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6291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24557.2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酚废水处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菌剂按重量比计,由以下成分制成:二氧化硅8-13份、聚丙烯酰胺10-15份、过硫酸盐3-5份、碳酸钠2-3份、复合微生物16-20份,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絮状束毛球菌、地衣芽孢杆菌、解脂假丝酵母、脱氮副球菌,其体积比为:絮状束毛球菌:地衣芽孢杆菌:解脂假丝酵母:脱氮副球菌=5:3:4:3。上述苯酚废水处理菌剂可用于处理苯酚废水。本发明解决了由于苯酚有毒性难以用微生物法处理苯酚的问题,该处理方法具有安全可靠、经济节能等优点。本发明通过将絮状束毛球菌制成菌剂来处理苯酚废水,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水处理的经济运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51284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110188113.5
申请日:2011-07-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50
Abstract: 氯胺杀灭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它涉及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杀灭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操作复杂,可行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操作步骤如下:在水温15~30℃下向原水管道中施加氯胺,使原水管道中氯胺浓度在1~3mg/L下保持3~12天。本发明优点:一、氯化消毒副产物少,在水中衰减慢、分散性好、穿透生物膜能力较强、活性低、持久性好,对于长距离输水管道末端的生物控制有较好效果,在控制生物方面效果比自由氯强;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的水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原水及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数量,且操作安全方便。本发明主要用于处理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
-
公开(公告)号:CN104211230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96206.8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9/04
Abstract: 一种用于应急处理饮用水突发性苯酚污染的水处理方法,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为了解决给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对原水突发苯酚污染去除效果差,消毒副产物生成量高的问题,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原水首先经O3氧化处理,然后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在絮凝初始阶段投加粉末活性炭,即可实现对苯酚的有效去除。本发明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前协同臭氧氧化和粉末活性炭吸附,出水再经常规工艺处理,可以有效应对原水中的高浓度苯酚突发污染,对原水中苯酚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5%。与传统臭氧氧化相比,本发明水处理方法对水中苯酚污染物的去除率高出86.14%,去除效果好。该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作业效率高、工作可靠、推广前景广阔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063561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29246.3
申请日:2014-07-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纳米材料与环境本底纳米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水环境中纳米材料与环境本底纳米污染物的几何模型,并赋予其物理意义;采用能量最小化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使其结构更加真实;在与真实环境一致的热力学参数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各原子的运动轨迹文件及相关计算文件;通过模拟所得到的运动轨迹文件及相关计算文件,研究纳米材料与环境本底纳米污染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征及关键作用。本发明在分子原子水平上从纳米材料与环境本底纳米污染物相互作用的角度去定量分析了纳米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协同污染效应,为水环境生态安全性保障和纳米科技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3548665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43654.4
申请日:2013-11-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A01G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 Y02P60/216 , Y02P60/642
Abstract: 实验室淡水壳菜培养装置及利用其培养淡水壳菜的方法,属于淡水壳菜研究领域。所述培养装置由培养池、内部隔板和吸附装置组成;培养池的左侧壁设置有进水口,右侧壁设置有出水口;内部隔板由前隔板和后隔板组成,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设置有吸附装置。在培养阶段,每天向培养池中投加营养物质,保持水温在22±2℃,原水在培养池内流速为0.1~0.2m/s,水中溶解氧浓度为2.2~3mg/L,水体pH控制在6.5~9,培养池中的水每10~14天更换一次。本发明的培养装置结构简单,在实验室条件下容易实现,附着装置有利于淡水壳菜的附着和生长;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对淡水壳菜的培养,获得较好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49677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504693.3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过氧化氢杀灭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涉及一种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在20~30℃的情况下,向长距离原水输水管道中投加过氧化氢,连续投加4~14天,控制原水中过氧化氢浓度为1~10mg/L。本发明中,过氧化氢不仅具有杀灭淡水壳菜的作用,作为预氧化剂均有较好的预氧化作用。对浊度、藻类、细菌及大肠菌群均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不增加后续水处理工艺的难度。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原水及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数量,使用该技术,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58219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62257.8
申请日:2012-05-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便携式简易超净工作台,属于无菌接种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超净工作台必须使用交流电源供电,不方便在野外使用的问题。它的防紫外线保护罩罩于有机玻璃工作箱外表面,有机玻璃工作箱为由不锈钢操作台和操作区玻璃罩组成的封闭箱体,不锈钢操作台前部设置有两个储物抽屉,不锈钢操作台后部设置有蓄电池槽、220V电源接口、车载电源接口和蓄电池系统开关,操作区玻璃罩的顶面为由上至下伸展的带弧度的全景式透明视窗;防紫外线保护罩上设置有控制开关透明视窗,控制开关透明视窗的位置与不锈钢操作台的侧面设置的控制开关的位置相对应。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菌的高洁净的工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2205999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10108909.5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高锰酸钾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涉及一种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解决现有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操作复杂、可行性差,及采用含氯消毒剂的杀灭法产生消毒副产物,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向原水输水管道中投加高锰酸钾,连续投加5~12天,控制每升原水中高锰酸钾浓度达到1.2~1.8mg,完成高锰酸钾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高锰酸钾能氧化杀灭淡水壳菜,淡水壳菜的死亡率达70%以上,同时高锰酸钾能去除水中嗅味,能发挥二氧化锰的凝核作用,预先达到絮凝和沉淀的目的,且不增加后续水处理工艺的难度。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稳定的特点,且无消毒副产物产生,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90876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188091.2
申请日:2011-07-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二氧化氯杀灭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它涉及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杀灭原水输水管道中淡水壳菜的方法操作复杂,可行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操作步骤如下:在水温15~30℃下向原水管道中施加二氧化氯,使原水管道中二氧化氯浓度在3~5mg/L下保持2~15天。本发明优点:一、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死亡率达到70%~100%;二、处理方法经济、安全,与液氯相比,二氧化氯具有稳定、副产物少等特点;三、对于去除铁锰和嗅味也具有很好的效果,成本低;四、操作安全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本发明主要用于处理原水管道中淡水壳菜。
-
公开(公告)号:CN1821745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09823.6
申请日:2006-03-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原水中剑水蚤类浮游动物及其幼体个体数量的检测方法,涉及一种浮游动物个体数量的检测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实际水体中剑水蚤及幼体个体数量的检测始终无法克服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方法以白色托盘作为检测用容器,采用适宜的人工光线照射,投加一定的高锰酸钾溶液,利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进行观察计数,最后得出水蚤及幼体的个体数量。本发明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出实际水体中的剑水蚤类浮游动物及其幼体的个体数量,确保有利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发展。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