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式工字型四足直线超声电机振子

    公开(公告)号:CN102437782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110435842.6

    申请日:2011-12-22

    Abstract: 夹心式工字型四足直线超声电机振子,属于压电超声电机技术领域。它消除了现有矩形四足直线超声电机振子中存在的耦生弯振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它包括两个水平复合梁和一个竖直复合梁,两个水平复合梁和竖直复合梁呈工字形排布,其水平复合梁和竖直复合梁上的压电陶瓷片分别采用两相电压激励,利用压电陶瓷片的伸缩振动在振子中激励出两个振动模态,两个振动模态叠加在四个驱动足上,即四个水平变幅杆的末端,驱动足表面质点产生椭圆运动轨迹,当四个驱动足和其两侧的动子在一定预压力下接触时,通过驱动足和动子之间的摩擦耦合即实现了动子的宏观运动输出。本发明适用超声电机的制作。

    夹心式工字型四足直线超声电机振子

    公开(公告)号:CN102437782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435842.6

    申请日:2011-12-22

    Abstract: 夹心式工字型四足直线超声电机振子,属于压电超声电机技术领域。它消除了现有矩形四足直线超声电机振子中存在的耦生弯振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它包括两个水平复合梁和一个竖直复合梁,两个水平复合梁和竖直复合梁呈工字形排布,其水平复合梁和竖直复合梁上的压电陶瓷片分别采用两相电压激励,利用压电陶瓷片的伸缩振动在振子中激励出两个振动模态,两个振动模态叠加在四个驱动足上,即四个水平变幅杆的末端,驱动足表面质点产生椭圆运动轨迹,当四个驱动足和其两侧的动子在一定预压力下接触时,通过驱动足和动子之间的摩擦耦合即实现了动子的宏观运动输出。本发明适用超声电机的制作。

    多足蠕动驱动型套筒折展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5450083B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610012893.0

    申请日:2016-01-08

    Abstract: 多足蠕动驱动型套筒折展机构,属于折展机构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套筒折展机构结构复杂、重量大、能耗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压电驱动器、内套筒、导轨和外套筒;压电驱动器包括六个驱动足、三个下端压电陶瓷组、竖直陶瓷组、三个上端陶瓷组和两个安装座;竖直陶瓷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连接一个安装座,三个下端压电陶瓷组安装在下端面的安装座的侧面,三个上端陶瓷组安装在上端面的安装座的侧面;每个下端压电陶瓷组和每个上端陶瓷组的末端各固定连接一个驱动足,六个驱动足的末端面均与外套筒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上端面的安装座上端与内套筒一端固定连接;导轨设置在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限制内套筒绕外套筒的转动自由度。本发明用于折展机构制作。

    分区激励式纵弯复合超声电机振子

    公开(公告)号:CN105406759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610012939.9

    申请日:2016-01-08

    Abstract: 分区激励式纵弯复合超声电机振子,属于压电超声电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纵弯复合型超声电机振子中存在的由纵振陶瓷和弯振陶瓷独立设置而带来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难于实现最佳布置问题。整片的压电陶瓷实现纵弯复合振动的激励,其中陶瓷的中间位置用于激励纵向振动,两侧的陶瓷用于激励弯曲振动,纵振陶瓷和弯振陶瓷不再是单独设置,而且他们在轴向方向的位置是重合的,解决了能量转换效率较低、难于实现最佳布置问题;采用整片的陶瓷片来实现纵弯复合激励,避免了传统方案中由半片弯振陶瓷组合方式激励弯曲振动带来的机电耦合效率低、发热严重等问题。本发明适用于超声电机振子制作领域。

    基于多压电振子弯曲运动的步进蠕动型驱动激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50081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0052537.1

    申请日:2016-01-26

    Abstract: 基于多压电振子弯曲运动的步进蠕动型驱动激励方法,涉压电精密驱动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压电驱动技术难于实现定位与行程的兼顾,以及压电叠堆器件采用轴向伸缩模式工作而带来的施加信号、输出位移受限的问题。本发明变幅杆设置在压电振子的末端,驱动足设置在变幅杆的末端,水平弯曲陶瓷组和竖直弯曲陶瓷组设置在压电振子首端;n个压电振子的首端均与基座固定连接,驱动足侧面均与动子接触,竖直弯曲陶瓷组施加直流激励信号会产生竖直方向的弯曲;水平弯曲陶瓷组施加直流激励信号后产生水平方向的弯曲,当驱动足与动子接触时,驱动足会通过摩擦力带动动子产生水平运动;保证一个驱动足和动子保持接触状态。它用于压电精密驱动。

    仿生爬行多足直线压电驱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04967355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428085.8

    申请日:2015-07-20

    Abstract: 仿生爬行多足直线压电驱动器,属于压电驱动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压电驱动器输出不稳定、预压系统结构复杂、弹性支撑环节振动幅度大、预压力施加复杂、工作频率范围窄、机械输出特性调整不灵活的问题。本发包括安装座和n个弯曲换能器,n个弯曲换能器对称安装在安装座的两侧,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弯曲换能器包括四片压电陶瓷、基梁、变幅杆和驱动足,基梁四个侧面分别固定一片压电陶瓷,变幅杆为截面逐渐变细的块体,基梁末端与变幅杆宽端固定连接,驱动足设置在变幅杆窄端,弯曲换能器通过基梁首端与安装座侧面固定连接;弯曲换能器中的4片压电陶瓷均沿厚度方向极化,且相互平行的2片压电陶瓷极化方向相同。本发明用于压电驱动。

    采用四足压电驱动器的超精密直线平台的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22683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293148.9

    申请日:2014-06-25

    Abstract: 采用四足压电驱动器的超精密直线平台的驱动方法,属于压电驱动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压电超声驱动器定位的精度和分辨力难以提高,无法克服强载、快速、大行程和高精度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本发明所述采用四足压电驱动器的超精密直线平台包括四足压电驱动器、平台和基座,所述四足压电驱动器包括一个竖直梁、两个水平梁和六组压电陶瓷;采用四足压电驱动器的超精密直线平台根据目标输出速度选择下述两种激励模式之一或者两种激励模式的组合来实现不同位移尺度的驱动;两种激励模式分别为交流激励连续模式和直流激励步进模式。本发明适用于驱动各种高精度直线平台,通过组合也可以实现多自由平台的驱动。

    蠕动驱动式两自由度套筒折展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5471315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610012937.X

    申请日:2016-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0095 H02N2/02 H02N2/10

    Abstract: 蠕动驱动式两自由度套筒折展机构,涉及折展机构技术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套筒折展机构结构复杂、重量大、能耗高、难于实现两自由运动的技术问题。该机构包括压电振子、外套筒、内套筒和万向轴承;压电振子包括伸缩陶瓷组、弯曲陶瓷组、前端盖、后端盖和驱动足,伸缩陶瓷组和弯曲陶瓷组依次紧固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前端盖上设置有驱动足,内套筒设置在外套筒的内侧,压电振子通过后端盖与内套筒固定连接,驱动足与外套筒的内侧面紧密接触;万向轴承包括外框架和转动球,万向轴承的外框架与内套筒固定连接,转动球与外套筒的内侧面紧密接触。本发明适用于作为套筒折展机构。

    多足蠕动驱动型套筒折展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5450083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610012893.0

    申请日:2016-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02 H02N2/023 H02N2/04

    Abstract: 多足蠕动驱动型套筒折展机构,属于折展机构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套筒折展机构结构复杂、重量大、能耗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压电驱动器、内套筒、导轨和外套筒;压电驱动器包括六个驱动足、三个下端压电陶瓷组、竖直陶瓷组、三个上端陶瓷组和两个安装座;竖直陶瓷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连接一个安装座,三个下端压电陶瓷组安装在下端面的安装座的侧面,三个上端陶瓷组安装在上端面的安装座的侧面;每个下端压电陶瓷组和每个上端陶瓷组的末端各固定连接一个驱动足,六个驱动足的末端面均与外套筒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上端面的安装座上端与内套筒一端固定连接;导轨设置在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限制内套筒绕外套筒的转动自由度。本发明用于折展机构制作。

    采用压电驱动的两自由度直线运动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5406758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610013001.9

    申请日:2016-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028 H02N2/04

    Abstract: 采用压电驱动的两自由度直线运动平台,属于多自由度运动平台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电磁电机驱动型两自由度直线运动平台存在的结构复杂、重量大、运动精度低等问题。压电振子位于静平台与动平台之间,静平台上表面平行固定有两个导轨,静平台的每个导轨上设置有两个滑块;动平台的下表面平行固定有两个导轨,动平台的每个导轨上设置有两个滑块;静平台上设置的四个滑块的上表面与动平台上设置的两个导轨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且静平台上设置的两个导轨与动平台上设置的两个导轨轴线相互垂直;压电振子处于静平台上的两个导轨之间,压电振子上的驱动足的上侧面与动平台下表面紧密接触。用到两自由度直线平台制作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