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7377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28746.1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A61B5/0488 , A61B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0488 , A61B5/725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假肢控制的多源生机信号采集系统,涉及生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采集人体肌肉电信号的方法在假肢应用中,肌电信号容易发生漂移,导致识别的精度和准确度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假肢控制的多源生机信号采集系统,能够同时采集人体前臂表面肌电信号和近红外信号,利用表面肌电信号和近红外信号包含的人体运动信息进行解码,基于模式识别,识别出动作。提高假肢控制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本发明适用于为智能假肢提供人体肌肉的生机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5234097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531141.0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大数据的用于电池梯次利用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解决了现有电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易造成数据丢失,电池数据检测的准确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电池数据管理单元设置在电动汽车上,用于将电池组温度信号、电池单体输出的电压信号和电池单体输出的电流信号与电池组中电池单体的编号和时间信号一一对应;再经分布式数据处理单元计算出每个电池单体的内阻、剩余电量和电池单体的充放电次数信号,经数据处理主服务器进行剩余电量判断,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和电池分练机,电池分练机对电池进行分选。本发明适用于为电池梯次利用提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数据,及电动汽车电池数据检测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01316053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064667.2
申请日:2008-06-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J17/00
Abstract: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本发明涉及无线能量传输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存在不能障碍传输或传输距离短的缺点。它由能量发射源和能量接收器组成;利用这两个具有相同的特定谐振频率的电磁系统,在相距一定的距离时,由于振动频率相同而产生谐振,进行能量传递。能量发射源由磁场谐振激发及驱动电路和谐振发射电路组成;谐振发射电路由谐振发射线圈和谐振发射电容组成,能量接收器由谐振接收电路和高频整流电路组成;谐振接收电路由谐振接收线圈和谐振接收电容组成,由谐振发射线圈产生磁场,谐振接收线圈与该磁场具有相同振荡频率而产生磁共振,谐振接收线圈中的能量不断聚集,后经高频整流电路即可供给负载。它具有传输距离远、无阻碍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55822.1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理工大学
Inventor: 孔繁荣 , 申昱博 , 刘洪臣 , 李超超 , 吕艳玲 , 邱月 , 孙巍 , 李萌 , 周萌 , 于博文 , 刘博 , 张航 , 周洪毅 , 刘妍均 , 王晓丹 , 王海姣 , 陈妍 , 刘丽娜 , 夏雪晶 , 周莉莉 , 王一 , 张文睿 , 张文博 , 朱博 , 高伟楠 , 于浩 , 卫兵 , 徐广野 , 王艳薇 , 陈培奇 , 郑树磊 , 王敏 , 钱亮 , 赵吉超 , 刘洋 , 王暖 , 李惠 , 刘凯 , 刘丽秋 , 关雨 , 谷海燕 , 孟璐 , 赵丽丽 , 杨芳 , 王芳 , 李芳
Abstract: 本发明资源聚合商模式下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调压控制方法,解决了配电网电压越限的问题,属于用户侧分布式储能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基于配电网系统的基础数据,在资源聚合商模式下对用户侧储能进行等效聚合,聚合成供资源聚合商调度的等效柔性分布式储能,并对配电网进行集群划分;根据不同集群,设置电压调节比例为初始值;选取电压越限最严重集群中的最严重节点作为优先调节对象,计算调节比例对应的电压调节上下限,利用所处集群内部储能充放电进行电压调节,循环检测并调节各越限集群节点电压,直至全网电压恢复至合理范围内;接着不断更新电压调节比例,输出不同调节比例下的有功网损;最后,确定最小有功网损所对应的储能时序出力。
-
公开(公告)号:CN220264887U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21091190.3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制造混凝土构件夹持装置,涉及混凝土构件技术领域,该智能制造混凝土构件夹持装置,包括检查井本体,所述检查井本体的内部放置有底板,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气缸的输出端位于固定筒的内部,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使装置能够对进行多次夹持固定,从而提高了装置与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进而避免了后期再将进行吊运时,装置与发生脱离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制造完毕在吊运装车时的安全性,同时使装置放入中,即可完成的固定,操作简单,无需在的表面上进行打孔或利用钢丝绳对进行捆绑,即可完成的固定,进而极大的提高了对的固定效率,进而提高了对的转运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