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0137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50345.0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1N33/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河流生态风险评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利用底栖动物评估尾水补水河道生态毒性效应的方法。通过先评估河流的评估范围,将每条评估河流划分为多个评估河段,在每个评估河段设置对应数量的监测点,以底栖动物作为评价物种,对各个监测点进行现场调查,结合环境DNA技术,获得不同评估河段的大型底栖的多个生物指数,然后对不同评估河段的大型底栖的各个生物指数进行对比分析,若所有生物指数中从下游至上游呈现下降趋势的生物指数的数量超过预设的数量阈值,且所有生物指数随时间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则确定存在生态毒性效应。采用多次、长时间间隔的调查和多维度、多指标的分析方式来准确评估尾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毒性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3448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17409.X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9K17/40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所述改良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改性生物炭60‑80份、缓释钙镁微球30‑50份、尿素30‑50份、有机酸30‑48份、腐殖酸铵12‑16份、离子交换树脂10‑20份、磷石膏1‑5份;改性生物炭通过硝酸钾和丙酮酸酐改性制备得到;缓释钙镁微球的制备为将硫酸镁和硫酸钙搅拌形成混合物,加入水和聚乙烯醇搅拌均匀,通过喷雾干燥法制成缓释钙镁微球。本发明的改性生物炭具有丰富的空隙结构、巨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和通透性,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疏松土壤,解决了板结和龟裂问题,可以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避免水分过度蒸发带动盐分上升造成土壤返盐。
-
公开(公告)号:CN11718549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97040.5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4 , C02F3/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方法,使有机污染物尾水流经共生处理塘,所述共生处理塘内栽种有水生植物、投放有功能藻类以及微生物搭载生物炭,所述水生植物、功能藻类以及微生物搭载生物炭上的功能微生物共同构成一草‑藻‑菌共生系统;所述功能藻类由尖尾栅藻、铜绿微囊藻和绿球藻混合组成,所述微生物搭载生物炭上的功能微生物由节杆菌、假单胞菌、微杆菌、酸微菌混合组成;本发明采用草‑藻‑菌共生系统来处理污水,能够获得很高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三者共同作用互利共生有利于维持该共生系统的稳定,且整个系统易于构建;还能够降低了运行成本,避免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153339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0250048.3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河道底泥的基底改良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改性生物炭60%~70%,沸石10%~20%,粘结剂20%~30%。制备方法包括S1:将改性生物炭、沸石和粘结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粉料;S2:向混合物粉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糊料,养护;S3:养护后的混合物破碎并筛分,获得基底改良材料。应用过程中将基底改良材料均匀投加到河道中,并种植耐污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改良材料采用改性生物炭60%~70%、沸石10%~20%、粘结剂20%~30%的比例,配比合成改良剂后对底泥和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物都有很好的削减效果,并且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11047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77900.7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黑臭河道水质强化净化的三维立体式生态浮床,其结构包括浮床结构主体、生物填料以及生物石;结构成型方法:在流动缓慢甚至处于静止的河流湖泊里,通过简易的组装,形成一种三维立体式高效生态浮床。主要针对城市黑臭河道N、P营养盐及其他水中的有机污染负荷的去除,提高水体透明度及溶解氧。优点:这种三维立体式高效生态浮床的水质强化净化方法,首次提出水生植物—生物填料微生物—生物石组合生态浮床的理念,生态浮床植物、生物填料接触氧化和生物石微生物三者之间既存在处理水体的先后关系,有效完成功能互补。尤其在冬季或其他低温天气下,在水生植物枯萎的状态下,生物填料和生物石能有效的弥补它的空缺,持续、高效净化重污染城市黑臭水体,并实现水生态和水功能恢复和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04961313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51542.8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Y02W1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城市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的方法。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专用真空反应炉,在缺氧条件下,通过高温热解制成污泥生物炭,经过玻璃纤维浸润对SBC进行改性,最终制得具有稳定性结构、高空隙度,并且具有抗酸碱冲击的污泥生物炭,在污泥厌氧消化产酸阶段,以适当比例加入到反应器中,可明显吸附、捕获反应器中游离态重金属,最终加速并增强污泥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该方法基本不会对污泥厌氧消化反应体系产生不利影响,产生的沼渣含水率明显降低,脱水性能明显改善。本发明可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工程中,有效增强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加速污泥稳定化进程,这对于厌氧消化后污泥土地利用过程中,降低重金属环境污染风险和提升土壤健康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649608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10194905.6
申请日:2009-09-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其包括底部基础、生态挡墙、观赏平台以及护坡区域;其各个部分沿着河流到河岸的水平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底部基础由素砼垫层和钢筋砼底板组成;所述生态挡墙由多孔混凝土基础和生态块石挡墙组成;所述观赏平台由木桩和挡板结构配合底部的碎石和顶部卵石结构组成;所述护坡区域是采用木桩、木质栅栏和无纺布将用于回填的疏浚底泥固定在岸坡上,在区域内分别种植草本、灌木和乔木三种不同类型植物。本护坡结构可针对沙质土壤质地疏松较松散的特点,利用生态挡墙兼具结构稳定性和物质交换性的特点,同时利用生态的材料(原木和疏浚底泥)代替传统硬质护坡形式。
-
公开(公告)号:CN101514053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910047797.X
申请日:2009-03-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炼钢废渣作为基质的富营养化水体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式,由人工湿地池体、基质层、湿地植物系统和布水系统组成,布水系统由配水管、碎石配水区、碎石出水区和出水渠组成,基质层位于人工湿地池体内,基质层两侧分别为碎石配水区和碎石出水区,基质层上部铺设覆盖层,覆盖层的表面是湿地植物系统;碎石配水区一侧设有配水管,碎石出水区连接出水渠;基质层的基质材料采用钢渣和干渣混合物,钢渣和干渣体积比为4∶1~6∶1。本发明特别适合村镇高浊度、高N、P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和修复。实验表明,受污染养殖和景观水体经过本发明处理后,出水水质基本满足国家地表水III类水标准,有些月份出水水质甚至符合国家地表水II类水标准,TP和SS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NH4+-N去除率也达到8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445300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07328.5
申请日:2008-12-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富营养化水体低能耗泳动床-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方法,首先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通过涵管导入到配水槽,通过提水系统提升到调节池,再依次通过重力作用进入高速泳动床和人工湿地系统,出水最后回到景观水体,或者作为自来水原水。与单一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相比较,利用人工湿地-高速泳动床组合工艺,对村镇高浊度和高有机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优势明显,CODcr去除率为74-87%,;TN去除率为59-80%;NH4+-N去除率为68-85%;TP去除率为76-91%使得整个受污染水体由过去的V类和劣V类水体,变成目前的IV类水体或优于IV类水体。同时也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维护和运行成本。本发明在对我国典型城镇富营养化污染控制、改善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681533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162044.4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中氟化物处理用材料与应用;所述材料为钙改性铝‑镧混合金属氧化物,其原料包括生物模板、可溶性镧盐、可溶性铝盐、可溶性钙盐和尿素;所述生物模板包括棉纤维素、香蒲绒、棉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所述材料为在尿素分解形成的碱性环境下,生物模板、可溶性镧盐、可溶性铝盐、可溶性钙盐受热共沉淀形成均匀的氢氧化物沉淀;之后通过高温煅烧形成的稳定的钙改性铝‑镧混合金属氧化物;所述污水中氟化物处理用材料应用为在含氟污水中去除氟离子。本发明制备的污水中氟化物处理用材料能够大幅提升原材料的吸附速率和除氟效率,在较低的用量下实现较高浓度氟离子的吸附去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