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156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3789.3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Q3/08
Abstract: 薄壁球壳类复杂微小构件吸附装夹用气路传输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气路传输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常规负压吸附手段夹紧力无法控制、装夹精度差、负压无法传递至回转运动部件,导致无法满足薄壁球壳类复杂微小构件装夹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所述装置包括真空吸头和真空腔体,还包括负压连通管、工件轴、过渡元件、零点快换系统、气路导通管、快换连接件和夹具底座;负压连通管、工件轴、过渡元件、零点快换系统、快换连接件、夹具底座、真空腔体和真空吸头首尾依次连接,过渡元件通过气路导通管与夹具底座连接。本发明用于薄壁球壳类复杂微小构件表面特征结构加工时的稳定吸附。
-
公开(公告)号:CN1189085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83137.7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有色熔石英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学元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解决现有方法往往因脱脂和烧结过程温度不合适等因素导致有色熔石英玻璃出现开裂或严重析晶的问题。本发明包括:S1、配制光敏树脂,将SiO2粉体分散在光敏树脂中,得到光敏浆料;S2、将光敏浆料打印形成三维玻璃生胚;S3、对玻璃生胚进行热重与示差扫描量热测量试验,构建过程中的热重与示差扫描量热数据曲线;S4、确定脱脂条件对玻璃生胚进行脱脂热处理;S5、将脱脂件置于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中进行离子掺杂,烘干;S6、对掺杂后脱脂件进行热膨胀测试确定烧结条件,对掺杂后的脱脂件进行烧结处理,得到所述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有色玻璃。
-
公开(公告)号:CN11872084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85876.5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试切对刀的复杂微小构件加工机床铣削轴空间位置标定方法,属于复杂微小构件加工领域。为解决现有机床铣削轴因偏置放置导致引入的空间位置无法准确、高效标定的问题。本发明基于试切对刀,将铣削轴轴线平行于Z轴移动方向时回转台位姿设为零点,通过回转台处于零点位置、顺时针偏转、逆时针偏转三种位姿下,对刀具和工件试切对刀,记录三种位姿下刀尖位置三维坐标,结合机床坐标系的空间坐标获得刀尖点在机床空间的相对位置坐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拟合出三次对刀完成时刀尖点所在的同圆,由上述特定偏转角度求解出铣削轴空间位置,从而实现空间位置标定,为微结构加工程序的编写与加工表面质量提供数据支撑与精度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7774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59259.7
申请日:2023-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9C64/165 , B29C64/20 , B29C64/245 , B29C64/255 , B29C64/30 , B29C64/314 , B33Y30/00 , B33Y40/00 , B33Y40/10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对偶磁场辅助DLP 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基于永磁铁的3D打印装置,结构简单、磁场方向单一,难以得到材料性能增强的复合材料的问题。所述3D打印装置包括位于中间的3D打印模块以及位于两边的相对设置的旋转磁场模块,每个旋转磁场模块均包括固定架体和固定架体上的伺服电机、驱动部件和永磁铁,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连接驱动部件的输入端,所述驱动部件用于带动永磁铁在固定架体内的转动。本发明装置可用于制造具有力学及磁性性能增强的复合材料的功能化构件,针对复杂结构具有较强的成型能力和打印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3364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60449.3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坐标转换的薄壁球壳类复杂微小构件表面微坑结构加工方法与装置,涉及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坐标转换方法无法适用于薄壁球壳类复杂微小构件五轴联动超精密加工坐标的转换与生成的问题。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微球靶全表面微坑点集初始坐标;S2、将C轴转动一定角度,使微球靶表面任意待加工空间微坑点旋转至C轴运动单元轴线所在水平面,B轴旋转一定角度,使铣削轴轴线和Z轴直线运动单元夹角与待加工点‑工件坐标系原点连线和Z轴直线运动单元方向夹角相等,获取B轴和C轴坐标以及X/Y/Z直线轴运动单元在工件坐标系下的坐标;S3、将工件坐标系的坐标转换为加工坐标系下的加工坐标,对微坑结构进行高精度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536566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68376.7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K26/356 , B23K26/14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O2激光的大口径熔石英元件两步法抛光方法,属于光学元件激光加工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大口径熔石英元件通过机械加工操作繁琐且表面有缺陷及粗糙度高,现有激光加工造成表面残余应力分布不均,表面易产生裂纹的问题。本发明根据熔石英材料与CO2激光相互作用机理,为提升大口径熔石英元件的初始损伤阈值、提升元件表面质量,提出CO2激光两步法抛光大口径熔石英元件的加工方法,包括表面缺陷的蒸发抛光和表面熔融抛光,最终实现大口径熔石英元件的表面加工。可大幅提升表面质量,降低粗糙度以及表面缺陷;克服了大口径光学元件由于表面残余应力不均匀导致的产生表面裂纹和变形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64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68369.7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3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假想温度均匀分布的熔石英元件CO2激光抛光速度优化方法,属于光学加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CO2激光抛光熔石英元件工艺过程中,由于热量累积导致分布不均匀的假想温度和残余应力会影响光路的传输、导致元件产生较大的变形,甚至产生表面裂纹,严重影响了该工艺的工程应用的问题。本发明以假想温度分布与残余应力分布的对应关系为基础,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CO2激光抛光后熔石英元件内部假想温度二维分布,对抛光过程中瞬时速度进行优化,以实现元件内部假想温度的均匀分布,进而得到残余应力分布均匀的熔石英元件,防止元件表面变形和产生表面裂纹,从而为CO2激光抛光熔石英元件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69593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63350.9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薄壁球壳类微小构件装夹的真空吸附夹具及吸附方法,涉及薄壁球壳类微小构件装夹技术领域。针对在薄壁球壳类微小构件全表面均布微坑结构加工过程中,存在现有装夹方式因操作困难、控制部件较为复杂,致使球壳变形较大、重复定位精度较低等问题而提出的。技术要点:真空吸头与真空吸附夹具主体的吸附端密封可拆卸连接,真空吸附夹具主体上沿其轴向的真空腔沿连接端至吸附端孔径变小;真空腔作为主气源通道,真空吸附夹具主体上开有与真空腔连通的副气源接口。采用真空吸附夹具吸附薄壁球壳类微小构件时,对吸头的具体结构形状及真空负压的大小进行计算校核。本发明所述的夹具夹头适于可依据薄壁球壳变形情况灵活调整真空度大小,即调整夹具夹头的吸力,减小装夹变形,保证加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9564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63287.9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球壳类微小构件全表面微坑结构加工的工艺方法,涉及微小构件表面加工方法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对薄壁球壳类微小构件的加工时间长,加工效率低,加工精度低,加工位置不准确,加工误差较大等问题,加工后的批量部件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标准的问题,依次通过真空吸附装夹、高分辨率CCD对刀、多轴联动数控加工、零点快换掉头装夹、特征坑点捕捉及坐标确定、剩余坑点微结构加工等步骤,采用初次装夹真空吸附夹具、二次装夹真空吸附夹具、第一高分辨率CCD相机、第二高分辨率CCD相机和球头铣刀等部件实现对薄壁球壳类微小构件全表面加工,满足实际加工需求,通过多轴联动进行微铣削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实现了微小构件高精度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467561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0366496.9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一种针对悬臂梁状弱刚度微车刀外圆车槽的车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涉及超精密弱刚度微槽车削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悬臂梁状弱刚度微车刀挠度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进行优化的问题。具体过程为:步骤一、分析出影响刀具挠度变形的切削力分量,建立该切削力分量的函数模型;步骤二、根据切削力分量函数模型建立挠度变形的函数模型;步骤三、根据挠度变形函数模型建立实际进给距离的函数模型;步骤四、根据实际进给距离函数模型代入挠度变形的函数模型中进行循环计算,求得最终实际进给距离的函数模型;步骤五、根据最终实际进给距离的函数模型,建立槽深误差的函数模型,通过分析各参数对槽深误差的影响规律对各参数进行优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