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杀灭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90876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188091.2

    申请日:2011-07-06

    Abstract: 二氧化氯杀灭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它涉及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操作复杂,可行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操作步骤如下:在水温15~30℃下向原水管道中施加二氧化氯,使原水管道中二氧化氯浓度在3~5mg/L下保持2~15天。本发明优点:一、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死亡率达到70%~100%;二、处理方法经济、安全,与液氯相比,二氧化氯具有稳定、副产物少等特点;三、对于去除铁锰和嗅味也具有很好的效果,成本低;四、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本发明主要用于处理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

    附着于颗粒上有机物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93443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910071439.2

    申请日:2009-02-25

    Abstract: 附着于颗粒上有机物的检测方法,它涉及一种水中有机物的检测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检测方法仅仅检测水中溶解态有机物,不能真实反映水中有机物的总含量的问题。本方法如下:将悬浮颗粒物与萃取剂混合后超声波萃取得到萃取液;然后用氮气吹扫过滤后的萃取液,然后用有机溶剂定容萃取液至2ml,再将定容的萃取液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中进行检测。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检测出水体中附着于颗粒上有机物的含量,从而全方面的掌握水中有机毒物污染现状,同时也有助于分析氯化消毒副产物问题(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能真实反映水中有机物的总含量,本方法为深入了解颗粒物赋存有机物的机理、优化水处理工艺、提供安全饮用水具有重大意义。

    预处理高氨氮、高有机物及锰复合污染的水源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53248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115532.6

    申请日:2011-05-05

    Abstract: 预处理高氨氮、高有机物及锰复合污染的水源水方法,它属于饮用水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水源水中高氨氮、高有机物及锰复合污染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如下:一、向水源水加入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进行化学预氧化;二、将化学预氧化处理后的水源水通入以火山岩为填料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处理;即实现了水源水的预处理。本发明方法实现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20%~35%,氨氮去除率80%以上,锰去除率85%以上,明显减轻了后续工艺除污染负荷。

    利用双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染水源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4687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27968.2

    申请日:2010-0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利用双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染水源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处理污染水源水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污染水源水时存在的易堵塞、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去除效果差的问题。方法:待处理的污染水源水进入双级曝气生物滤池,向上流运行,同时曝气,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即实现了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本发明在处理污染水源水时下级轻质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可以高效的去除有机物、截留悬浮物,解决了上级填料由于粒径小易堵塞的问题,同时上级天然斜发沸石,比表面积大,氨氮去除率高可以达到氨氮和有机物同时高效去除的目的,而且反冲洗周期长,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一种利用浮游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串联除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93709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710144842.4

    申请日:2007-12-17

    Abstract: 一种利用浮游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串联除藻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去除方法。本发明可解决采用水生生物去除藻类,不能完全去除天然水体中藻类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是:将至少两个蓄水设施串联起来,然后将含藻水依次流过各个蓄水设施,每个蓄水设施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3天,相邻两个蓄水设施内交替放养浮游动物或滤食性鱼类,放养浮游动物为以小型藻类为食的大型溞,同时将放养浮游动物的蓄水设施内鱼类完全清理出去或投放肉食性鱼类,放养滤食性鱼类的蓄水设施放养鱼类为鲢鱼、鳙鱼或只放养鲢鱼,鲢鱼放养密度为40-200g/m3,鲢鱼单尾鱼重为60-500g,鳙鱼与鲢鱼放养密度比为1∶3~1∶5,鳙鱼单尾鱼重为60-500g。本发明能完全去除天然水体中的藻类。

    鲢鱼、鳙鱼、草鱼、刚毛藻和透明溞协同控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22839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10071829.0

    申请日:2007-03-05

    Abstract: 鲢鱼、鳙鱼、草鱼、刚毛藻和透明溞协同控藻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水中由于藻类的过度生长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的问题。本发明控藻的步骤如下:在富营养化水体内放养鲢鱼、鳙鱼和草鱼及构建漂浮网箱;漂浮网箱内的尼龙丝网上附着生长有刚毛藻,漂浮网箱内生长有透明溞。本发明方法易行、效率较高、经济快捷、易于管理,可大规模推广应用。本发明对磷的去除率为60~66%,藻类平均去除率为68~73%,出水叶绿素a平均去除率为63~66%。

    鲢鱼、鳙鱼、刚毛藻和透明溞协同控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41504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710071824.8

    申请日:2007-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鲢鱼、鳙鱼、刚毛藻和透明溞协同控藻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水中由于藻类的过度生长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如下:在富营养化水体内放养鲢鱼和鳙鱼及构建漂浮网箱;漂浮网箱内的尼龙丝网上附着生长有刚毛藻,漂浮网箱内有透明溞。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成本极低、效率较高、经济快捷,可大规模推广应用。本发明中磷的平均去除率为70~73%,藻类平均去除率为73.5~75.5%,叶绿素a平均去除率为67.5~70.5%。

    利用臭氧-活性炭去除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18325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510010331.4

    申请日:2005-09-14

    Abstract: 利用臭氧-活性炭去除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杀灭水中摇蚊幼虫并将其有效去除的水处理方法。现在的氯化消毒工艺杀灭摇蚊幼虫的方法,存在着不但影响饮用水的安全,而且仍然不能对摇蚊幼虫进行完全有效去除的弊病。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把含有摇蚊幼虫的原水依次经过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和石英砂滤池进行水的预处理;经过预处理后的水进入臭氧接触池(4),向流入臭氧接触池(4)的水中通入臭氧以杀灭摇蚊幼虫;从臭氧接触池(4)流出的水进入活性炭滤池,水中的摇蚊幼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上。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摇蚊幼虫,从而保证出厂水水质指标,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利用臭氧杀灭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18319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510010146.5

    申请日:2005-07-01

    Abstract: 利用臭氧杀灭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现在采用预氯化工艺杀灭摇蚊幼虫的水处理方法,存在着不但影响饮用水的安全,而且仍然不能对摇蚊幼虫进行完全有效的去除的弊病。本发明的方法为:向常规处理前的原水中预通臭氧,每升原水中的臭氧通入量为2.5~3.0mg,接触时间为30min即可。本发明的方法效果明显、可靠,与氯气杀灭法相比,臭氧杀灭摇蚊幼虫在杀灭效果、安全性、经济性角度等方面优于氯气杀灭法。本发明能够有效的控制水中的摇蚊幼虫,从而保证出厂水水质指标的合格。另外使用该技术,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原水中剑水蚤类浮游动物及其幼体个体数量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21745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09823.6

    申请日:2006-03-17

    Abstract: 原水中剑水蚤类浮游动物及其幼体个体数量的检测方法,涉及一种浮游动物个体数量的检测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实际水体中剑水蚤及幼体个体数量的检测始终无法克服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方法以白色托盘作为检测用容器,采用适宜的人工光线照射,投加一定的高锰酸钾溶液,利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进行观察计数,最后得出水蚤及幼体的个体数量。本发明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出实际水体中的剑水蚤类浮游动物及其幼体的个体数量,确保有利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发展。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