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稻壳灰的高透水混凝土

    公开(公告)号:CN105859225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322853.6

    申请日:2016-05-16

    Inventor: 于江华 石文祥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稻壳灰的高透水混凝土,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泥,312~314份;稻壳灰,26~28份;骨料Ⅰ,1394~1396份;骨料Ⅱ,104~106份;增塑剂,2~4份;水,111~113份;还包括辅加剂,辅加剂的添加体积为混凝土体积的0.2~0.4%。本发明混凝土既能够保持混凝土强度,又具有高透水率,这种性质与稻壳灰的添加量有关,只有将稻壳灰的添加量控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才能够发挥上述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混凝土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一种利用自然势能处理高架桥路面径流颗粒物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17348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316540.X

    申请日:2016-0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4C5/00 B04C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自然势能处理高架桥路面径流颗粒物的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集流管和涡流分离器,集流管底部经自动控制阀门与涡流分离器的流入口连通;集流管顶部为径流入口,集流管侧壁近径流入口一端开有安全溢流孔,集流管侧壁近自动控制阀门一端设有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与自动控制阀门连接。涡流分离器上部为圆筒部,下部为圆锥部;圆筒部的顶盖设有管状上出口,侧面设有管状流入口,圆锥部的底部设有管状下出口,其余部分密封;所述管状上出口向圆筒部内延伸形成上出口导流管,所述管状流入口的外壁与圆筒部的顶壁平齐。本发明装置是一种亲环境低能耗绿色水力分离装置。

    一种基于降雨重现期的组装式雨水滤池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269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603400.7

    申请日:2023-11-28

    Inventor: 于江华 李宛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降雨重现期的组装式雨水滤池装置及其设计方法,属于雨水过滤技术领域;滤池装置包括能在集水管内滑动的活塞阀,集水管下端设置有多个分滤池,活塞阀移动时,能控制不同数量的分滤池与集水管连通。并且,通过设计参与过滤的分滤池数量的方法包括:基于芝加哥雨型计算不同重现期下的设计降雨强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关系,得到不同重现期下各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根据芝加哥雨型设计的降雨强度、区域径流系数和建筑汇流面积计算不同时刻的设计雨水径流流量;设计分滤池尺寸,并计算分滤池的处理流量;对比分滤池的处理流量和不同时刻的设计雨水径流流量,来计算所需分滤池数量。

    一种基于减污降碳的生物质炭复合生态浮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8492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59632.1

    申请日:2022-04-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减污降碳的生物质炭复合生态浮床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浮板层、填料层和微纳米曝气层;所述浮板层位于待处理污染水体的水面上,浮板层内设置有开孔,开孔内设置有网兜,网兜内种植有莎草科植物;所述填料层包括六面牛筋网、生物质炭填料;所述六面牛筋网固定连接在浮板层的下方;所述生物质炭填料填充在六面牛筋网内;所述微纳米曝气层包括牛筋水箱、排水口、电磁式交流空气泵以及橡胶曝气管;所述牛筋水箱底部开口,所述牛筋水箱固定连接在六面牛筋网的下方;所述排水口设置在牛筋水箱的一侧;所述电磁式交流空气泵安装在六面牛筋网内;所述橡胶曝气管固定在牛筋水箱底部的开口处,与电磁式交流空气泵通过导管相连。

    一种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9796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27646.5

    申请日:2021-0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废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所述系统包括进水区、降污区和出水区;整个处理系统中加入铁碳填料,不仅作为微小电极,提高电流密度和电导率,还可以作为微生物附着的载体,同时,铁碳填料中的铁加速废水中的的还原,反应生成的Fe2+、Fe3+与废水中的络合反应形成沉淀,从而实现脱磷,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果;电解装置阴极表面生成氢离子,能中和海水养殖废水中的一部分天然碱度,可以控制碱度在适宜的范围内,节约了运行成本;电解装置的阴极反应生成HClO,具有一定的杀灭病原菌的作用,HClO氧化废水中的生成氮气,从而实现脱氮。

    一种高浊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4874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0328338.5

    申请日:2020-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浊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一种高浊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池、净化过滤罐和清水池,净化过滤罐内设有支撑膜层和超声液位传感器,支撑膜层上设有吸泥机,净化过滤罐上部和下部罐体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池通过水管与净化过滤罐的进水口连接,清水池通过水管与净化过滤罐的出水口连接,连接进水池和进水口的水管上设有水泵。采用高浊水处理装置能够充分利用高浊水含有的微颗粒物,应用和操作成本更低。本发明高浊水处理方法操作流程大大简化,避免了繁杂的流程,充分利用高浊水中原有的微颗粒物形成新的动态膜层,进而提高分离效果,实现高浊水中微颗粒物的分离。

    一种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0741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57627.7

    申请日:2021-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该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微电解单元、膜处理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预处理单元包括相连通的调节池和气浮池,气浮池上设有加药罐,气浮池内设有气浮机,气浮池出水口处铺设有刮渣机;微电解单元包括一组铁碳微电解柱;膜处理单元包括一级DTRO膜处理设备和二级DTRO膜处理设备,用于对污水进行反渗透膜处理。本发明的小型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装置系统结构紧凑,结构集中,能为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修建小型垃圾中转站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方法。

    饮用水水源地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及其监测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4916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47736.1

    申请日:2021-0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用水水源地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搭载遥感设备的无人机、无线传输模块和数据分析系统;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将遥感设备采集的影像数据传输至数据分析系统。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系统的监测预警方法,具体包括:1、建立相关模型,逆向解析水质情况;2、构建内陆水体水质参数多光谱联合模型;3、评价模型精度;4、无人机采集水体影像数据并导入模型,建立起精细化预警平台,当某项污染物浓度超标,系统开始预警。本发明通过一系列水质传感器,将在运水过程中的水源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管网联系起来,全方位地监测饮用水的污染程度;采用的设备都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原则,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降到了最低。

    一种无动力污泥回流的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392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41362.2

    申请日:2021-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污泥回流的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其系统和方法,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厌氧区、缺氧‑好氧区、沉淀区、搅拌装置;所述厌氧区和所述缺氧‑好氧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缺氧‑好氧区和所述沉淀区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倾斜向下的一端相连,并垂直向下连接至所述第一隔板倾斜向下的一端;所述箱体的侧壁底部开口作为装置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方设置排泥口,所述沉淀区的侧壁顶部开口作为装置的出水口。本发明采用网络、云计算等技术,对污泥回流实现自驱动管理,可以在获得较高处理效率的条件下实现较小的占地面积。

    一种内循环双缺氧多相流化脱氮除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79455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542176.1

    申请日:2020-12-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循环双缺氧多相流化脱氮除磷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反应装置内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上均开设有孔洞,下隔板与反应装置底部之间为厌氧区,下隔板与上隔板之间为缺氧‑好氧区,上隔板与反应装置顶部之间为沉淀区;贯穿反应装置设置有搅拌杆,反应装置顶部设有驱动搅拌杆转动的电机,位于厌氧区和缺氧‑好氧区内的搅拌杆上设有搅拌扇叶;反应装置上的厌氧区位置设置有进水口,反应装置外部设有原水箱,原水箱与进水口之间设有进水管;反应装置上的沉淀区位置设置有取样口。本发明中,水流自下而上,减少了推流式进水成本;同等条件下与传统工艺装置相比,节约占地面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