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H18基因在制备结直肠癌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及试剂盒

    公开(公告)号:CN105755153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300848.5

    申请日:2016-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结直肠癌基因诊断分子标志物——PCDH18基因在制备结直肠癌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以及一种结直肠癌诊断试剂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发现了一种结直肠癌新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PCDH18基因在制备结直肠癌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以及一种结直肠癌诊断试剂盒,与传统的检测手段相比,分子标志物的诊断更及时、更特异,从而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检测便隐血的胶体金双联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67124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957596.9

    申请日:2015-1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77 G01N33/5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便隐血的胶体金双联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由底衬以及顺次搭接粘贴在底衬上的样品垫、标记垫、包被膜和吸水纸组成,所述标记垫上包含有胶体金标记的鼠抗人Hb单克隆抗体Hb1和鼠抗人Tf单克隆抗体Tf1,鼠抗人Hb单克隆抗体Hb1浓度为5~20μg/mL,鼠抗人Tf单克隆抗体Tf1浓度为5~20μg/mL。本发明对粪便中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进行同步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Hb检出限为200ng/ml,Tf检出限均为40ng/ml),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提高,能准确检测无症状、少量、持续,肉眼和显微镜下看不到的消化道出血,并且不受动物血等药物干扰。

    一种时间分辨荧光定量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的试剂盒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555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1910357266.4

    申请日:2019-04-29

    Inventor: 张云 张肖 宋良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灵敏性,利用稀土钒酸盐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结合干式免疫荧光分析仪实现高灵敏度、可准确定量、简便快捷的25羟基维生素D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本发明试剂盒能够准确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和全血样本中25羟基维生素D的含量,通过滤血膜样品垫的处理可过滤全血样本,利用时间分辨检测技术,可避免样本本身荧光干扰,荧光微球为稀土钒酸盐纳米材料具有背景低,荧光信号强,信噪比高等优势,标记通过共价键将稀土钒酸盐纳米颗粒与抗体连接,标记产物稳定,具有检测范围宽(3~100ng/mL)、灵敏度高(检出限3ng/mL)、准确度高、检测快速简便等特点。

    一种离子共掺杂的紫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80680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111412106.9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掺杂的紫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材料的化学表达式为Mg4Y2‑xLuxGe3O13:aBi3+:bM,其中,Bi3+为发光中心离子,M为Li+,Sm3+,Yb3+,Gd3+中的至少一种,其中,0≤x≤2,0.25%≤a≤2%,0%≤b≤15%。该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煅烧温度为1300℃,煅烧时间5小时。本发明通过元素种类及元素含量,实现了从340nm到330nm的余辉发光峰的调节;本发明合成的长余辉材料能够被紫外灯激发,并且通过共掺杂不同的离子和调节掺杂离子的浓度,极大增强了其330nm左右余辉性能,紫外余辉发光时长可持续8小时以上。该材料还可以结合光催化剂TiO2合成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剂,表现出持久的光催化性能。

    一种近紫外激发的窄带深蓝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441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398145.6

    申请日:2022-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紫外激发的窄带深蓝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化学结构式为:Ln2Si2O7:xBi3+,其中Ln为Sc,Gd,Y,Lu中的至少一种,1≤x≤6,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按照化学式Ln2Si2O7:xBi3+中的化学计量比,分别称取含Ln化合物,含Si化合物,含Bi化合物,将化合物混合后研磨均匀,得到混合物;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混合物加热煅烧,然后冷却,得到近紫外激发的窄带深蓝发光材料。本发明通过阳离子取代,将Ln2Si2O7:xBi3+(Ln=Sc,Gd,Y,Lu)的荧光从450nm调整到403‑422nm,最强的吸收峰位于n‑UV区(370‑380nm),其中,Sc2Si2O7:Bi3+在372nm n‑UV激发下产生403nm深蓝色发光,FWHM为41nm,量子产率为41.2%,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其在全光谱照明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一种COVID-19抗原检测卡、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730832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155299.8

    申请日:2021-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VID‑19抗原检测卡、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和纳米医学领域,其中所述采用的稀土纳米探针为核壳结构氟化铒钠包覆氟化钇钠,粒径为20nm~30nm,其组成为:NaErF4@NaYF4,其中,NaErF4为全铒掺杂核结构;NaYF4为壳层,@表示NaYF4包覆在NaErF4表面。本发明的纳米探针为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具有背景低,发光寿命长,荧光信号强,信噪比高等优势,标记通过共价键将探针与新冠单克隆抗体连接,标记产物稳定,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快速简便等特点,可对早期新冠疑似患者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和唾液样本进行筛查检测,能够快速特异地帮助临床确诊。

    稀土掺杂纳米探针及制备及新冠状病毒检测探针

    公开(公告)号:CN111234819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0192045.9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稀土掺杂纳米探针及制备及新冠状病毒检测探针。其中,稀土掺杂纳米探针,为核壳结构镨掺杂氟化镥钠包覆氟化钇钠,其组成为:NaLu1‑xF4:Prx@NaYF4,其中,NaLu1‑xF4为基质,掺杂离子为Pr;冒号“:”表示为镨掺杂;x为稀土离子掺杂摩尔比,x的范围为0.0005~0.05;NaYF4为壳层,@表示NaYF4包覆在NaLu1‑xF4:Prx表面。本发明利用稀土氟化物作为基质,通过不同稀土离子的掺杂,合成了高性能的镨掺杂氟化镥钠纳米探针,镥的掺杂以及掺杂比例进一步降低基质的声子能,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而镨的掺杂可以利用镨在610nm左右的发光,方便了其检测,故而制备出了光化学性质稳定强、发光寿命长的稀土纳米探针。

    稀土掺杂纳米探针及制备及新冠状病毒检测探针

    公开(公告)号:CN11123481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92045.9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稀土掺杂纳米探针及制备及新冠状病毒检测探针。其中,稀土掺杂纳米探针,为核壳结构镨掺杂氟化镥钠包覆氟化钇钠,其组成为:NaLu1-xF4:Prx@NaYF4,其中,NaLu1-xF4为基质,掺杂离子为Pr;冒号“:”表示为镨掺杂;x为稀土离子掺杂摩尔比,x的范围为0.0005~0.05;NaYF4为壳层,@表示NaYF4包覆在NaLu1-xF4:Prx表面。本发明利用稀土氟化物作为基质,通过不同稀土离子的掺杂,合成了高性能的镨掺杂氟化镥钠纳米探针,镥的掺杂以及掺杂比例进一步降低基质的声子能,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而镨的掺杂可以利用镨在610nm左右的发光,方便了其检测,故而制备出了光化学性质稳定强、发光寿命长的稀土纳米探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