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2387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04913.2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联合作用杀灭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涉及一种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本发明在25℃的情况下,向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投加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连续投加3~7天,控制每升原水中二氧化氯浓度为1~3mg/L,次氯酸钠浓度为1~5mg/L。本发明在原水输水管道中投加二氧化氯,可杀灭淡水壳菜,次氯酸钠能够溶解足丝,促使其脱落,使其从管道中去除,解决淡水壳菜危害输水管道输水作用的问题。此外二氧化氯还可起到杀菌、灭藻的作用,能分解残留的细胞结构,具有杀孢子、杀病毒的效能,有利于后续水处理过程。本发明能有效控制原水及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数量,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205999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108909.5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高锰酸钾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涉及一种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解决现有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操作复杂、可行性差,及采用含氯消毒剂的杀灭法产生消毒副产物,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向原水输水管道中投加高锰酸钾,连续投加5~12天,控制每升原水中高锰酸钾浓度达到1.2~1.8mg,完成高锰酸钾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高锰酸钾能氧化杀灭淡水壳菜,淡水壳菜的死亡率达70%以上,同时高锰酸钾能去除水中嗅味,能发挥二氧化锰的凝核作用,预先达到絮凝和沉淀的目的,且不增加后续水处理工艺的难度。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稳定的特点,且无消毒副产物产生,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548665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10543654.4
申请日:2013-1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 Y02P60/216 , Y02P60/642
Abstract: 实验室淡水壳菜培养装置及利用其培养淡水壳菜的方法,属于淡水壳菜研究领域。所述培养装置由培养池、内部隔板和吸附装置组成;培养池的左侧壁设置有进水口,右侧壁设置有出水口;内部隔板由前隔板和后隔板组成,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设置有吸附装置。在培养阶段,每天向培养池中投加营养物质,保持水温在22±2℃,原水在培养池内流速为0.1~0.2m/s,水中溶解氧浓度为2.2~3mg/L,水体pH控制在6.5~9,培养池中的水每10~14天更换一次。本发明的培养装置结构简单,在实验室条件下容易实现,附着装置有利于淡水壳菜的附着和生长;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对淡水壳菜的培养,获得较好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893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04999.9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联合作用杀灭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涉及一种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在16-18℃的情况下,向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投加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连续投加6~15天,控制每升原水中高锰酸钾浓度达到0.5~1mg/L,次氯酸钠浓度达到1~5mg/L。本发明在原水输水管道中投加高锰酸钾,能使氧化作用最大限度的进行,杀灭淡水壳菜,次氯酸钠能够溶解足丝,可使其迅速脱落,进而使其从管道中去除,解决淡水壳菜危害输水管道输水作用的问题。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原水及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数量,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51284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188113.5
申请日:2011-07-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50
Abstract: 氯胺杀灭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它涉及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杀灭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操作复杂,可行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操作步骤如下:在水温15~30℃下向原水管道中施加氯胺,使原水管道中氯胺浓度在1~3mg/L下保持3~12天。本发明优点:一、氯化消毒副产物少,在水中衰减慢、分散性好、穿透生物膜能力较强、活性低、持久性好,对于长距离输水管道末端的生物控制有较好效果,在控制生物方面效果比自由氯强;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的水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原水及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数量,且操作安全方便。本发明主要用于处理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899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04694.8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76
Abstract: 次氯酸钠与水力冲刷联合作用去除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涉及一种去除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向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投加次氯酸钠,连续投加5~11h,控制每升原水中次氯酸钠浓度为4~5mgL,水流流速为0.8~3.5m/s,完成氧化剂与水力冲刷联合去除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本发明综合了次氯酸钠与水力冲刷在去除淡水壳菜方面的优点:次氯酸钠能够溶解淡水壳菜的足丝,使其迅速脱落,水力冲刷可使淡水壳菜在输水管道中迅速被去除,节省药剂的投加。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原水及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数量,使用该技术,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51284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110188113.5
申请日:2011-07-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50
Abstract: 氯胺杀灭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它涉及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杀灭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操作复杂,可行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操作步骤如下:在水温15~30℃下向原水管道中施加氯胺,使原水管道中氯胺浓度在1~3mg/L下保持3~12天。本发明优点:一、氯化消毒副产物少,在水中衰减慢、分散性好、穿透生物膜能力较强、活性低、持久性好,对于长距离输水管道末端的生物控制有较好效果,在控制生物方面效果比自由氯强;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的水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原水及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数量,且操作安全方便。本发明主要用于处理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
-
公开(公告)号:CN103548665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43654.4
申请日:2013-1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A01G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 Y02P60/216 , Y02P60/642
Abstract: 实验室淡水壳菜培养装置及利用其培养淡水壳菜的方法,属于淡水壳菜研究领域。所述培养装置由培养池、内部隔板和吸附装置组成;培养池的左侧壁设置有进水口,右侧壁设置有出水口;内部隔板由前隔板和后隔板组成,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设置有吸附装置。在培养阶段,每天向培养池中投加营养物质,保持水温在22±2℃,原水在培养池内流速为0.1~0.2m/s,水中溶解氧浓度为2.2~3mg/L,水体pH控制在6.5~9,培养池中的水每10~14天更换一次。本发明的培养装置结构简单,在实验室条件下容易实现,附着装置有利于淡水壳菜的附着和生长;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对淡水壳菜的培养,获得较好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49677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504693.3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过氧化氢杀灭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涉及一种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在20~30℃的情况下,向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投加过氧化氢,连续投加4~14天,控制原水中过氧化氢浓度为1~10mg/L。本发明中,过氧化氢不仅具有杀灭淡水壳菜的作用,作为预氧化剂均有较好的预氧化作用。对浊度、藻类、细菌及大肠菌群均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不增加后续水处理工艺的难度。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原水及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数量,使用该技术,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205999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10108909.5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高锰酸钾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涉及一种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解决现有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操作复杂、可行性差,及采用含氯消毒剂的杀灭法产生消毒副产物,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向原水输水管道中投加高锰酸钾,连续投加5~12天,控制每升原水中高锰酸钾浓度达到1.2~1.8mg,完成高锰酸钾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高锰酸钾能氧化杀灭淡水壳菜,淡水壳菜的死亡率达70%以上,同时高锰酸钾能去除水中嗅味,能发挥二氧化锰的凝核作用,预先达到絮凝和沉淀的目的,且不增加后续水处理工艺的难度。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稳定的特点,且无消毒副产物产生,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