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1840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0084863.4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gossip算法的小基站分布式网络同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邻居节点选择步骤,将同步基站构成的网络抽象为无向图,其中每个基站节点均为对等实体,每个节点选择其邻居节点集合;S2、同步信息交换修改步骤,定义节点同步开始时刻,接收邻居节点的定时信息,随机选择节点,通过侦听邻居节点集合里所有节点的同步信号得到所有邻居节点的定时信息,修改定时信息;S3、区域节点同步步骤,重新进行节点选择,直至所有节点的定时信息均被修改过,判断所有节点的定时时间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同步成功,否则跳转至S1步骤。本发明能够在无宏基站的情况下完成小基站的分布式同步,满足同步精度要求、提高基站的收敛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8080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669950.6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用户设备为中心的微小区半分簇干扰协调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基站所属的用户设备所受的干扰信息;基于所获取的基站所属的用户设备所受的干扰信息,对用户设备和基站进行分类;根据基站和用户设备的分类结果,使用半分簇策略对用户设备进行分簇;对每个簇内的用户设备进行资源分配;当对每个簇内的用户设备进行资源分配完毕时,对每个所述用户设备的干扰信息进行更新,直至整个通信系统的总速率达到稳定状态。上述的方案,可以提高超密集网络中资源分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332596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710383091.5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7/04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迫零的毫米波通信系统混合预编码方法,包括:根据信道矩阵构建迫零预编码矩阵;利用QR分解将迫零预编码矩阵分解成一个酉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的乘积;利用阵列流形矢量对第二步中的酉矩阵进行匹配,构造模拟端预编码矩阵,矩阵中的元素具有恒模特性;利用模拟端预编码矩阵和迫零预编码矩阵得到数字端的预编码矩阵,最后的混合预编码矩阵表现为模拟端和数字端预编码矩阵的乘积。在发射天线数大于接收天线数的毫米波下行系统中,本发明所需射频链路数与接收天线数相同,与射频链路数与发射天线数相同的传统ZF预编码相比射频链路数目更少,从而减少了系统的硬件成本和额外的硬件设备功率开销。
-
公开(公告)号:CN107172682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710556079.X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分簇的超密集网络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基站动态分簇过程,对网络中随机分布的基站进行动态分簇,通过改进型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网络中大量基站的分簇,为不同模式用户的簇内资源块分配提供有效分配空间;资源块分配过程,根据步骤一中的分簇结果,对中心用户的单基站资源分配和边缘用户的簇内CoMP资源分配进行联合处理,通过所提出的基于比例公平的资源块分配方法,在用户所在簇内,将基站的信道状态较优的资源块优先进行分配,同时减轻所受到的干扰并保证不同模式用户间的比例公平性,得到最优的资源块分配结果。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用户的和速率,达到整体网络资源优化的最终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7566305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0695162.5
申请日:2017-08-15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复杂度的毫米波系统信道估计方法,包括:一、接收端使用一阶码本估计出一对方位角AOA与AOD,然后根据所定义的第二次估计得量化精度和第二次估计量化角度个数建立集合;二、接收端使用步骤一所得集合,结合二阶码本,完成二阶精度下的方位角估计;三、接收端使用最小二乘方法估计方位角对应的信道的衰落,并根据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信道估计。本发明利用了毫米波系统信道的稀疏性和压缩感知技术中稀疏字典的冗余性,将信道估计过程通过角度量化,分解成两次低复杂度的信道估计过程。本发明减少了对稀疏字典的搜索次数,提高了毫米波系统信道估计的效率,在保证估计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信道估计的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951404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084862.X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5/02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多天线面板结构的毫米波MIMO信道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采用部分连接结构的多天线面板的毫米波MIMO系统,系统包括基站发射端以及用户接收端;S2、各天线面板分别在多个时隙内向所述用户接收端发射导频序列;S3、所述用户接收端接收各天线面板在不同时隙下发送的信号对接收信号分块存储;S4、所述用户接收端使用联合压缩感知算法对各天线面板的信道进行联合恢复。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使得系统在保证信道估计精度的前提下、以较低的复杂度对各天线面板与用户间的信道信息进行联合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0961840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84863.4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gossip算法的小基站分布式网络同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邻居节点选择步骤,将同步基站构成的网络抽象为无向图,其中每个基站节点均为对等实体,每个节点选择其邻居节点集合;S2、同步信息交换修改步骤,定义节点同步开始时刻,接收邻居节点的定时信息,随机选择节点,通过侦听邻居节点集合里所有节点的同步信号得到所有邻居节点的定时信息,修改定时信息;S3、区域节点同步步骤,重新进行节点选择,直至所有节点的定时信息均被修改过,判断所有节点的定时时间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同步成功,否则跳转至S1步骤。本发明能够在无宏基站的情况下完成小基站的分布式同步,满足同步精度要求、提高基站的收敛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36143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0993355.3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7/0456 , H04B7/024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站协作传输的毫米波MIMO混合预编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步骤,在目标用户附近设置K个基站,各基站均获取信道状态信息Hi,各基站交换信息;S2、模拟预编码 和WRF设计步骤,构建等效信道状态信息,以最大化等效阵列增益来联合设计 和WRF;S3、基站选择步骤,计算第k个基站的等效信道,判断增益是否大于等于阈值η,若是则将其视为协作传输基站,否则将其视为干扰基站;S4、基带数字预编码和WBB设计步骤,设K个基站中存在K′个干扰基站、其余为协作传输基站,对协作传输基站和干扰基站的等效信道进行奇异值分解,使用等效信道矩阵的零空间构造预编码矩阵,得到和WBB。本发明使用效果优异,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366410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62360.2
申请日:2018-01-2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W40/16 , H04W40/32 , H04W56/00 , H04L12/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LTE小站密集组网的同步方法,首先,根据基站的时间信息源与GPS时间信息源之间相距的最小跳数进行分层,以基站间分簇指标值最大为目标将基站进行分簇,在满足簇规模的前提下以簇的相关性指标值最小为标准选择最终分簇结果;然后,以分簇中心向下扩展,根据基站间的SINR最大确定待同步基站侦听参考基站的路径,直到所有基站都有确定的最优的同步侦听路径;最后,LTE小站根据同步路径规划结果,侦听同步参考信号,解析同步信号从而获取同步信息,根据同步信息调整自身时钟实现同步。本发明能够减少基站间的同步信号干扰,确保同步信号的质量,选择最好的同步源,确保最优的同步精度,减少同步操作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162556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510512819.0
申请日:2015-08-1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1/06 , H04L25/02 , H04B7/0417 , H04B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时相关性的大规模MIMO系统信道反馈方法,包括:一、接收端获得当前时隙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然后计算相邻时隙信道间的差值;二、接收端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将所述的相邻时隙信道间的差值信号进行压缩,并通过上行反馈信道反馈到发射端;三、所述发射端利用正交匹配追踪技术对当前所接收的反馈到本发射端的反馈信号进行恢复;四、所述发射端将上一时隙信道信息和所述的当前接收的反馈信号的恢复值进行合并,获得当前时隙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本发明利用压缩感知技术结合信道存在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的特点,采用简便易行的稀疏基变换方式,无需发射端掌握下行信道的相关矩阵,能够在保证信道反馈的精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反馈负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