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超燃燃烧室内燃料喷射和掺混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16115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126166.7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R3/16

    Abstract: 一种提升超燃燃烧室内燃料喷射和掺混的设计方法,涉及超燃冲压发动机。先据所需燃料总流量确定圆形燃料喷嘴的直径和个数,并对仅带有单个圆形燃料喷嘴的算例进行数值计算,获得燃料的扩散直径以及壁面边界层发展规律;接着确定半球体涡流发生器的直径和位置;之后确定圆形燃料喷嘴的位置;确定相邻两个半球体涡流发生器的中心距;确定膨胀段的转折角、长度、位置;最后采用等熵压缩段过渡连接膨胀段和超燃燃烧室上壁面,进而完成整个超燃燃烧室喷射系统构造的设计。提高超燃燃烧室的工作效率,缩短超燃燃烧室的尺寸,减轻超燃燃烧室的重量,增加发动机推力,有利于燃料组织稳定燃烧。总压损失小,热负荷小,降低超燃燃烧室内结构热防护的难度。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7150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125233.3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7/042

    Abstract: 一种兼顾锥导与密切乘波的鼓包进气道设计方法,涉及超声速进气道。根据乘波理论的反演设计思想给出三维激波系,激波系中间为圆弧,两边为曲线,圆弧圆心与密切曲线的曲率中心连续,且两者二次相切过渡,曲率半径沿中心向两侧递增,在给定激波曲线后将密切曲线离散成许多离散点,即得对应不同离散点的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由已知圆弧得到相应的圆心和半径;由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构型获得鼓包下表面型线,圆弧对应的半径与鼓包下表面型线相交;密切曲线对应曲率半径与下表面型线相交;利用锥导与密切乘波理论进行流线追踪即得鼓包三维曲面;鼓包进气道排除附面层的作用由鼓包与进气道唇口共同作用完成,唇口位于三维激波系内且与激波系紧贴,即完成。

    一种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农业植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73303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10219030.6

    申请日:2015-05-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农业植保方法,涉及无人机农业植保。使用基于悬挂系留系统的长航时多旋翼无人机装置,设有电源、通电导轨、通电导轨支杆、导电滑块、轻质柔软导线和多旋翼无人机。对植保作业区进行测量;根据作业区面积设计通电导轨支杆分布位置;安装通电导轨支杆、通电导轨和导电滑块;接通电源和无人机,实施农业植保作业。通过轻质柔软导线的拉拽作用可拉动导电滑块沿导轨滑动,导电滑块上的导电片与导轨上的导电芯线在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摩擦接触状态,保证导电滑块与通电导轨的芯线导电畅通。多旋翼无人机可以在农业植保作业区域实现长航时作业,在自身无需携带电源的情况下无人机可以提高有效载荷,实现对植保作业区的大范围覆盖。

    一种高超声速风洞湍流度间接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9022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220104.3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超声速风洞湍流度间接测量方法,涉及风洞湍流度测量。提供利用微型空速管测量高超声速风洞流场中的压力脉动,再根据压力脉动与速度脉动的关系换算间接得到湍流度的一种高超声速风洞湍流度间接测量方法。包括风洞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风洞数据采集的过程是利用装有微型空速管的可调节装置测出风洞来流不同位置的脉动压力值,并用其他探针测得其他风洞数据。数据分析的方法是对已测得的压力脉动值和其他风洞数据进行分析,推导得到高超声速气流中压力脉动与速度脉动的函数关系式,从而计算得到高超声速风洞的湍流度。压力脉动和速度脉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简单明了,只需测得压力脉动并经简单计算就可得到高超声速风洞的湍流度,方便快捷。

    飞行器前体与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08975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19732.4

    申请日:2015-05-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飞行器前体与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涉及飞行器。以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为基础。轴对称内收缩基本流场仅包括轴对称内收缩回转壁面,该内收缩回转壁面由该内收缩基本流场由两段压缩角不同的压缩型线连接组成,在指定隔离段出口形状后在进气道每一周向平面进行不同径向位置的基本流场流线追踪,从而保证该内收缩基本流场同时满足飞行器前体与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获得带前体内乘波式高超声速进气道一体化装置。克服了传统进气道因前体作用导致进气道溢流严重的缺点,实现进气道全流量捕获来流,增大发动机推力的同时减小溢流阻力;增大进气道的工作范围,提高进气道的低马赫数性能。

    高超声速飞行器与进气道内外乘波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62087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673528.0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高超声速飞行器与进气道内外乘波一体化设计方法,涉及临近空间飞行器。先指定空气动力学特征再反推出满足该特征的设计方案。指定某复杂形状的三维激波曲面,获取其横向曲率中心变化规律;由此反推出满足乘波设计所需的一系列基本流场;在每一周向位置的基本流场中进行不同曲率中心,不同径向位置的流线追踪;最终获得能够产生该指定复杂三维激波曲面的乘波装置,即一体化设计方案。在保持乘波体与内乘波进气道优点的同时,实现了两种高性能装置的一体化设计,能够同时获得高升阻比的乘波体构型及全流量捕获的进气道方案,从而提高飞行器的总体性能。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乘波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3996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20303.4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乘波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方法,涉及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二元进气道所需的基本流场;确定设计截面所在位置;按工况要求设计在设计截面内前缘捕获型线的投影,并求出各楔切面内前缘点至激波点在z方向上的投影距离;获取各离散激波点所对应的楔切面位置内压缩型线应具有的压力分布;按求出的压力分布运用二维特征线法得到新生成的二元进气道压缩型线;将得到的二元进气道压缩型线排列于相应的前缘捕获型线处构成完整的进气道压缩型面,三维造型后,得到乘波前体与二元进气道一体化装置,完成横向压力梯度可控的乘波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可保证装置有较高的升阻力特性,增大发动机推力的同时减小外流阻力。

    高超声速飞行器与进气道内外乘波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62087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73528.0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高超声速飞行器与进气道内外乘波一体化设计方法,涉及临近空间飞行器。先指定空气动力学特征再反推出满足该特征的设计方案。指定某复杂形状的三维激波曲面,获取其横向曲率中心变化规律;由此反推出满足乘波设计所需的一系列基本流场;在每一周向位置的基本流场中进行不同曲率中心,不同径向位置的流线追踪;最终获得能够产生该指定复杂三维激波曲面的乘波装置,即一体化设计方案。在保持乘波体与内乘波进气道优点的同时,实现了两种高性能装置的一体化设计,能够同时获得高升阻比的乘波体构型及全流量捕获的进气道方案,从而提高飞行器的总体性能。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05876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673530.8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的设计方法,涉及近空间飞行器。喷嘴分布的基本方式有三种:根据流动特征在近涡壁面周向分布喷嘴、沿流向分布喷嘴或在近涡壁面“品”字形分布喷嘴。解决了现有超燃冲压发动机按部件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即进气道设计要尽量控制出口均匀性,而燃烧室设计要人为引入非均匀涡结构。利用三维内收缩进气道出口的低能/低速区和角区涡结构,合理配置燃烧室喷嘴位置,加强进气道和超燃燃烧室之间流动特征的联系,可以增强燃料喷射和掺混效果,从而间接提高燃烧效率,提高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总体性能。

    一种完全流向抽吸的三维内转进气道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50597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610594338.3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完全流向抽吸的三维内转进气道设计方法,涉及进气道边界层抽吸。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特征线法求解轴对称基本流场;运用流线追踪方法生成三维内转进气道压缩型面;根据位移厚度公式计算三维内转进气道肩部不同位置锥切面位移厚度;以进气道压缩型面与位移厚度为基础,设计完全流向抽吸口;以完全流向抽吸口构造新的进气道出口形状,并等直向后拉伸得到三维内转进气道隔离段;获得能够完全沿流向排除附面层低速低能气流,不影响高速高能气流在进气道内的流动特征的三维内转进气道。可显著提升三维内转进气道自起动性能。可保证将附面层低能流完全排除,不影响进气道内部流动特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