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14397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487646.6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Abstract: 含氟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涉及新型含氟类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合成方法,它为了解决现有含有聚氧乙烯结构的聚合物电解质易吸水,电导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含氟聚合物电解质由对苯乙烯磺酸钠、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三元共聚而成,或者由对苯乙烯磺酸钠、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碳酸乙烯亚乙酯四元共聚而成,还可将以上两种含氟聚合物电解质放入锂盐溶液中进行锂盐置换,并应用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中作为电解质。本发明通过在结构中引入强吸电子的全氟烷基,促进锂离子的电离,提高离子电导率,降低聚合物的亲水性,改善电解质膜的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19332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421779.4
申请日:2014-08-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46 , C04B35/47 , C04B35/622
Abstract: SrTiO3/TiO2复合热电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热电陶瓷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SrTiO3氧化物热电性能不高及烧结温度偏高的问题。制备:一、制备水合二氧化钛纤维;二、向Sr(NO3)2溶液中加入步骤一得到的水合二氧化钛纤维,超声分散均匀后调节体系pH值至8~12,然后进行水热反应,干燥后得到复合纤维;三、复合纤维压制成型,在1100℃~1300℃温度下乏氧烧结,得到SrTiO3/TiO2复合热电陶瓷材料。本发明还可以掺杂稀土元素提高复合热电陶瓷材料的电导率。本发明通过制备SrTiO3/TiO2复合纤维,使SrTiO3基材料的ZT值提高到0.1~0.35,且有效降低了其烧结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193323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21779.4
申请日:2014-08-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46 , C04B35/47 , C04B35/622
Abstract: SrTiO3/TiO2复合热电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热电陶瓷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SrTiO3氧化物热电性能不高及烧结温度偏高的问题。制备:一、制备水合二氧化钛纤维;二、向Sr(NO3)2溶液中加入步骤一得到的水合二氧化钛纤维,超声分散均匀后调节体系pH值至8~12,然后进行水热反应,干燥后得到复合纤维;三、复合纤维压制成型,在1100℃~1300℃温度下乏氧烧结,得到SrTiO3/TiO2复合热电陶瓷材料。本发明还可以掺杂稀土元素提高复合热电陶瓷材料的电导率。本发明通过制备SrTiO3/TiO2复合纤维,使SrTiO3基材料的ZT值提高到0.1~0.35,且有效降低了其烧结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965082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16497.0
申请日:2014-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7C303/06 , C07C309/49 , C08G73/22
Abstract: 含有氨基和酚基的苯磺酸磺酸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两种含有氨基酚基的苯磺酸磺酸盐化合物,它要解决现有使用含氨基和羟基的苯磺酸单体聚合得到的离子交换膜或质子交换膜的耐热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含有氨基和酚基的苯磺酸磺酸盐为3,5-二氨基-2-羟基苯磺酸磺酸盐和3,5-二氨基-2,6-二羟基苯磺酸磺酸盐,制备方法是以2,4-二氨基苯酚盐酸盐或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冰水作为沉淀剂进行制备。通过以上两种单体合成聚苯并噁唑类聚合物,得到的聚合物耐热性高,使用温度提高到120℃以上,能够应用此类聚合物作为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24397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0910073266.8
申请日:2009-11-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9K11/74
Abstract: 稀土掺杂钛酸铋上转换发光纳米晶材料,它涉及钛酸铋基发光纳米晶材料。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稀土掺杂钛酸盐上转换发光材料发光强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稀土掺杂钛酸铋上转换发光纳米晶材料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将Er、Er/Yb、Yb/Tm和Er/Yb/Tm掺杂至钛酸铋基体中得到的。本发明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晶材料在980nm波长的红外辐射激发下,能够实现红色、绿色、黄色、蓝色以及白色不同颜色的上转换发光,且发光强度高。本发明稀土掺杂钛酸铋上转换发光纳米晶材料在红外辐射探测、防伪和生物分子荧光标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466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312903.2
申请日:2009-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5D11/26
Abstract: 一种钛合金基体上耐高温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钛合金基体上涂层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钛合金表面耐高温高发射率涂层结合力低、热震性能差的问题。方法如下:一、钛合金打磨、清洗;二、将主盐和添加剂配成电解液;三、钛合金置于装有电解液的不锈钢槽体中,钛合金为阳极、槽体为阴极,在脉冲电压为350V~600V、频率为50Hz~3000Hz、占空比为10%~45%、电解液温度为20℃~40℃条件下氧化10min~90min。涂层发射率为0.6~1.0,涂层结合力强,其拉伸强度≥30MPa,剪切强度为15MPa~25MPa,从700℃到室温热震循环100次,不脱落,可以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外蒙皮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994387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382620.9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5D11/30
Abstract: 一种高吸收率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的镁锂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制备的涂层结合力差,不稳定,易老化脱落,吸收率低,发射率低,不利于其在航天器上的应用的问题。方法:一、试件前处理;二、微弧氧化法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制备高吸收高发射率的热控涂层。本发明制备的热控涂层有较高的吸收率和发射率,有很好的热控性能。本发明可获得一种高吸收率高发射率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9943874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382620.9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5D11/30
Abstract: 一种高吸收率高发射率涂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的镁锂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制备的涂层结合力差,不稳定,易老化脱落,吸收率低,发射率低,不利于其在航天器上的应用的问题。方法:一、试件前处理;二、微弧氧化法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制备高吸收高发射率的热控涂层。本发明制备的热控涂层有较高的吸收率和发射率,有很好的热控性能。本发明可获得一种高吸收率高发射率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6749079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1261714.3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7D263/56 , C08G69/26 , C08G69/32 , C08J5/18 , H01M10/0565
Abstract: 含苯并噁唑二胺共聚酰胺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苯并噁唑二胺化合物以及其共聚酰胺的合成方法,它为了解决现有PEO聚合物电解质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2,2'‑亚丁基二[5‑氨基苯并噁唑]是以2,4‑二氨基苯酚盐酸盐和己二酸为原料,以多聚磷酸为溶剂进行制备得到的。将2,2'‑丁基二[5‑氨基苯并噁唑]与聚乙二醇二羧酸,含磺酸锂(钠)二羧酸或含磺酸锂(钠)二胺反应分别制得两种共聚酰胺I和共聚酰胺II。并应用共聚酰胺作为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本发明通过2,2'‑亚丁基二[5‑氨基苯并噁唑]引入到聚酰胺结构中,从而改善聚合物薄膜的电导率和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83217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39338.X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2300/0082
Abstract: 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和电化学技术领域,它了克服现有的聚合物电解质较低的玻璃化温度及较高的锂离子浓度不能兼得、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与优异的力学性能不能兼得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二羧基苯磺酸锂、聚氧化乙烯进行缩合,分离提纯,所得产物与对苯二异氰酸酯或4,4'-亚甲基双(异氰酸苯酯)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合物电解质膜。本发明的单离子型聚合物电解质能够严格调控Li+/EO的比率并形成微相分离的两相结构,使得聚合物电解质同时具备较高的电导率、较低的玻璃化温度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具有制备简单、原料易得、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稳定窗口较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