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3388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331285.5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对公共建筑室内突发空气污染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来模拟常规通风下突发空气污染的动态浓度分布;将该模拟对象划分计算区域;通过多主体模型软件得到计算区域的人员动态分布规律;根据动态浓度分布和人员动态分布来计算空气污染累积暴露风险;确定优化函数模型以得到通风重点保护区域;确定通风重点保护区域的空气污染浓度设计阈值;根据该浓度设计阈值反向匹配得到应急通风方案;检验应急通风方案至最终输出通风安全区域。本发明通过空气污染浓度设计阈值反向匹配相应的应急通风方案及运行控制措施,在公共建筑室内营造通风安全区域,进而在突发空气污染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共建筑室内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176060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410001519.5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VOCs处理的稀释剂和热量同步回收调控方法,根据稀释剂使用需求量确定RTO废气焚烧炉和变温吸附冷凝回收装置处理风量分配比例,实现稀释剂的指定量回收,以避免回收多余稀释剂造成危废的负担,并且对RTO废气焚烧炉高温烟气热量进行深度利用,在满足RTO废气焚烧炉自维持运行的前提,将多余的热量用于变温吸附冷凝回收装置脱附载气的加热和制冷,降低VOCs回收能耗,并给出有机废气分配风量和RTO高温烟气余热利用分配比例的计算方法,使VOCs回收效率一定程度上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1743636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323129.1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7/11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出口局部降温的旋风辅助射流优化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隧道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温度限值和超温区域;步骤S2:根据隧道的形状和尺寸,基于伯格斯‑罗特涡模型确定旋风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步骤S3:获取射流风机和旋风风机的布置位置,建立隧道模型,得到关键可变参数与旋风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的对应关系;步骤S4:变更关键可变参数,直至超温区域的温度低于温度限值,其中,超温区域的温度由超温区域的通风量和初始温度得到,超温区域的通风量由旋风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得到;步骤S5:输出最终确定的关键可变参数控制射流风机和各旋风风机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降低能耗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8073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71602.7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15/00
Abstract: 一种多元圆柱颗粒固体床阻力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随机取样圆柱颗粒;(2)测量并计算圆柱颗粒的几何参数;(3)测量并计算圆柱颗粒固定床的堆积参数;(4)查询流体参数;(5)将上述参数代入把发明提出的公式确定固定床阻力。本发明适用于圆柱直径1~6mm,表观流速小于1m/s的多元圆柱颗粒固体床的阻力计算,由于直接以圆柱直径和高度作为特征尺寸,而非Ergun方程扩展方程的等效直径,提出了专用于圆柱颗粒的空隙率‑阻力相关关系,精准计算圆柱颗粒阻力,因此对于圆柱颗粒固定床阻力计算更加准确,可满足气体吸附、催化反应、生物质燃烧等领域的工程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2149364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0919008.3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智慧人居环境气流组织优化方法,通过人工智能的引入实现人居环境气流组织的快速、全局优化。首先,将建筑室内的几何数据、通风参数与其对应的流场信息数据进行快速组织归纳,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抽象出数据背后的隐藏关联;其次,定制基于机器学习的建筑环境性能化模拟工具,并将其应用于通风方案、建筑室内构造的设计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优点为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可以大幅提高人居环境气流组织的模拟计算效率,减少气流组织优化所需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8733881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1810331285.5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8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对公共建筑室内突发空气污染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来模拟常规通风下突发空气污染的动态浓度分布;将该模拟对象划分计算区域;通过多主体模型软件得到计算区域的人员动态分布规律;根据动态浓度分布和人员动态分布来计算空气污染累积暴露风险;确定优化函数模型以得到通风重点保护区域;确定通风重点保护区域的空气污染浓度设计阈值;根据该浓度设计阈值反向匹配得到应急通风方案;检验应急通风方案至最终输出通风安全区域。本发明通过空气污染浓度设计阈值反向匹配相应的应急通风方案及运行控制措施,在公共建筑室内营造通风安全区域,进而在突发空气污染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共建筑室内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1280066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594369.1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N3/12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一种面向工业环境移动个体的工位送风设计方法,通过遗传算法耦合伴随方法优化工位送风气流参数控制向工业环境移动个体的工位送风,为高污染场所个体呼吸污染暴露减量。以控制移动个体的呼吸暴露量为主要设计目标,同时对工位送风出风风速、角度、动量进行优化,优化过程以移动个体呼吸暴露量、送风速度及出风面积为优化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的自适应遗传操作自动反向输出设计目标优化值。本发明实践上较正向设计的反复试算节省了大量的模拟计算时间,操作简洁易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00026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597000.2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OCs热氧化处理的综合余热回用系统及回用方法。系统包括:蓄热式焚烧炉、分流器、吸收式制冷机、吸附床、循环风机和补风机。方法包括:将燃烧室产生的烟气的一部分输送至吸收式制冷机,另一部分输送至吸附床,将吸附床排出的脱附气体再输送至燃烧室内燃烧,将产生的二次烟气的一部分输送至吸收式制冷机,另一部分输送至吸附床,将吸附床排出的二次脱附气体再输送至燃烧室内燃烧。中间伴随着补风过程。本发明的废热回收为梯次取热,包括蓄热室蓄热、吸收式制冷机取热、生活热水加热和脱附热气源,根据不同余热利用方式的气体温度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废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9241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292414.4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阻高效组合式新风过滤系统,其包括顺序连接的新风过滤箱体(1)、进风管(2)、进风导流叶片(3)、板式过滤器(4)、袋式过滤器(5)、密褶式过滤器(6)和出风管(7),室外污染新风经进风管(1)进入过滤箱体,经板式过滤器(4)、袋式过滤器(5)、密褶式过滤器(6)组合过滤后从出风管(7)送入室内空间。本发明通过板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和密褶式过滤器的组合过滤方式,将容尘量主要分布在容尘量较大阻力较低的板式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密褶式过滤器则保证了整个过滤系统的高效过滤性能,从而实现了超低阻力的高效过滤性能,在运行过程中带来巨大的节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76595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08374.8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F24F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1/0001 , F24F11/30 , F24F11/77 , F24F2110/00 , F24F211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管变排风量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其中,控制系统包括主风管、主风机、排风支管、静压传感器以及变频控制器,主风机设于主风管内,主风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风支管,变频控制器控制连接于主风机,静压传感器连接于变频控制器,静压传感器包括一设于主风管内的传感端以供监测主风管内的静压值并将静压值传输至变频控制器,变频控制器接收分析静压值并向主风机发出变频运行指令。本发明解决了解决对变排风量控制的问题,满足了技术需求的同时保证系统高效节能的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