结温度达到1400℃时,在保护气体环境下保持该温度0.5h~1.5h,通过气相沉积法制备B4C纳米带,之后当温度下降后,即得到B4C纳米带。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纳米带为具有均匀宽度和厚度的单晶B4C纳米带,上述制备方法能够在简化工艺流程、缩短制备时间的前提下,使B4C纳米带仍保持较高的纯度和转化率,使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金属丝拉拔设备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45638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609491.1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金属丝拉拔设备,包括送丝轴、拉丝轴、循环风机、循环管道和加热元件,循环风机用于在循环管道中形成循环气流,循环管道包括抽风管和送风管,加热元件设于循环管道送风管的出风端并可用于对所述送丝轴和拉丝轴之间的待拉拔金属丝进行加热。本发明提供的金属丝拉拔设备,可以对在常温下难以进行细丝拉拔加工的材料进行加热拉拔,而且加热效果均匀;同时设备组装简单,加工方便,操作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与其他拉拔设备结合容易;并且通过本身的气流循环及送丝轴的传动驱使循环风机运转提高了设备所做的有用功,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一种三维编织结构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4467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31862.4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编织结构的计算机仿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初始轨迹生成;步骤二、增加内芯边界约束;步骤三、纱线轨迹压缩;步骤四、纱线拉紧。本发明参考真实编织结构的特征,利用纺线的几何关系来构造纺线运动轨迹。该方法对基于携纱器运动产生的纱线位置的运动轨迹C*进行简化,同时保持不同纱线轨迹之间的结构关系,计算出接近真实编织效果的纱线轨迹C。本发明得到的纺线路径的精确度和仿真度都较高,对于编织材料的仿真计算和性能预测、新型编织机中携纱器运动规则设计以及编织参数的设置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C/SiC壳核结构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及复合纤维

    公开(公告)号:CN11217671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73021.8

    申请日:2020-10-09

    Abstract: 本发明C/SiC壳核结构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原料准备:对碳纤维原料预处理,获得分散性良好、表面活性基团增加的碳纤维Ⅰ;混合熔盐原料获得混合物熔盐;由硅溶胶、炭黑和硅烷偶联剂经混合、干燥、破碎获得干凝胶和炭黑的混合粉体;步骤B、成型:将混合物熔盐与混合粉体混合获得包埋料,将碳纤维Ⅰ处于包埋料包埋下进行烧结、冷却、分离后获得C/SiC壳核结构复合纤维。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熔盐熔解析出法,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出表面SiC纳米结构壳层的C/SiC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壳核结构,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吸波性能。

    一种分布式存储安全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574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01483.8

    申请日:2019-12-17

    Inventor: 辛毅 董剑 张涛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存储安全性分析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步骤一、预定义安全评估策略;步骤二、找出相对应的安全故障树的基本事件集合;步骤三、以预分析的相关安全质量,作为顶事件,找出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直接因素和中间事件,对比各个弱点的属性,筛选出对应的弱点集合,建立安全故障树;步骤四、对步骤三中获得的安全故障树进行分析,分析整个系统的失效率,求出顶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频度。本发明直观地描述出安全属性之间的存在的弱点关联利用关系,并且通过对故障树的分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反映分布式存储的综合安全态势。

    一种基于聚氨硼烷的BN/C微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933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426965.1

    申请日:2018-1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9/008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聚氨硼烷的BN/C微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GNFs或者CNTs均匀分散到氨硼烷溶液中,启动搅拌器搅拌,打开水浴加热器加热,温度设为90℃~100℃,反应时间为23h~25h,反应结束后即可得到聚氨硼烷和GNFs或者CNTs的混合粘稠状液体,其中所述聚氨硼烷的摩尔百分含量为20%~80%,GNFs或者CNTs的摩尔百分含量为20%~80%;步骤2、将步骤1所得的液体放在容器中进行90℃~100℃的常压蒸馏,以获得先驱体;步骤3、将上述先驱体在保护气体环境下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1200℃~1400℃时,在保护气体环境下保持该温度0.5h~1.5h,即保温时间为0.5h~1.5h,之后即可得到BN/C微纳米复合吸波材料。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BN/C微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一种用于高效视频编码的编码单元快速深度选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3782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435514.8

    申请日:2018-05-09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效视频编码的编码单元快速深度选择方法,涉及视频编码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高效视频编码技术中存在的编码复杂度极高、未对视频图像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完成对CU的快速深度选择、未能利用空间相关性实现对CU的快速深度选择的问题。本发明利用交流能量系数判断CU的纹理复杂度,从而排除部分可能性较小的深度。本发明还利用CU的深度在空间上的相关性,进一步缩小CU的候选深度范围,避免了对全部深度的遍历计算。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双阈值方法来判断视频图像的纹理复杂度。实验证明,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HEVC标准中CU深度选择算法的复杂度,并且对其编码性能几乎不产生影响。本发明应用于高效视频编码的深度选择技术领域。

    混合视频编码标准中帧内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91390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510861669.4

    申请日:2015-11-30

    Abstract: 混合视频编码标准中的帧内预测方法,属于视频编码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处理视频序列中存在的复杂块,如由于物体或者摄像机运动导致的视频模糊,多方向的复杂块等,而提出一种混合视频编码标准中帧内预测方法,以进一步提升视频编码的性能。该帧内预测方法,利用两个不同的预测模式来得到两个不同的预测值。通过对这两个预测值进行加权得到当前编码块的一个新的预测。获取当前编码块的周围若干个相邻已编码块的帧内编码模式信息,选择其中一个模式为模式一;在模式一的基础上,选择另外一个帧内模式为模式二。利用两个不同预测模式合成的预测值,能够处理视频序列中的复杂块,从而使得编码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用于系留飞艇基空中基站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471272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374899.1

    申请日:2018-0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S10/12

    Abstract: 用于系留飞艇基空中基站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涉及系留飞艇空中基站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系留飞艇基空中基站的供电方式单一,易受天气影响,供电不稳定的问题。多个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薄膜光伏电池和蓄电池的输出端均连接风光互补控制器的电能输入端,风光互补控制器的风力发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风力发电控制信号输入端,风光互补控制器的光伏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薄膜光伏电池的光伏控制信号输入端,风光互补控制器的蓄电电能输出端连接蓄电池,蓄电池的电能反馈信号输出端连接风光互补控制器的电能反馈信号输入端,风光互补控制器的负载电能输出端连接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用于为空中基站供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