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连接线电沉积钨涂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85484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0574513.7

    申请日:2017-0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连接线电沉积钨涂层的方法,本方法采用了单导线电沉积金属钨涂层技术方案,与常规电沉积技术相比,阳极钨直接放置于可导电的碳化硅石墨坩埚底部,可不使用金属连接线也可保证电路的完整性,降低了电沉积连接线的使用成本。阴极电极采用高温镍合金丝替代铂丝作为连接线,进一步节省了电极连接线成本,采用该方法电沉积出的钨涂层依旧结构致密,无裂纹。

    一种空心纳米球阵列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08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573330.8

    申请日:2018-06-06

    Abstract: 一种空心纳米球阵列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衬底基材预处理;(b)光刻蚀法对预处理的硅衬底进行加工;(c)正丙醇中清洗、通氮气干燥;(d)选取Ti作为附着层,Au作为检测电极,采用辉光真空镀膜方法对干燥后的样品进行检测电极沉积;(e)通过剥离技术去除步样品表面残余的光刻胶;(f)制备溶胶溶液,对干燥后的样品衬底进行旋涂制膜;(g)对样品先进行后置热蒸水热处理,然后通氮气保护进行焙烧,制备传感材料与器件一体的气体传感器。本发明把握有害气体分子(SO2)检测技术与应用技术创新的平衡点,实现材料制备与器件集成相统一,提升传感器对SO2的特征识别能力以及对响应信号的快速提取和增强能力。

    一种基于可调P向N型转换的传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3598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510919509.0

    申请日:2015-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P向N型转换的传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运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传感材料与器件一体化的高性能传感器,通过蒸汽水热合成法制备厚度以及孔径可控的新型传感材料。通过调控焙烧温度以及掺杂物的含量实现P型向N型性能转换的可控合成。该方法通过调控焙烧温度以及铂含量。焙烧过程可有效调控纳米结构有序性、纳米晶粒尺寸,以及组分比例。本发明通过调控焙烧温度可以实现传感材料的传感性能由P型向N型转变,室温条件下传感响应时间可控制在25秒左右,且传感材料对痕迹甲苯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发光流场的诊断系统及结构显示和参数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219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60869.1

    申请日:2016-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流场的诊断系统。所述发光流场的诊断系统包括沿光轴依次直线排列的探测光源、发光流场和莫尔条纹生成装置,以及分别与计算机通信连接的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所述探测光源提供的光束经过所述发光流场,并在所述莫尔条纹生成装置中形成莫尔条纹,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记录所述发光流场的亮度分布,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记录所述莫尔条纹生成装置中形成的莫尔条纹,并根据所述亮度分布得到所述发光流场的立体结构显示和根据所述莫尔条纹得到所述发光流场的立体折射率分布。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流场的结构显示和参数测量方法。

    一种基于可调P向N型转换的传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3598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19509.0

    申请日:2015-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P向N型转换的传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运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传感材料与器件一体化的高性能传感器,通过蒸汽水热合成法制备厚度以及孔径可控的新型传感材料。通过调控焙烧温度以及掺杂物的含量实现P型向N型性能转换的可控合成。该方法通过调控焙烧温度以及铂含量。焙烧过程可有效调控纳米结构有序性、纳米晶粒尺寸,以及组分比例。本发明通过调控焙烧温度可以实现传感材料的传感性能由P型向N型转变,室温条件下传感响应时间可控制在25秒左右,且传感材料对痕迹甲苯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一种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07206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0318899.1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量子点/ZnO/小球藻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薄膜括元素占比为15~21%的氧化锌纳米晶粒、60~69%的碳化小球藻、4~10%的石墨烯量子点和2~10%铂纳米颗粒;该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碳化小球藻;(2)制备铂纳米颗粒低碳醇溶液;(3)将锌前驱体和石墨烯量子点加入低碳醇中搅拌均匀,再进行超声分散,加入铂纳米颗粒,再超声分散均匀制得混合液;(4)加入碳化小球藻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5)在具有叉指电极的器件基底上旋涂混合溶液,依次进行后置热处理、氧等离子体处理;(6)热处理,即得复合薄膜。该薄膜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对浓度为50ppb的甲醇灵敏度为3.3,对于甲醇具有极佳的选择性。

    基于稀土金属掺杂卟啉COFs/碳基量子点/In2O3复合薄膜的传感器及制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429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699713.0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稀土金属掺杂卟啉COFs/碳基量子点/In2O3复合薄膜的传感器及制法和应用,传感器包括依次层叠的柔性衬底、柔性叉指电极和稀土金属掺杂卟啉COFs/碳基量子点/In2O3复合薄膜,制法为:(1)制备带柔性衬底的柔性叉指电极;(2)制备负载碳基量子点/In2O3复合薄膜的柔性传感器件;(3)制备负载卟啉COFs/碳基量子点/In2O3复合薄膜的柔性传感器件;(4)制备基于稀土金属掺杂卟啉COFs/碳基量子点/In2O3复合薄膜的传感器。本发明传感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且能够在低温下快速检测,拥有对2‑丁酮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传感性能。

    一种阳离子还原电位保护锌金属负极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1120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85088.8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还原电位保护锌金属负极的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如下:首先将ZnSO4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ZnSO4电解液,然后将低还原电位的阳离子硫酸盐按一定的浓度添加到ZnSO4电解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复合电解液;再按负极壳、负极锌片、隔膜、复合电解液、铜箔集流体、正极壳的顺序组装电池并封装,最后在恒流充放电测试系统测试电池性能。本发明的方法通过阳离子屏蔽形成保护,有效解决了锌负极的枝晶形成和生长问题,降低了充、放电反应的过电势,提高了锌金属负极的稳定性、循环性能和库伦效率。且操作简单,材料成本低,制备过程方便快速,适于推广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